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王小帅。
对所有演员来说,拥有最高起点是幸运和不幸。因为幸运从此受到世人的关注,甚至可以顺利地飞得更高。因为不幸的是,之后大众给他打上烙印,在刻板印象中,他的每部新作都嗤之以鼻,评论了“再也无法超越”之类的话。甚至转过头来,这些事情可能会妨碍演员自己,使他不禁怀疑,真的不能再超越过去吗?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无法自拔。
甚至这种幸运与不幸还可以延伸到导演身上。张艺谋在拍出了《活着》之后,大众对他的认可再没有超过这部电影,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后更是屡次饱受诟病,甚至到了《无极》掀起了全民性的骂战;而《冯小刚》在90年代的贺岁三部曲之后也再没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即便他已经顶着重重阻力将本不可能拍出的《一九四二》不计成本的呈现在大银幕上……
其实平心而论,很多记忆里美好的东西,随着我们年月的增长,阅历的提升,回头再看,未必有当初那么震撼人心。就像许多人仍然怀念《甲方乙方》时的冯小刚,并唾弃后来终于忍不住也开始折腾古装片,将《夜宴》变成“隔夜饭”的冯小刚,随后更把冯小刚在电影之外的言论带入到他的作品当中——我就看见有许多人在《唐山大地震》公映之前,对这部电影打上一星的差评,而评论内容是:“冯小刚说看这部电影不哭的是畜生”。这时候,导演一些被媒体刻意扭曲、意气用事的话语,也和电影的质量扯上了关系。
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媒体时代,被纷纷扰扰的信息干扰,电影本身的好坏,已经不再单纯是以电影的内容作为评判工具。有人会为了导演或者演员发表某些言论去支持或者贬低一部电影,有人会为了导演或者演员的某些行为而去这支持或者贬低一部电影……这,是这个时代里,是所有演员的幸运和不幸。
而这种幸运和不幸的辩证关系,在夏雨身上,就显得特别明显。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能成为演员,更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有幸在处女作就成为经典电影的主角,更不是谁都能凭借这个角色拿到国际电影节的影帝……而这一切,在夏雨17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威尼斯影帝、金马影帝的双料头衔,让他在1994年的国内外影坛出尽风头,更顺利的从一个平凡普通的青岛24中的学生过渡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男演员。
夏雨的幸运,在于他遇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一部无出其右的电影。事实上,90年代也是华语电影最为“阳光灿烂”的年代,从张艺谋的《活着》到贾樟柯的《小武》,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到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从香港的周星驰到台湾的杨德昌,两岸三地都涌现出无数的好电影与好影人,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接踵而至,精彩纷呈。
在这样的情景下,《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出现,正是“量变到质变”的最佳注解。有一百部平庸之作,诞生出一部佳作,会让人觉得久逢甘霖,而忽略了“矮个子出高个子”的实际情况;但在一百部佳片里诞生出一部上佳之作,则会让人隐约觉得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的,大家也都觉得夏雨出不了头了,正如演了霸王的张丰毅和演了富贵的葛优,人们对他们最好的评价,也都停留在了《霸王别姬》与《活着》上面。
夏雨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本色出演”——是的,很多人觉得,一个17岁的小伙子演一个1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太多相似之处,所以是本色出演。但实际上,夏雨是一个从小在青岛的男孩,父亲是青岛市话剧团的演员,同时还身兼美工,母亲是一家百货公司的会计。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他的父亲是戎马生涯的军人,母亲是随军家属,从小马小军生活在部队大院里,过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生活,银幕上的马小军与银幕下的夏雨,除了年龄相仿,都拥有着某些维特少年的特质之外,就毫无相似之处。
所以,当若干年后有传媒以“本色出演拿影帝 之后连走下坡路”来评价夏雨时,我觉得实在是太不公平。这是不做功课的媒体对他的误读,也是对他成功演绎马小军这样一个角色所付出的努力的不公平解读。他能参加《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试镜,是因为他长得像少年时候的姜文;但长得像姜文的少年全国能选出许多个,他能拿下这个角色,靠的是他对表演的灵性与努力。夏雨后来回忆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的辛苦经历,提得最多的是因为要在冬天拍夏天的戏,拍之前必须喝瓶汽水或吃根冰棍,为的是降低口腔温度,以免产生哈气穿帮。天寒地冻的日子还得穿上单衣单裤,做出热得不行的表情,相当考验演员。尤其,当这部戏的导演,是素来严苛、演员出身的姜文时。他将一个青岛少年改造成为大院的“顽主”;而夏雨自己,也凭借对角色的辛勤耕耘,拿到了影帝的肯定。
