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台国际在线

编辑:梁静雪

黄小娟委员参加学校

黄小娟委员根据学校的安排去了东兰县,开展了大邱扶贫工作

黄晓燕委员出席了广西民族大学指定富村父子领导人教育讨论会。

黄小娟参加委员小组讨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崔怡梦):全国政协委员黄晓娟是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族大学大力实施对口扶贫工作,对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在校留学生的点赞,一些留学生也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希望能多学习交流,将来把经验带回家乡。

2016年冬天,黄晓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第一次来到对口扶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她负责对口帮扶两户处在贫困线以下的村民。村民们都住在大石山上,因为山高路远,上山的道路还没能修到家门口,必须绕山路很长时间才能到村民家。村民家中也因为缺乏生活用水生活十分不便。黄晓娟和当地村委会沟通,按照村民意愿帮助两户贫困户搬到山下的安居房。山下交通便利,家里也通了自来水,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黄晓娟介绍,除了“结对子”的方式,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还选拔优秀教职员工派驻对口扶贫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他们扎根基层,对所在贫困村“望闻问切”,寻找脱贫突破口。因地制宜对贫困户进行种桑养蚕、果树种植、乌鸡养殖等技术培训,教会村民通过直播带货等手段打开销路。

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去年5月,东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如何促进当地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新的挑战。黄晓娟说,学校将指导驻村工作队员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挖掘贫困户自身潜能,结合教育扶贫与消费扶贫,助力当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作为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一名扎根西部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黄晓娟在今年的履职工作中,把目光聚焦边境地区教育短板问题。她在调研和走访过程当中,发现边境地区教育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教育信息现代化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比例短缺等。

扶贫要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她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联名提案《关于将边境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建议将边境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统筹力量补齐教学设备设施不足的短板,实施边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援边支教计划。

黄晓娟所在的广西民族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其中超过90%的来华留学生来自东南亚国家。在平时的工作中黄晓娟经常和他们进行交流。这些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外教和留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上的报道以及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课程了解到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听说了不少有关扶贫的感人故事。他们纷纷点赞中国的脱贫攻坚成果,认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有利于加强农村建设、缓解城市人口密集问题、促进国家发展。

留学生们也感受到了中国政府为国家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一些留学生在广西学习多年,很有感情,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学校组织的田野调查等活动,到广西一些地区实地探访,并通过小区和学校向相对贫困的地区捐出衣物、书籍等物品。

黄晓娟表示,这些年来,很多留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广西众多乡村在交通、经济发展方面明显改观。一些和广西气候、自然条件接近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认为,中国脱贫攻坚对于自己的国家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值得学习借鉴。留学生们和她说,要把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故事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希望学校以后多组织校外参观活动,到广西边远地区和山村看看,和当地老百姓、学校孩子交流学习,将来回国能为本国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