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沈赫在谈到爱情事故时引用过这样的事例。

一对情侣,快要结婚时却闹起了分手。

原因是女方想要一款造型别致的设计款戒指,一再跟男方表示她的喜欢,可男方仍旧买了可以保值的钻戒。

两人大吵了一架,女方认为男方不尊重她,男方认为女方小题大做。

沈奕斐作为双方共同的朋友,出来开解。

后来得知,男方的出发点是他希望婚姻像钻石一样保值;

而女方的出发点是戒指是要一直戴的,所以必须要彰显她的追求和品位。

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善意和爱,都对婚姻和对方有美好的憧憬,却最终走到了互相感觉对方不爱自己的地步。

但凡有一个人退一步到客观的立场,选择理解另一个人表达爱的语言;

梳理好情绪,再沟通这件事本身,这份感情也不至于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和朋友讨论这个案例,她唏嘘道:

“以前和前男友总是互相指责、抱怨对方不够爱,到后来会发现,我们都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爱对方。”

“有时候,“懂得”比“固执的爱”更重要。”

的确啊,情侣分手的原因,无论有多复杂,最底层的原因就是“感受不到爱意了”。

恋人之间,以己度人容易造成伤害,而换位思考往往才能流动关爱。

01

提升爱的能力

在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里,作者查普曼曾从婚姻家庭的角度出发,和读者一起探讨两性之间的隔阂与误解。

书中也有句话发人深省——

人们总是倾向于用最响亮的声音,批评他们的配偶不能满足自己最深处的情感需求。

说实话,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别人主动来了解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被他人所爱”是种神奇的诱惑,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更加有热情与能量。

但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提升自己爱的能力。

感情是容易变淡的,既有情深意笃,也有日久生厌。

表达与感受像是两段不同的信号,频率相同时,交流才能开始。

表达对应的是给予,感受对应的是获取。

情侣相处过程中,两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对方的变化,以对方为主角,传达更新的爱意。

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都有所不同,这也进一步给了解自己和别人的需求增加了难度。

举个例子,每个人对自己想要的爱是有一个大体上的模型的。

有人想要圆形的爱,但如果对方把方形的爱塞给他,就会出现塞不进这人的模型的情况。

而“塞不进”就类似“感受不到”。

补充一点,“理解到被爱”和“感受到被爱”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理解到被爱”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悲伤无措。

“我知道他爱我,可是我很难受。”

这段关系给予了他巨大的压力,并且他没有感觉到有真正地被爱。

而“感受到被爱”会有种神奇的化学反应,空虚寂寞在离自己远去,身体不由自主呈现接纳开放状态,因为安全与愉悦。

提升爱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试着让对方感受到被爱。

02

沟通爱的语言

两性心理学家查普曼曾在《爱的五种语言》里归纳总结过,这世间的恋人,大抵有以下五种爱的语言。

分别为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给爱情保鲜的聪明人,可以试着跟对象沟通这五种语言。

“我感受不到你的爱,你不爱我了。”

“我明明已经把我的爱都给你了,你为什么还是感受不到?”

情侣之间,一旦出现这样的对话场景,自己难过,对方也委屈。

之前跟男朋友吵架,我们就这样互相指责过,两人当时郁闷了一个多月。

其实事情很简单,我偷偷给他买礼物,他发现之后就拒收了,哄我说是给我省钱。

他不收我的礼物,也不让我给他送礼物。

但我真的很喜欢谈恋爱时收到对方的礼物,不在于价值,而是因为享受心意,并且我也愿意给对方买礼物用来传递爱意。

在我的想法里,爱一个人就一定会想要给对方送礼物。

而我男朋友却只是在一些节日的时候象征性地发些红包,送些小零食。

没沟通之前,我沉浸在爱的语言的自洽里,一度认为我男朋友不爱我。

后来,我让他试着把那五种爱的语言排序,才发现了隐藏在我们争吵之后真正的问题。

我对象把“接受礼物”排序在最后一位,而我把“接受礼物”排序在第三位。

而我们共同排序在一二位的“肯定的言辞”和“精心的时刻”,恰好对应了我们平时对彼此满意度最高的维度。

理解到这点后,我顿时语气软了。

“亲爱的,原来你的排序是这样的。”

“对不起啊,因为在我理解的爱的语言里,我送礼物能表达出爱意,而且你买的东西就是比我买的多了爱意呀。”

我男朋友向来从善如流,听见了我的撒娇和服软,语气里更多了一些怜惜。

“我也明白了,那这样,以后我们偶尔互换礼物怎么样。”

那次沟通之后,直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偶尔互赠礼物的方式。

其实我也有点儿小心机,就是每次他让我感受到爱意,我一定会用“肯定的言辞”回馈他。

这种双向的反馈,就是一种爱意的发现和回应,流动和沟通。

传递爱的语言,主角是对方。

恋人之间,一定要先彼此了解对方爱的语言,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沟通和爱的交流。

沟通的时候,不道德评判,不草率判断,不要轻易把“我需要”混淆为“你应该”。

就像《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曾说,所有的评判都是未被满足需要的可悲表达。

要谨记对方才是主角,千万不要自我感动。

03

表达感情常用的话术和心术

两性心理作者芭芭拉曾说过:

“我们被灌输了对于理想伴侣既定的想法或者叫幻想,然后就开始了投射。”

我很赞同这句话,在遇见恋人之前,在最初,我们就设定了期望被对待的方式。

你期待的爱,和你感受到的爱大多是不一样的。

投射将自己的需要投射为别人的需要,很危险。

恋人之间的矛盾,不外乎是对方感受不到爱意,而非矛盾本身。

有时候必须调整期待和实际,让伴侣听懂自己爱的表达,先发现和回应,才能感受到爱。

很好用的话术和心术是感恩和感谢。

遇到分歧和争端,不要直接指责,而是先感受对方情绪里潜藏的需求与期待,先给予正向的反馈。

全网的恋爱教程经常强调话术,殊不知,没有心术的话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试着感受,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能不违心地说出以下这些柔软的话语。

“原来是这样的”,“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我会需要”,“期待能懂你,也期待你懂我”,“但没关系”……

违心不违心,差别是很大的。

不违心的时候,这些话具有很大的能量,因为背后潜藏的是理解和关爱。

这样柔软迂回地处理矛盾,反而能增进感情浓度。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之前有个陌生网友找我倾诉。

她说她完全感受不到对象对她的爱,他只爱于言而止于行。

她柔软地表达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被回击说是在抱怨。

我看过他们的聊天记录,这个男生明显在冷暴力,逼迫女生分手。

我说:“其实你知道他已经不爱了,对么?”

那个网友突然沉默了,过了许多天,她回我:“我提分手了,现在如释重负。”

的确,如果有类似这个网友的情况,就不适合一味表达感情了。

在对方已经不爱了的情况下,你所有关于感情的表达都会吃到“闭门羹”。

人生在世本就不容易,更不值得用放弃自己的人的挑剔来难为自己。

太弱势、太卑微、不平等的爱,已经变质,无法保鲜。

爱不爱自己,其实自己最明白,不要总心存侥幸,给对方或者自己找借口。

希望男生、女生都能明白,始终不能感受到爱的感情和关系留不得。

毕竟,有些人,有些事,不是错过的遗憾,而是躲过的劫难。

作者|王京 小说创作者,古典文学沉迷者。涉猎中外哲学,相信但不迷信。喜欢钻研个体心理学,坚信个体具有主动创造性,任何事情都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