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人们关注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辩论赛”复赛已经进入最后的辩论环节。

在场的观众紧张地注视着台上。关于“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显然颇具争议性,辩论双方你来我往、剑拔弩张,把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正方四辩,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不紧不慢、儒雅动情地开始了己方的结辩陈词:

各位呀,一个学生考大学考不上,他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在人生漫漫的历程中,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个人20岁的时候失恋,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你以为他50岁的时候,觉得这是什么?

历练嘛,历练嘛!

台下掌声雷动。

“第二届海峡两岸辩论赛”复赛 黄执中结辩

这是辩手黄执中的成名第一战。

那句“人生历练嘛,历练嘛”从此成为圈内著名梗。

是的,如果对辩论稍感兴趣,你一定听说过黄执中的大名。他曾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担任4届《奇葩说》导师,并获得《奇葩说》第三季冠军。他还有一些很玄的江湖名号:“辩论之神”、“宝岛辩魂”…

黄执中十分擅于从价值与切入点的维度来辩论,以情动人,不知不觉地让听众进入自己构筑的价值观的世界里,极力渲染场景,却又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营造仪式感也是他的武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每次开头都是“来”,辩述过程中喜欢用魔性的“对不对”来断句,说完之后,“以上”,酷酷的收尾,落坐,等待掌声响起。

《奇葩说》“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黄执中的一段精彩辩论

凭借着强大的辩论气场与个人魅力,黄执中在《奇葩说》收获了一票迷弟迷妹。

不过面对创业邦的采访时,黄执中显得谦逊而淡然:直到今天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语言天赋。如果我在每场辩论前,就提前预设如何表达会让听者注意到我,我会显得笨拙不堪。

与朋友们一起创业

没有大分歧,但常有分歧

2016年,黄执中四十不惑,渐渐积攒人气的他决心创业。

虽然早已过了“人生历练嘛”的青春岁月,但足够幸运的是,其他联合创始人是与黄执中朝夕共处、一路奋战的战友们:胡渐彪、马薇薇、周玄毅、邱晨。

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被马薇薇戏称为“老僵尸”的这五个人共同创立了米果文化。

米果文化在泛知识服务方面,先后打造了《好好说话》、《小学问》和《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三个爆款产品,总付费用户已近50万,特别是《好好说话》系列音频付费用户近30万。

而在泛娱乐产品方面,米果文化又进行了短视频业务尝试。《说说而已》作为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独播的短视频项目,单期平均播放量达到1800万,节目完播后,总计播放量破10亿。系端内短视频节目Top1。

如此年轻的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被问到“你们在一起讨论某件事或者做决策时,有过较大的分歧吗”时,黄执中告诉创业邦:我们没有大分歧,但常有分歧。因为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与判断方式都是相通的,分歧主要来源于内容呈现的方法。

而这种呈现方法的分歧又是必不可少的,在磨合中不断拉来拉去的过程其实就是辩论,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只要是对用户负责,就都OK。黄执中十分赞同“虫仔”邱晨的一句话:

在我们共事的过程中,和谐是排序最低的元素。保持关系和睦与工作气氛的和谐,是最不重要的。如果过分在意和谐,好多事情就不能做了。

知识不值钱

表达知识的方式才值钱

作为米果文化系列内容的产品课程总监,黄执中对知识付费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

前几天,2018新榜大会在北京召开。黄执中作为演讲嘉宾,在舞台上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知识不值钱,表达知识的方式才值钱。

早在2016年强调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时,有一种论调特别火:

你们这样搞不是开倒车吗?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知识获取成本是大幅度下降的,知识应该是共享的,应该是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所有人,造福于所有人的。

现在,你怎么突然倒回来要收费了呢?

黄执中认为这个论调基本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知识本身是趋近于免费的。米果内容产品主要收费的部分,主要差别就在于知识表达的方式。

黄执中拿自己曾在学校教书的经历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常跟上课的对象开一个玩笑:

我们作为老师,在不同的场合上课,我们使出来的力是不一样的。有些课程是属于我们要为社会服务,去做那种所有人都听的讲座。另一种场合是人家付了大价钱,你要很努力地上课。

这两种场合我们使出来的力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我在说的时候,底下有同学问,什么叫做使出来的力不一样?难道你在免费的场合所教的知识就留了一手,付费的你才教所有的?

