今年奥运会

明确安排

大家一起对“抗日”激情感到愤慨

赢一起输,一起扛。

一起祝福永远的中国女排

一起见证乒乓球乒乓球天下无双

一起为老将惋惜,只是输给了时间

奥运会健儿的出色表现捷报频传

大家的血液沸腾的时候

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突出来了

恶意诽谤奥运会选手?

这是什么骚乱?小心不要违法!

01、热烈关注

键盘侠们的恶意并没有缺席。很多人对体育完全不感兴趣,四年只看一次比赛,却恶意诽谤和侮辱奥运会选手,在这次奥运会活动中找到了存在感。

最早的时候是7月24日,中国运动员王璐瑶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资格赛排名第18,未能晋级决赛。

在预赛失利后,她发了条道歉微博,自嘲排解: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

简单一句话,引来了一些网友自诩“正义的审判”,遭到无端质疑、嘲讽,甚至是谩骂。

有人挑字眼,见不得她说怂了。

有人指责她失败了不好好总结,发自拍是想红。

还有人恶意攻击其穿睡衣自拍有违身份。

在攻击下,王璐瑶删除了微博。

在奥运会期间,还有更多奥运选手因为比赛失利遭到网络攻击。有的获得银牌,也还是被质疑、侮辱,甚至是获得首金的杨倩也因为以前晒鞋的一条微博,受到诋毁辱骂。

对此,新浪微博发出公告,对恶意炒作,发起对立话题,人身攻击运动员,造成恶劣影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的行为严肃处理。禁言恶意攻击运动员账号,清理攻击微博,解散相关话题。

02、法保说法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恶意抹黑,语言攻击,诋毁、侮辱、谩骂奥运选手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恶劣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名誉,是对人品德、才能、声望、信用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社会评价。《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诽谤新闻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恶意攻击奥运选手的行为显然属于侵权行为。依据侵权的具体情况与情节,判定侵权程度,一般来说不会严重到刑事侵权的层面。

【民事责任】

奥运选手作为公众人物,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讨论度,需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

法律规定:

行为人存在捏造、歪曲事实;

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情形;

即便是在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也要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网上恶意抹黑、言语攻击他人,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1.5万元以下的罚款 。

侵权情节较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有可能面临罚款甚至拘留的行政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长期在网络上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触犯刑法相关规定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不仅仅是网络信息发布者侵权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网络平台未对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进行相应的审查和监管,或者是以捏造、虚假、炒作等内容来引流,构成侵犯名誉权的,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网络运营者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未及时停止传输、未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未保存有关记录待公安机关依法取证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对平台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

东京奥运会开赛至今,每个运动员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和鼓励,我们要文明观赛,理性发言,为拼搏奋斗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加油打气。

舆论有底线,法律有底线,任何违法侵权行为都会受到严惩。

不管是代表国家出战的奥运选手,或是英雄先烈,还是普通民众的名誉权都受法律保护。个人还有组织要规范言行,谨慎发言,共建文明网络环境。

03、法律贴士

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名誉权受侵害时,同样有权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企业名誉权受侵害】一般情形为,侵权方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法人名誉,或者毫无根据、捕风捉影、四处宣扬企业不实信息,如谎称产品服务质量低劣,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坏企业社会评价。

对情形恶劣、影响严重的侵权行为,选择向法院起诉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法院判决后,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企业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会由人民法院将判决的主要内容与相关情况公之于众,以此消除影响、恢复企业名誉。

并可依据情节轻重对侵权人按照法规进行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关注法保网

企业法务轻松,防控风险无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