高峰过,总会有下坡 。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功,是90年代华语电影百花齐放的一个缩影。毋庸置疑,90年代的华语电影,的确佳片连连。处在改革开放的节口,大量的新思潮涌入,文革后成长的一代也逐渐的摸清了电影的艺术创作手法,解放了思维,让电影工作者从技术到思想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难得的是观众们,经历了文革八部样板戏的审美疲劳,再到80年代的好奇猎艳,终于在90年代,也积累了足够多的观影品味。在这样的情形下,高质量的影迷与高质量的作品相辅相成,将华语电影烘托至一个全新的空前盛况。
而任何一个盛况,都会迎来降温的一刻。高峰过总会有下坡,市场的规律即是如此,任何时候都没有打破,只是取决于这个盛况的时间长短而已。90年代过去,新千年来,华语电影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最明显的体现是票房与影院的倍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华语电影的从业者们既要考虑到观众的娱乐需求,又要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抗衡——中国特殊的盗版满天飞现状,以及许多观众“文艺片在家看,火爆大片在电影院看”的惯性思维,让许多导演迫于无奈的开始尝试大场面、大投资、大演员的大片模式。而这样的大片与“小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小片有时候仅凭导演个人的艺术创作力就可以完成,但大片,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完整电影工业体系做支撑。显然,起步没多久的华语电影,在这一点上是难以与100多年来发展有条不紊的好莱坞所比较。这也就造成了新世纪头些年,许多大导演在“大片”尝试上的屡屡失败。
这些失败现在回头再探讨,尽管当时很惨,在长远来看,却是有益的。至少,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让后来者警戒。《十面埋伏》的失败,让大家知道不是生硬堆砌大场面、武打、爱情、悲剧等等元素就能成功;《无极》的失败,至少让大家知道做足特效之外还需要做足故事——你看陈凯歌,到了《搜索》他已经在踏踏实实的去讲好一个故事,没有想那么多“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这么空洞的命题。而冯小刚也在《夜宴》之后拍出《一九四二》,用过亿的投资去重现一段被掩盖在尘埃当中的历史,肩负起了他一直被人诟病的——“作品里只有插科打诨,没有责任感”。
高峰过,总会有下坡;但下坡走到一定的时候,也终究会再度爬上另一个高峰。夏雨的情形同样。毫无疑问,他的处女之作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缔造了一个高峰,就连姜文自己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无法逾越,更何况一个当时只有17岁的年轻人。但是姜文往后还能拍出比肩《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作品吗?《让子弹飞》已经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在某些人心里《鬼子来了》也是一种可能,而未来愈战愈勇的姜文,显然还会有创造奇迹的可能;至于如今正处于沉淀许久,成熟稳重的夏雨,更具备着再创高峰的潜力。好的演员,遇到好的导演,拍出一部好的电影,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一部佳片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而一个演员也会发生如吴镇宇所说,“只有烂片,没有烂角色”的情形出现。夏雨在中戏毕业之后所演绎的作品里,既有《警察有约》里的片儿警赵六安,也有《猛龙》里的中国特种兵,抑或《胡笳汉月》的献文帝拓跋弘、《天下第一丑》的落寞才子刘赶山。在这些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角色当中,夏雨的拿捏有度,演绎方式也完全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北京小混混的状态。
相反,最接近《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却是他后来评价最高的作品——《独自等待》。这部电影里,夏雨的角色是一个混迹京城,无所事事,以泡妞为最大追求的小青年,这个角色从说话的语气到为人处事,都像极了马小军的青年版。可是,夏雨的这种对角色的复制,却被观众忽略了——因为《独自等待》本身的优秀,让人爱屋及乌,同时喜欢起了夏雨这个角色。但对于夏雨的演绎而言,这个角色没有突破,远不及那个阴暗忧郁的献文帝。显然,角色成功,作品本身却不成功,这种悲剧在夏雨身上发生了。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但当演员成名却怕太早。徐峥执导的处女作《泰囧》拿到了破记录的13亿票房,所有人都等着他拍下一部电影,并且一定会拿《泰囧》的票房来做对比——除了天神级别的詹姆斯·卡梅隆,又有哪个导演敢保证自己每一部新作的票房都会超过前一部呢?