我说,不是这意思。其实在两个地方我讲的内容一模一样。差别在于后者的场合里,必须要花所有力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前者我就照例把该讲的讲完我就收工。”

黄执中坦言:人家付费付的不是单纯的内容,而是你能不能让我专心15分钟,专心50分钟。这个很值钱。

知识不值钱,能够让用户对一个重要,可是不感兴趣的东西保持专注15分钟,就很值钱。

付费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你让他Pay attention。

「电玩」是我转移注意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工作,黄执中自己也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他习惯于深夜工作;一来因为需要录音必须安静,二来是深夜手机上没有新讯息,不太容易分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常忙到凌晨三四点之后,收工,睡到中午。下午再去公司开內容会,看稿改稿……

米果文化有着强大而扎实的内容团队。开内容会是黄执中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事们各自准备提纲,在会中提出,由我这边给出反馈……主要看的,是他们能否对內容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黄执中更喜欢把这份工作比做为导演:內容会有点像是拍戏时,导演为了要让演员进入状况,他会进行“说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身为导演,得要交流它的表达方式,寻找这堂课所想要造成的亮点在哪里。

当然,为了平衡放松与专注之间的关系,黄执中在闲暇时分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电玩。“沉迷”《王者荣耀》似乎也成了米未和米果员工公开的秘密。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电玩对我来说,是重要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我的工作是思考內容,所以沒有明确「上班」跟「下班」的界限……这就得靠电玩,来帮我跳开一阵。

「形式」是最大的奥秘

与传统内容创业者面临“内容随时可能枯竭”的担忧不同,米果文化暂时还不用面对类似的困境。它不生产内容与知识,它传递的是内容的表达方式。

而黄执中认为: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形式是最大的奥秘。

这两年,米果文化一直在尝试,做了三个不一样的产品。

像《好好说话》,它的节奏都是快的。因为我要学一个明确有用的技能,真正要的不是卖关子。可是,还要给你充足的练习,包括让你知道怎么表达说话的方式。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看书和听音频最大的差别,在于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和节奏不是书本能告诉你的。书本的文字里告诉你,在和人道歉的时候,要坦然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这句话该怎么讲,你看文字的时候是没感觉的。关键在于节奏和语气,要用音频展现。

可是到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语气就要很慢。因为学情商的时候,用户不是要知识点,要的是借这些知识觉得自己被了解,也就是网络上讲的“告诉我,我不是唯一一个人,因为我是被了解的”。

“另一个产品《小学问》又和上述两个不一样。《小学问》讲的都是知识,把碎片做到极端。就算你不知道一个概念的缘由,但只要知道了概念本身,就能像积木一样立刻引用。

因此,语速必须要比《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更快,更像播报。而本身的整理是更有工具性的。“

由此可见,黄执中在打辩论赛时营造的形式感与做内容付费时所把握的形式差异性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而这种洞察力还要归功于黄执中在大学时修的一门课:美学。这门课给了黄执中很大的启发,他清楚得记得美学老师课堂中教授的那段话:

在艺术领域,形式是最大的奥秘。无数的画家画苹果,苹果本身没有奥秘。大家都是在努力地找出画苹果的形式。

一开始画苹果的时候大家只求一个字,就是像。每个人画得都很像,惟妙惟肖之后,难题才刚开始:我的苹果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关于未来发展,黄执中告诉创业邦:我们要让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趣。大家可能都觉得学习这件事很苦,实际上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一件事不知道变为知道”,本身是充满成就感的。我希望我们能把这一面还原。满足用户的求知、好奇这些最本真的心理,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于“进一步”、服务于「业余学习者」。

番外

邦哥也是关注“少爷”(黄执中江湖昵称)微博的迷弟。他经常在微博上会给一些粉丝答疑解问,更有意思的是每次还会挂一张令人想入非非游走在尺度边缘的配图。如下所示:

在表达了自己小小的好奇心后,“少爷”发来了一段很妙的话:

因为我写的內容是正经的,而且有品质,所以有时候配上一张不正经的图(其实也没有多么不经),会让我的读者感到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为难⋯⋯这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恶趣味。

我有一点小小的自信,就是我写的內容,即便配上一张你们所谓「想入非非的配图」,读者也不会因此,就说我这个人低俗。

我能「撑得起」什么样的內容,就敢「配得上」什么样的图。。

细细忖度,这应该是“知识付费”的又一层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