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白桥乡深山里的一个小镇,一个8岁的男人变成僵尸,远离县城,长期以来村民的生活受阻,稳定下来。

一名八岁男孩变“僵尸”的消息在这个村里炸开了锅。一次在学校晕倒后,夜晚便开始失常,如同僵尸附体。而他的行为也越来越夸张、越来越恐怖,一时手足僵硬、龇牙咧嘴。(据8月22日中国青年网)

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背后,其实被勾勒出来的却是这样的一个事实:新闻主角男童长期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面,父母在外打工,而疼爱自己的外公也已去世。偶尔回来的父亲又奉行“打的教育”,加之爱看僵尸题材的影视作品,男童久而久之就患上了癔症。

是的,当理清了前因后果,新闻也就没有了诡异性。有的,只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里面,反复强调了一个人儿时经历对其一生的影响。亦有心理学者认为,倘若一个人从小缺少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关爱,那么这个人的人格肯定是有缺陷的。

但是,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和现实,却导致了大量的农民背井离乡,去到遥远的沿海工作求生。根据去年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他们普遍面临亲情缺失、平等教育等多方面问题。其中,有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

在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心理染上了“僵尸病”。他们表面上把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寄在了某些事物的身上,但实质上却是因为缺乏关爱和亲情而导致的孤独感。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空心化的背后,人们娱乐活动的匮乏,也会让低俗内容乘虚而入——在这个新闻事件中,小男孩喜欢看僵尸片,也进一步推动了这样一个怪异性格的养成。

“少年强则中国强”,要知道,亏欠了孩子,就是亏欠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医治“僵尸男童”,本质上就是拯救留守儿童,也是医治中国农村的凋敝。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们能够就近工作?如何增强农村医疗和教育的水平?如何破除坚固的城市户籍壁垒?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僵尸男童”诞生过后,这些举措可以说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期待着政策阳光照进现实,驱散留守儿童的心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