不以票房论英雄,只看作品本身好还是不好,演员演绎的角色好还是不好,这对于电影和演员才足够客观与宽容。一个奖杯的意义,除了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名演员演绎了一个好角色之外,更应该让大家去继续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抱着“还能不能再拿影帝”的心态去衡量他的其他角色。得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但演员对角色的揣摩和演绎有时则需要查资料去学习,做生活体验甚至模仿走路姿态,这些背后的努力,与奖项的关系已经相去甚远。《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奥斯卡奖都没有,却并不妨碍它和当年赢尽风头的《阿甘正传》一起成为影迷心目中的不朽之作,所以一个奖杯的轻重,也不应成为大众加在演员身上的负累。
在最好与最坏的年代看电影 。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曾忧心忡忡地说: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用在如今华语电影的现状上,似乎也同样适合。一方面,破亿的电影比比皆是,过五亿、过十亿的超级卖座大片也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票房的水涨船高,印证着观众们看电影的热情;另一方面,上百亿票房背后的产业链却并不完善,纷纷扰扰的喧嚣吵闹将刚在起步的华语电影工业体系的杂乱无章体会得淋漓尽致,好片没有好票房、烂片好票房之类的情况也时不时的出现,题材的雷同、电影的尺度、档期引发的口水战等等问题也引得大众热烈的讨论……
在这样的局面下,能抛开电影之外的元素,专心认真的关心作品本身,探讨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显得弥足珍贵。中国人对于明星的迷恋情结显得特别严重,就连媒体记者报道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大明星,也不会多给版面;而对于这些明星演一部电影究竟演得好不好,大众的揣测通常又颇为诡异:我们很少见到国外的人讨论《变形金刚》里希亚·拉博夫的演技或者《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与绿巨人的对手戏里谁演得更好,但我们却会乐此不疲的在各路商业大片里争执着男主角的演技……好莱坞很少去深究汤姆·克鲁斯究竟演得有多好,因为他所拍的大部分商业片里,都认真地刻画好了各自的角色,可我们却会为了刘德华究竟有没有演技而争执几十个年头。其实我们对所谓“演技”的要求,已经和演员本身的演绎没什么关系,大多数时候只是凭借自己主观的喜好,去给一个演员下定义。这对于演员,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普通演员不容易,起点高的知名演员就过得更加不易。每一个因《阳光灿烂的日子》而熟悉夏雨的观众,都会不自觉的审视起他后来的作品,并且武断地得出“新不如旧”的结论。这对于一直在认真做好每一个角色的夏雨而言,实在是有些无辜。所以有时候禁不住想,如果《独自等待》出现在1994年,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出现在2004年呢?又或者是夏雨和大多数演员的轨迹一样,从读书、跑龙套、当配角、当主角这样一步步的走上来呢?例如和夏雨差不多年纪的谢霆锋,17岁拿了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十多年拍了几十部电影,29岁拿到金像奖最佳男配角,30岁拿到影帝……他逐渐的赢得大众的肯定,夏雨如果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呢?可惜,在这个最坏同时也最坏的时代里,一切都无法重来……
阳光依旧灿烂,夏雨依然不懈的在电影之路上前行着,夏雨早早的给自己立下了中国大部分演员都无法超越的里程碑,而后来进入科班系统学习表演基础的他,探索着“演戏”这门学问,让他不那么急功近利。所以,我们能看到他生活之中到处行走,丰富阅历,也能看到他会在与新导演的合作里寻找新鲜感(如今年主演杨采妮执导的《圣诞玫瑰》)。在每一个对于大多数观众不那么重要的片子里,演绎自己揣摩的角色,对于他来说,结果也许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在《圣诞玫瑰》里,夏雨饰演的大律师已经让人刮目相看,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接下来,他还会创造更多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在最好与最坏的年代欣赏电影,如果都能抱着最初热爱电影的那个单纯、热烈而真挚的心,不带这么多的偏见与电影之外的信息所干扰,去细细的品尝每一部电影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想你会发现,其实电影,依旧那么迷人。
编辑于 2016-01-1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文章《夏雨个人资料,干货看这篇!演员夏雨是什么感觉的一个人?》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夏雨个人资料,干货看这篇!演员夏雨是什么感觉的一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