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天堂,下面是苏州杭州。”你知道这句谚语的由来吗?

宋朝编纂的《百家姓》中,“赵传孙里”为什么把“钱”姓列为仅次于“黄姓”的第二姓?

江南一带繁殖的钱氏家族从唐末开始枝叶分散,人才辈出,封后赔偿者超过100人,历史书上记载的名家超过1000人。

进入近代以后,更是人才“井喷”——

科学家中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彪炳史册,如雷贯耳,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就不能不提吴越钱王,和他创立的《钱氏家训》。

1、诗书养华,崇文倡教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尊师重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

教育后代读书至要,读书明理,知书达礼,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

钱氏祠堂里有规定,设立专门经费,提供给家族中穷苦孩子求学,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

富了要读、当官要读、种田要读、做生意也要读,行业可以变,读书不能变。

钱伟长父亲去世早,家境困难,当时,也有很多的邻居乡亲劝他的母亲,孩子与其读书不如早点去做工,赚钱以补贴家用。

但是钱伟长的母亲非常坚决,坚决表示:

我们再苦再累,也要让他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人读书,只是急功近利,当成通往成功的路径,而钱氏家族完全不同。

虽然要求学习,但不求前途无量,不为世俗所累,“读书不求官”,把功名利禄看得较淡。

他们读书,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正因如此,钱氏后人出了钱学森钱钟书等勤奋治学的学者科学家,在文化、科技、教育各个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就不难理解了。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不论成就如何,读书多了,内心充实,精神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在顺境中保有自己的原则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平坦的大路上,不摔跤很简单。

但是,生命中并非全是顺境,往往逆境更多,这时能坚守自己的良心,而不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钱学森回国后,组织分了他一套普通三居室,他一住就是50年。

2000年后,北京很多家庭都装上了空调,但钱学森依然在使用蒲扇渡过炎热的夏天。在钱学森留下的遗物中,竟然有11把用胶布粘过的蒲扇。

后来,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

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而且,钱学森还为自己定下原则——

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

因此,钱学森更被尊称为“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

3、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植物倘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鸟儿也会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

哪怕钱氏家族后来再富有,还是能屈能伸,虚怀若谷,时刻保持谦逊,方能顺利长远。

钱镠在霸业成就之初,也曾经志得意满,贪图享乐,结果招致了巨大的灾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幡然悔悟,痛定思痛,恢复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以身作则,励精图治,才使吴越国重新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钱镠王当时睡觉时候有一个特殊的枕头,叫做警枕,把这个枕头里面掏空,然后里面装一个小铃铛。

晚上睡觉时,只要几十公里以外有部队来进犯,他就马上知道,马上就起床披挂上阵去迎敌。

同时他又在床前放了一个粉盘,就是一个盘子里面加了一层白粉,半夜里他想到什么事情,随手就把它记下来,第二天及时处理。

“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千古不变,钱镠把他写进“家训”中,以自己的教训来告诫子孙们。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就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4、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这些都出自《钱氏家训》,传承了中华民族一个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善待人。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就是与人为善,心有善念,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所以古人说: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善良有着长久的影响力,当人心存善念,世界就如一面巨大的回音壁,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如何回报你。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钱式一族多做好事,造福了社会,口碑传遍乡里,得以遗泽后人,这也是钱氏家族绵延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

无论是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还是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虽然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却渗到每一个后代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也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

作者:诗词君,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倡导诗意生活态度,每早六点,与你相约。微博@诗词天地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