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在接受Xpose采访时说:“谁想到我八岁的时候,我有朝一日能吻到罗斯?”说。

”罗南这段采访是不是像极了亲到喜欢的人的你呢~

新生代金发美女演员罗南+奥斯卡影后温斯莱特主演,并由弗朗西斯·李指导的女同电影《菊石》,这部豪华阵容电影你不期待一下吗?

《菊石》

可是期待已久的《菊石》一上映,媒体评价竟扑了。

烂番茄评分才64%?激情戏毫无张力?

《菊石》从预告到热映以来受到不少非议,有人说看完了整部片子只记得那段激情戏,有人说叙事发展毫无逻辑,也有人说有年龄差的女女CP很难拍出效果。

为何《菊石》这部电影被观众纷纷叫烂?

原因无他:“这和我想的同性题材电影怎么不一样?”

这是一部将一切“梦幻”打碎的“同性题材影片。”

©《菊石》

在往常的同性题材影片中核心一般都是同性恋者对于自己的性别取向的置疑与寻找。而《菊石》并没有体现。

同性恋者在社会中依然还是处于边缘位置,由于是边缘,是弱势,就不可避免地为其社会存在投下阴影。而《菊石》也并没有体现。

同性题材的叙事策略习惯循序渐进,而《菊石》并没有完全遵循。看似突然的激情戏以及极简的结尾都打破了贯式,给观众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

《菊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完全将其归为同性题材电影,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同性关系作为一种平和的、人类感情的自然表达的爱情故事,从这个视角看,你会有新的感受。

如果你喜欢看那种缠绵浪漫、冲破世俗枷锁的LGBTQ故事片的话,抱歉,这部影片并不适合你。如果你喜欢看阴郁、冷酷、生动却又悲惨的姬片,那么我相信,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上滑查看影片信息

影片介绍

这部由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的电影《菊石》,讲述了玛丽·安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被抹去姓名的片段人生。

导演 / Director

弗朗西斯·李

主演 / Star

凯特·温丝莱特

西尔莎·罗南

获奖情况

第73届戛纳电影节:首次入围戛纳导演作品提名

第23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第28届Camerimage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蛙奖最佳摄影

三分钟了解《菊石》

01 被黑色泥土埋没的菊石

搬动石头查看菊石

《菊石》将女性在父权体制下受到的压迫和不公待遇凸显处理,影片一开头,无论是匍匐着擦地板被呵斥的老妇人,还是鱼龙化石上被换掉的玛丽署名标签,都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适感。

玛丽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和科学界,像是一位闯入者,她的科学才华就像海边被黑色泥污埋没、裹挟的菊石一样。

玛丽的着装始终是冷色调,以蓝色和灰色为主,在给人硬朗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又和海边的岩石相为衬托融合,粗糙的双手、被黑泥塞满的指甲以及小便时的粗犷行为,都与父权体制下女性该有的温柔淑女形象相差甚远。

©《菊石》

而在父权体制下,和玛丽完全不同的夏洛特,她在丈夫面前则是小绵羊般的顺从者。

值得思考的一个场面是,夏洛特一身白色的睡衣平直的躺在床上,在看到丈夫的裸体后,明明渴望性生活的她却闭上眼睛别过头去,假装出一副没有欲望的圣女形象。

©《菊石》

而夏洛特的丈夫在影片中更像是男权体制的一个符号和缩影。点餐时近乎强制性的给妻子安排餐点,不过问妻子的意见,在妻子暗示想要性生活时,他的回答却是:“我们现在不适合再要个孩子。”

难道在他看来,女性对性生活的渴求就只能是后代繁衍而非欲望宣泄吗?

02 海平面下的爱情

与导演的上一部作品《上帝之国》相对来说,《菊石》弱化了两位女性的情感的微妙细腻。

影片以玛丽的视角出发,她看着身着精致华服,瘦弱纤细,脸色惨白的夏洛特闯进她的世界。

夏洛特在生病住进玛丽家里后,她不断更换的华服似乎在简陋的居所中显得明亮刺眼,异化女性身材的束腰也从没落下。无论是落了煤灰,被雨淋湿,还是沾了海边的污泥,下一个情景的她永远是光鲜亮丽的出场。

滑动查看夏洛特变装大赏

欲望的火苗始于第一次的肌肤触碰,为了让生病的玛丽快速康复,玛丽买来了涂抹药膏,当她的指尖从夏洛特滑嫩的皮肤摩擦过去的那一刹那,玛丽心中的欲望被激发了,而其后在勾画熟睡中夏洛特的身姿时,玛丽心中那种不可言说的情感更是难以抑制。

©《菊石》

夏洛特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玛丽的凝视下进行的。无论是夏洛特弹钢琴、换衣服、走动还是与别人谈话,都是在以玛丽的视角讲述。甚至在两个人矛盾的爆发时,也都是以玛丽这方面展开。

两人脱下衣服,在海水中的嬉戏、拥吻是影片经典画面之一,而时代的枷锁在此时都随着衣服褪去了,留下来的只有明亮灿烂的爱情和她们彼此内心的关照,但这片刻是那样的短暂和虚幻。

她们的爱情绝非细腻缠绵,更多的是冷静克制。

©《菊石》

03 阶级桎梏下的禁忌之恋

《菊石》的导演绝没有停步于描写一段禁忌之恋迅速落幕的故事,而是不遗余力地向我们展示着时代为她们戴上的镣铐,深挖隐藏在她们背后、横隔在她们之间的鸿沟——阶层差异,这个鸿沟她们无视也好,她们假装不在意也罢,终究会成为她们爱情的粉碎者。

影片所表达的阶层差异效应,在玛丽的落荒而逃中初次体现,而音乐会上玛丽的再次狼狈出逃则是壁垒的完整形成。

©《菊石》

导演的高明之处就是从没有恶意丑化上层人士,也没有特别刻画玛丽(下层人士)的困苦可怜,更像是在冷静严峻地注视着这一切。

无论是夏洛特丈夫、医生还是夏洛特本人都是以一个标准又刻板的上层人士形象出现,谦逊有礼、优雅从容。而玛丽看似用她疏离冷漠的气质打造了菊石一般坚硬的外壳,可她的两次逃离,无不印证着她内心深处的脆弱、敏感与自卑。

©《菊石》

有很多人认为在玛丽和夏洛特相处时,导演刻意弱化了这种阶层差异,以平和两个人之间相爱的自然真实而不突兀,而我更愿意相信这里阶层差异的温和化,是因为两人陷入热恋,试问两个满眼都是爱意的人又怎么可能看到包裹在周围的刺。

而导演也并没有塑造一个理想的真空环境,而是任由她们之间的情感在这样扎眼的悬殊背景下冷静又野蛮地自由生长。

©《菊石》

夏洛特早已成为上流社会驯化下的产物,她的出现固然使这个近乎原始状态下的家庭多了些别的色彩,可两人之间的阶层隔阂依旧是难以消解的。

影片在一幅全对称画面中戛然而止,玛丽和夏洛特在展柜两侧对视相望。

©《菊石》

导演看似给了我们一个开放性结局,实则两人情感中夹杂着的女性意识问题和阶层差异问题自始至终从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象征性的宣泄,这样的爱情似乎只有无疾而终这一种结局。

正如《卫报》所言:“这不只是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件迷人的艺术品,就像菊石一样闪闪发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