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市)
天佑元年,8月11日,晚上。
长安城下了一场很大的雨。
如果你能在城市上空俯瞰,你会发现这个曾经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大城市, 在此刻的风雨飘摇中,变得残破不堪。
喜欢唐朝的朋友们爱用王维的诗句来夸赞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而对历史多有批判的人,却会用“国都六破,天子九逃”来看待唐朝。
的确,它强盛过,也辉煌过,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印记。
但现在一切即将要走到尽头。
盛唐气象难返,最后的岁月要开始了。
唐朝晚期,有两位同志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两位同志,一位叫做朱温,一位叫做李克用。
老朱同志和老李同志原本都是唐帝国的公务员,眼见大唐一天不如一天,觉得跟着唐朝混实在没前途,都生出了不臣之心。
两人的想法相同,但境遇明显不一样。
李克用盘踞在外,势力庞大,时刻想要吞并大唐的疆土,建功立业。
而朱温明显比李克用要聪明一些。
当时的皇帝唐昭宗李晔基本上是人见人嫌,天下战乱,只有四处仓皇逃命的份。
但朱温却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眼下各地藩镇节度使都在争抢地盘,趁火打劫,疆土固然重要,但他们却缺少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
那就是造反起义的合理性。
大家同属大唐臣子,现在都自己割据地盘,自己单干,说白了就是造反。
造反,如果没有合理的支持,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必将遭到天下人的诟病。
然而只要把大唐的天子控制在手里,自己的造反行径就变的合理了。
愚者学经验。
所以各方诸侯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在刀光剑影的乱世里奋斗。
智者学历史。
朱温同志翻开过往的历史,发现自己的处境和东汉末年一位历史人物很像。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孟德。
三国乱世,曹操挟持天子,号令群雄。
而今唐朝皇室衰弱,自己也可以做那个挟持天子号令各地藩镇势力的人啊。
所以他直奔长安,拿下城防,挟持了当时的皇帝唐昭宗李晔。
我想朱温一定是熟读《三国》的人,因为他接下来的路子和曹操几乎别无二致。
盘踞长安,控制朝政,屠戮忠良,皇帝在他手里俨然已经成了玩物。
但他和曹操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比曹操要残忍得多。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东汉帝国变成自己的家业。
从做臣子的角度来讲,这无疑是忤逆,僭越,极其不厚道的。
但曹操一没废皇帝,二没称帝,当时的东汉献帝刘协在曹操手底下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朱温可就不一样了。
他认为曹操的曹魏帝国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对东汉政权的态度太过温和了。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心狠手辣。
他打算除掉昭宗李晔。
当然,朱温弑君,并不只是他想要斩草除根,而是因为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昭宗虽然落魄,但却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帝王。
朱温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虽然受制于自己,但却并不甘心现状。
如果趁自己不注意,皇帝在自己背后捅刀子,那就大事不妙了。
所以朱温干净利落地杀掉了唐昭宗。
皇帝死了,但此时却仍然不是自己篡位登基的好时机。
皇帝不是谁想当就当的。
首先,文武百官们都是世食俸禄,世受君恩的,如果贸然登基,肯定会招致百官们的反抗。
空降的领导通常都很难开展工作,朱温非常明白这一点。
其次,自己如果改天换日,当了皇帝,那么四野的节度使们肯定会联合起来讨伐自己,长安城局势动荡,自己要是被抄了家,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大唐的子民们也并不会拥戴自己这篡位者,他必须先让民心依附。因为要得天下,必须先得民心。
在当地如果口碑不好,那么做领导也做不了几天了。
他需要正确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很快就到来了。
打定主意的朱温搞了一封矫诏,立辉王李柷当了皇帝,史称“唐哀宗”。
(唐哀帝李柷 画像)
从这位仁兄的“封号”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位老兄的皇帝岁月八成不是很好过。
的确,年仅十三的李柷早就被朱温的残忍和凶狠吓破了胆,登基当天,他连年号都没敢更改,一直沿用父亲的年号:“天祐”。
