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皇后的“元凶”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纯元皇后是从未露面的悲伤人物。

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而害死纯元皇后的,正是“杏仁茶”。剧中,妹妹宜修妒忌姐姐纯元皇后得宠。于是将杏仁换成了桃仁,加在了杏仁茶中。最终,导致纯元皇后难产而死。

剧情虽是杜撰,但杏仁茶在清代确实非常流行。只是最早,这种吃食叫做“杏酪”。朱彝尊《食宪鸿秘》、袁枚《随园食单》中,都有关于“杏酪”的专门记载。下面摘录《食宪鸿秘》中,关于“杏酪”的制作方式:

“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锅煮熟,加白糖霜热啖。或量加牛乳亦可。”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这时的“杏酪”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讲究。《食宪鸿秘》这本饮食著作,成书于康熙朝。也就是说,杏仁茶的制作在清早期就已成型。

到了乾隆朝,“杏酪”的做法略有变化。《随园食单》中,关于“杏酪”的记载十分简略:

“捶杏仁作浆,挍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

这种做法,除去杏仁外还加入了米粉。两者掺在一起,再加糖熬制。这种杏仁加米的方式,一直被后世沿用。

到了清末民初时,“杏酪”的叫法已经彻底被“杏仁茶”替代。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的夫人嵯峨浩女士《食在宫廷》一书中,记载了“杏仁茶”的做法。分析可知,与袁枚《随园食单》上记载的方法一脉相承。大致是杏仁与大米,按照1:2的比例进行熬制。

杏仁茶的两大误区

现在一提起杏仁茶,大家想起的都是龙嘴大茶壶冲出来的杏仁味茶汤。超市里卖的杏仁茶,也大都是冲制的速溶产品。可其实不管是《食宪鸿秘》、《随园食单》还是《食在宫廷》,里面记载的杏仁茶可都是“熬煮”出来的。比起开水一冲就可以食用的油炒面,杏仁茶绝对算是更为费时费力的吃食了。

可若说杏仁茶就是宫廷食品,也并不准确。嵯峨浩《食在宫廷》里面,就很明确的指出杏仁茶是北京的民间食品。小贩们从很早的时候,就走街串巷的叫卖。在宫廷中,杏仁茶是归御膳房的点心局来制作。《天桥杂咏》中,也有关于杏仁茶的记载:

清晨市肆闹喧哗,

润肺生津味亦赊。

一碗琼浆真适口,

香甜莫比杏仁茶。

既可以入选高大上的御膳房,也可以进出下里巴人的天桥杂巴地。由此可见,杏仁茶在北京城里可谓通吃。

既是加餐也是早餐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讲的是贾府一家欢度元宵佳节。他们吃酒、行令,一下子玩到了半夜。经过这么一折腾,晚饭消化的也就差不多了。于是,贾母说:

“夜长,觉的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这里的杏仁茶,显然是一顿加餐。

可其实,杏仁茶也是北京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鲁孙先生《故都的早点》一文中,详细描述了杏仁茶。其中说道:

“想吃点儿甜的,那就喝杏仁茶。北平的杏仁儿茶也是挑着挑子沿街叫卖的,是用米、苦杏仁加糖熬成,虽然杏仁儿不多,因为放的是苦杏仁,所以味儿特别浓。清早热乎乎的喝一碗,非常开胃。”

杏仁茶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按中医理论,杏仁性温、味苦,主要作用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斐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癌症的国家。除去空气好、压力小之外,常吃杏仁的饮食习惯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

现在北京小吃店不少,可是早点中都没有杏仁茶这一项。若是恢复传统熬制的杏仁茶,估计一定会大受欢迎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