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眼中有海

故事

热闹的时代,如何找回内心的平静?

“走路不是我教的。生下来就会是你。

内心的安静不是我教的,你本来可以的。

陈坤说。

01

1995年,还只是酒吧驻唱歌手重庆小伙陈坤,

以试试看的心态报考了北京东方歌舞团,

未料,当即被录取。

1996年,他陪跳舞的同事去考北京电影学院,

同事落选,他考上了。

在电影学院的第三年,

他陪同学去面试《国歌》剧组,

只是跟着打酱油,没曾想导演把主角给了他。

命运的荒唐感,在陈坤的身上展露无疑——

之前,他只是一个被迫早早出来谋生的孩子。

有一种帅,叫帅而不自知,

或许说的就是陈坤吧。

重庆歌剧院王梅言发现了陈坤的帅:

“看到他的第一眼,眼睛就亮了一下。”

在王梅言的鼓励下,陈坤从山城去了北京,

从而迎来了命运的翻转。

只是这个翻转,来得有些太陡。

2003年,非典肆虐,大家都窝在家中看电视,

《金粉世家》里那个带着贵族忧郁气质的金燕西少爷,一夜爆红。

“好像是一夜之间,大家都认识我了……”

原本一直在平静中默默朝着目标行走,

内心还有些许敏感自卑的陈坤,

人生行走的节奏顿时被打乱。

“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名声,打乱了我记事以来对人生的计划,而且它们强大到足以消灭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自我进取的希望和快乐。”

突然奔涌而来的名利,

将陈坤撞入了一条自己都无法控制的轨迹。

02

2005年,陈坤凭《鸳鸯蝴蝶》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提名;

2006年,陈坤的专辑《再一次实现》大获全胜,并受邀演唱世界杯主题曲;

2007年,陈坤以《云水谣》赢得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

陈坤开始感到恐慌,

只要独处,他就会很惶恐:

“我不是一个坦然接受的人,当我得到一个太猛烈的、没有根基的、并不是跟付出成正比的回馈时,我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兴。”

就这样,他在惶恐中度过了整整五年。

直到30岁后的某天,

陈坤突然关掉一切通讯设备,

花了一下午时间,回顾了过往的一切。

那一刻,在喧嚣之外,平静之中,

一个清晰的声音在内心响起:

“你要更多的钱是为什么呢?”

“我要买更多房子,这样会让我安全。”

“那安全带给你的是什么?”

“安全带给我的是心里的平静。”

“那平静带给我是什么?”

“平静是让我知道,我真的想要什么。”

这一次的自我对话,

是陈坤行走路上的一次暂停,

更是生命的一次重启。

03

那之后,有一天,

他和赵宝刚导演等一行到刘索拉家吃饭,

中间,正在筹备《让子弹飞》的姜文来了,

陈坤问 :“导演,像我们这样的偶像演员你用吗?”

姜文当场回答:“为什么不呢?”

第二天,姜文就来了电话,给了陈坤一个角色,

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胡万。

本以为一贯做主角的陈坤会考虑一下,

没想到,他当即就应允了下来,

立马欣然前往片场。

没他戏份时,他就安静地在片场打坐,

韩三平带一堆人去看他们时,他竟全然不知。

轮到到他的戏份时,

导演一喊他的名字,他起身就跑,

啪叽摔到地上,还磕出了血。

大家都在片场闹得热火朝天,

只有他安静到格格不入,却怡然自得:

“在片场时,我知道那种平静的愉悦感。”

作家扎西拉姆·多多写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只是一粒沙,整个宇宙都是你的,

因为你一无所有,既碍不着什么,也挤不着什么;

你面对无垠的开阔,你是宇宙的君王——因为你是一粒沙。”

平静,让陈坤放下了自己,

但他反而成为了自己的王,

以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

硬是在周润发等一众主演里挤出了自己的星光。

这部戏之后,陈坤顺利从偶像派迈向实力派:

“没想到陈坤一个美男子,

居然可以演一个无耻猥琐的狗腿子。”

事后,姜文给他发了一条短信:

凡事都从忙里错,谁人知向静中修。

04

2010年夏天,去湖北演出时,

一个接待他们的年轻姑娘,忙了一整天,

在凌晨一点时,竟当众崩溃大哭。

他的心被猛地蛰了一下:

“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

他懂那种脆弱,因为他用5年时间才走了出来。

如何找回让内心平静的力量?

“我情绪不好,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

就喜欢一个人在外面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心可以安静下来,能跟自己对话为止。”

第二年,他发起了心灵建设类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

和12名志愿者历时11天,跨越2000公里,

行走过“世界屋脊”西藏,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

以亲历者的身份看世界,聆听内心的声音。

“行走不是我教的,出生你就会;

内心安静不是我教的,你原本就会。”陈坤说。

推掉了无数片约,

陈坤想通过这个公益活动抚慰现代人的脆弱。

不过一开始做这个项目时,

陈坤身边的大部分亲朋都不同意。

“他们觉得太抽象了。”

太抽象的东西,在一个希望马上看到结果的时代,听起来充满风险。

为什么?

