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粒大胡椒

图片:pixabay

1

有一天,朋友圈刷消息:

“跪下,恳求大家为我转达!前天晚上6点,儿子和我在玩具城玩,临走前掉了一条毯子,再回去已经找不到了。每天晚上儿子都要抱着毯子睡觉。现在丢了。他连续两天没睡觉,每天哭着喊着要那个毯子。我买了一样东西给他,但他说味道不对。真心会崩溃的!跪下传给所有人,寻找,特别重要!真的很重要!找到的话一定会有很大的感谢!联系电话. "

两句话也没说,我立刻帮助传达!

不,是的,我家也有这种“恋物”的儿子!

怀孕后期,老公给我买了一只毛茸茸的大狗,每天我都抱着它睡觉。

现在想想,也许,这就奠定了儿子和这只毛绒大狗的感情基础?

儿子出生以后,毛绒大狗作为防止他摔下床的物件挡在周围,每天他睁眼闭眼都是它。

儿子能翻身了、会爬了,经常一把拽过毛绒大狗摸啊摸,高兴的咯咯咯笑。

儿子会走了、有自己想法了,每天晚上要抱着大狗才能入睡,就是腿压在它身上,手也不停摩挲那种……

天气好的时候,我把毛绒大狗洗了洗,挂在阳台上晾着。

儿子每隔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过去摸一摸,“妈妈,还没干呀!”、“妈妈,你让它快点干好不好!”、“妈妈,晚上之前,能干吗?”

如此之类的问题,问到我崩溃……

我的天啊!儿子,你已经两岁了啊!而且你是个男孩子啊!你为何要如此迷恋一直毛绒玩具狗啊!你不爱妈妈吗?妈妈没有它可爱吗?妈妈比不上它吗?

鬼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一只毛绒玩具狗争宠……

2

“我们家青青,钟情于一只布老虎,吃饭睡觉,走哪里抱到哪里。关键是那只布老虎,一只眼睛都没有了!!”

“我闺女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搂着一只兔子又亲又摸的,还要说半天悄悄话。天知道,她悄悄话都不跟我说。”

“我家那小子是偏爱一条红色的被子,被子都脏的不成样子了,他坚决不让我洗!”

看着妈妈群里,姐妹们的吐槽,恍然大悟,原来“恋上”毛绒玩具等物品,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书上说,恋物,是一种依恋行为,是孩子再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在2岁左右时表现最为强烈。

通常孩子恋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同样的物品,孩子只喜欢从小一直在自己身边的那一个。即使破了,坏了,甚至残缺不全了孩子也会执着的喜欢,舍不得丢弃。通常,用新的、一模一样的跟他换,他都不会同意。

  • 离不开它,吃饭、睡觉,甚至外出玩都会带在身边。

  • 经常跟它“说话”,会亲亲它、抱抱它、时不时的闻闻它。

这会儿,大家不禁要问了,孩子为什么会依恋某种物品呢?

答案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经常接触的这些毯子啊、毛绒玩具啊等等,是他们随时可以拥抱,获得温暖的物品,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恋物”的对象。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有个著名的“罗猴”实验。

实验者制作了“金属母猴”和“布母猴”来代替真母猴。“金属母猴”是用冰凉的金属丝制作的,头部有两只眼睛,胸前安置了橡皮奶头,幼猴可以从隆起的橡皮奶头上吃到奶汁。

而“布母猴”是一个圆筒,外面包有一层柔软的绒布,它的面部表情画的比较丰富,但没有食物可供幼猴吃。

实验者把幼猴与两位“母亲”放在一个笼子里,幼猴可以在笼子里自由活动,自己选择接近哪一个“母亲”。

结果是,幼猴大部分时间选择依偎在“布母猴”的身旁,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跑到“金属母猴”那里去进食。

实验表明,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与动物相比,人类更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科学家确信,婴儿的安全依恋是其心理健康的基础。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不仅得到了感知觉的发展,也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所以,孩子们的所“恋”之物都是那些比较柔软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恋物情结,适当的恋物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但如果孩子超过5岁了仍有恋物情结,并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父母就要采用一些干预的办法了。

既然孩子的恋物情结是由缺乏安全感引起的,那么,如何预防和慢慢解除孩子的恋物情结呢?

首先,对孩子容易产生依恋的枕头、毛巾、被子、毛绒玩具等,尽量多准备几个,让孩子轮流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某个特定物品的依赖。

其次,孩子的恋物情结很多源于独处时产生的恐惧感。因此,少让孩子独处,是消除孩子恋物情结的一剂良方。

为了锻炼孩子自主睡觉能力,有段时间我坚持让他自己入睡。我发现在那段时间里,孩子特别依赖毛绒大狗,紧紧地贴着毛绒大狗软软的毛,以此来抵消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孤独和恐惧。

后来,我发现孩子离不开大狗,还经常跟他说话,总是问大狗,“你是不是最喜欢宝宝?”然后自问自答,“嗯,狗狗最喜欢宝宝了”。

从那个时刻起,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抛开那些锻炼独立自主入睡的理论,每天晚上坚持给他讲故事陪他入睡,一个多月之后,孩子就没有那么依赖大狗了。

再次,父母相亲相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开头提到寻找毯子的朋友,其实是个离了婚的单身妈妈。听她讲述,那条毛毯是孩子未出生时买的。

没离婚前,孩子经常和爸爸一起在毛毯下藏猫猫。后来两人感情不和离婚后,孩子便不让妈妈洗那条毛毯了。

孩子说,“洗完就没有爸爸的味道了”……

你看,孩子依恋的,其实是父亲的味道。

最后,多抱抱他,亲亲他,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这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缺少关怀、缺少爱抚,孩子“直观感受”到的爱很少,所以才会去找其他的替代物。如果父母经常爱抚孩子,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到浓浓的爱,他还会选择用没有生命的毛绒玩具来代替真实的爱与关怀吗?

从现在开始,别不好意思,伸出你的双手,多去抱抱孩子,张开你的嘴巴,多对孩子说声我爱你,让我们打开孩子孤独恐惧的小心灵,放入更多的温暖、爱和阳光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