天祐,取上天保佑之意。
但似乎上天并不打算保佑大唐,也不打算保佑李柷。
他封朱温为相国,加封“魏王”,又授予其兵马元帅、中书令、太尉等职务,等于是把唐帝国的军、政、民大权全都拱手让给了朱温。
没办法,权力对于皇帝李柷来说,就是烫手的山芋,留在自己身上十分危险,交出去反而安全。
此时的朱温非常牛气,史书记载,他“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意思就是朱哥上朝不用跪拜,还可以随身携带大宝剑一把,朝堂上有胆敢反对他的大臣,他抽出大宝剑一剑就能刺死。
他的待遇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前辈曹操。
李柷没有实权,说话也不算数。
从皇宫里源源不断传出来的政策和命令,表面上是皇帝下达的,实际上都是朱温的决定。
天祐二年,李柷想处理一点自己的家务事。
李柷有两位乳母,从小拉扯皇帝长大,皇帝对她们很有感情。
所以他打算加封乳母王氏为“郡夫人”,乳母杨氏为“昭仪”。
他希望给养育自己的两位奶娘提升提升福利待遇,没想到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这帮大臣们言之凿凿,表示从古到今几乎没有给自己的乳母加官进爵,提干转正的。
你不得不佩服这些大臣的脑回路,乱臣贼子,祸乱朝纲你不管,天下大乱,国土分裂你不管,皇帝自己的家务事,你管起来挺有本事。
但李柷碍于群臣反对,只好将此事作罢。
皇帝在深宫中的岁月很难熬,一方面,整个帝国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的指挥,他活得没有尊严,没有面子。
另一方面,朱温在他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监视着他,这让他很不自在。
所以他决定出门溜达溜达。
去外地旅游基本上是没戏了,因为外面的世道太乱,出去一趟很有可能就把小命儿给丢了。
思来想去,李柷决定在宫里办一个祭天祈福仪式,顺便活动活动筋骨,调节调节心情。
皇帝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烫头,只是想办个祭天仪式,这回大臣们没有理由拒绝了,只好敲锣打鼓地开始帮皇帝筹办。
没想到朱温知道这件事后,很不开心。
老朱同志觉得,皇帝想要祭天,摆明了是想要通过祭天来祈福,给谁祈福呢?
不言而喻。
当然是为了大唐帝国祈福,想要通过祈福来延长大唐王朝的国祚。
朱温当然不干,他巴不得盼着唐帝国早点灭亡,所以很快驳回了这件事。
(影视剧中的朱温形象)
山河破碎,群臣蒙羞,天子受辱。
我想作为一个皇帝,死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就是活着,但是没有主权。
李柷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生来就是个“傀儡皇帝”。
在皇帝范畴里,自甘堕落的帝王很少,大部分都是情势所逼。
而李柷无疑是可怜的,他不仅失去了拯救大唐帝国的机会,最关键的是,他彻彻底底的失去了一个作为帝王的尊严。
也就是在这一刻,李柷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的命运,从登上皇位的那天就已经注定了。
他只是朱全忠一个用来过渡的工具罢了。
天祐四年三月,公元907年。
朱温同志终于按捺不住称帝的野心,逼迫李柷禅位,大唐就此灭亡。
当了亡国之君的李柷被封为“济阴王”,过上了普普通通但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但坏就坏在割据在外的节度使们,如李克用,王建等,依然尊奉李柷为皇帝。
这样的情况让朱全忠坐立不安。
自己已经建立后梁政权,但天下人却仍然把李柷当成皇帝,那自己这个皇帝处在什么位置上?
他想明白了,只要李柷一天不死,自己就永远是乱臣贼子,是“造反皇帝”。
所以他很快派人杀掉了李柷。
这位一生凄苦悲哀的皇帝终于闭眼了。
大唐也一去不复返,彻底结束了。
(唐朝灭亡)
也许在历史长河中,或者史学家心里,这是一个轰动的,难以忘记的,壮怀激烈的时刻,毕竟盛唐好像一艘巨轮,而巨轮沉没,想必是非常壮观的。
但其实不然。
那些熠熠发光的盛唐光景早已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灰飞烟灭,只留下一道残影。
唐帝国的灭亡就像一盘散沙,轻而易举地就被吹散。
朝代更迭是必然,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灭亡的帝国而悲叹,我们更不会为了新生的帝国而欢呼。
因为无论兴亡,在那个时代,受苦的永远是百姓。
人也无情,历史也无情。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大唐,再见!
ps:大唐皇帝系列由此告一段落,完结撒花~
1.文章《【姓唐的名人】专题唐哀帝李柷: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悠悠大唐,再会》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姓唐的名人】专题唐哀帝李柷: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悠悠大唐,再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