没有回答太多为什么。陈坤只是做出决定后,

认真热烈地付出了自己的100%,

不奢求、不妄念,平静但坚定地行走。

犹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一样——

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

走路的时候,我就只管走路;

如果我必须打仗,

那么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样,

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

05

开始,有人觉得陈坤只是玩一票“行走的力量”而已,

没曾想,接下来的每年,陈坤宁肯推掉片约,

也会带上一帮人消失在远离城市的无人区。

陈坤黑了,不再是奶油小生;

也温和了,不再是浑身带刺的青年。

譬如,不会喝酒的陈坤,学会了喝酒。

“陪您喝酒,让您高兴一点,给我们盖个章,

让这个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这不挺好?”

这还是陈坤内心的骄傲:不服输,与自己较劲。

有了目标,就一定要达到。

也是他与世界的和解: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

以前的他,活在一个不容侵犯的世界里,

现在的他,开始与世界握手言和。

再被提起私生活时,他竟自我调侃:

“如果可以推动电影,我愿意这么做。”

再被质疑公益作秀时,他竟也能释怀:

“请允许我用自己微薄的影响力去推动一些有益的事。”

这是一份平静的自信,而不再是一份喧嚣的骄傲。

06

第一次行走结束不久后,陈坤出了一本书。

开始的题目,陈坤自拟为《丑陋的陈坤》。

但一下就被编辑否了:

你成名成功,你盛世美颜,

怎能叫“丑陋的陈坤”呢?

但陈坤却说 :“这个标题承载了一个态度:

我其实和你们每个人都一样,

我没有那么完美,

我也只是一个有缺憾有丑陋的普通人。”

只是在编辑的一再恳求下,

陈坤才同意把题目改为《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对自己丑陋的一面,

陈坤不止有认知,也有坚持。

那次行走刚结束,有杂志请陈坤拍封面。

工作人员让陈坤洗澡,换身干净衣服,

陈坤拒绝了,

因为“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在工作人员的百般恳求下,陈坤才勉强答应,

但最后还是坚持穿了一件十几天没脱的脏衣服。

这正是陈坤行走路上的感悟:

接纳,是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平静,是平静面对丑陋的另一面。

不是美的细节,是真实的细节,构成了一张完美的照片

07

就在演戏和公益即将成为陈坤的标签之时,

他又做起了室内设计,

开了一间小而美的设计工作室——东申空间。

人们蓦然发现,陈坤不仅是一名演员,

同时有着公益人、歌手、畅销书作家等头衔,

还是一名设计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的陈坤,为何突然爱上了这些?

其实,并不突然。

小时候在墙上涂鸦的时候,

设计师就是陈坤的梦想,

只是条件不允许暂时搁浅了。

后来大学毕业后,一度为此还跑去拍戏攒学费。

可没想,一拍就红透了半边天,忙得没了时间。

但这个梦想并没抛却。

在后来不断的行走中,

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节奏,

陈坤决定重新捡拾起自己的梦想。

相比其他明星开餐馆,办公司,搞副业,

陈坤的这个决定同他开启“行走的力量”一样显得不合时宜。

可就像他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传达的:

专注走脚下的路,找回内心的平静。

不跟随别人的速度,遵循自己的节奏,

就会由累变享受。

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较,也不是为了炫耀,

陈坤只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节奏,

抛去繁杂,干净利落到只剩自己,

平静地接纳心之所向。

由无到有,由有到优,

陈坤的东申空间逐渐在业内打响名号。

“每一个当下的安静,都是珍贵的;

每一刻的专注,都是禅定。”陈坤说。

唯有平静,方能专注,而每一个专注的当下,都是大片

08

7年前,发起“行走的力量”时,

陈坤就定下了止语的规定:

“只有不讲话的行走,

才能安静下来,

才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

但同行者中有人没有严格遵守这个规定,

陈坤愤怒地砸断了一根登山杖,

咆哮道:“他们以为我是请他们来旅游的吗?”

接着和满屋子的人对峙。

7年后,第七次踏上” 行走的力量”时,

一位第一年就行走过的媒体发现:“坤哥变了!”。

学会了和那个暴躁的自己相处,

他说“真实”并不能当作“暴躁”的借口。

他甚至推翻了以前一直坚持的想法:

“我刚开始做项目时,总是假想自己在做对的事,所以会树立规则。

做了几年后,我才发现,

对每个人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总是让人体会应该体会的,其实是个悖论……

当我开始理解这点时,我有了感恩的心,

我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要跟我有同样的想法。”

他能要求的,是平静面对自己的内心,

而平静,正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奢侈品。

不站在制高点上,俯瞰别人

也不低到尘埃里,仰视别人

在自己的路上,平静行走

才能在焦虑的当下,活成属于自己的清流

才能让路过的每一个人和事

成为回忆中最美的风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