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授予海南岛纪念章解放

黄章献庙

“海南岛战役”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3月至5月占领海南岛的战役。

首先是从1950年3月5日开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军分两批共4支先遣部队,在琼纵的接应下先后偷渡登陆成功,为迎接大部队强攻海南打下了坚实基础。然后从1950年4月16日傍晚6点30分左右,大部队强渡总攻正式打响,第一批登陆部队40军6个团,43军2个团同时启渡,在海南岛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成功。

本文所谈的人物,既不是海南岛战役的主要领导人叶帅及“邓、赖、洪”;也不是攻岛的两支主力部队40军的韩先楚、解方,43军的李作鹏、张池明;更不是“琼纵”的冯白驹等。上述人物名气大,知者众,本文暂且不表。而是谈谈另外一个人物:黄长轩。

1、黄长轩其人

在海南岛临高角解放海南纪念园中,有一座颇为气势的花岗岩墓坟及墓碑,墓侧有一块红色大理石上镌刻有黄长轩烈士简介,铭文如下:黄长轩,1916年出生,系河南省新县城关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1935年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团长,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教导团团长、四野3纵9师参谋长、嫩江省委军事部部长、40军119师副师长。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无数,较著名的战役有:红军时期的黄安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辽河战役、吉奉线战役、四保临江战役及攻四平等重大战役。1950年4月17日,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临高角战斗中光荣牺牲。

黄长轩作为四方面军的老红军,从参加土地革命直到解放战争,一共受伤7次,其中两次是重伤。海南岛战役前,黄已调到湖南军区工作,自己主动要求参加渡海作战,任119师副师长还不满四个月。黄在17日凌晨带领部队向纵深展开时,不幸被炸弹击中牺牲。时年36岁,为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功勋。解放战争四保临江战斗是他战斗岁月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47年2月,四保临江战斗打响后,时任32团团长的他,奉命坚守四方顶子阵地。五天五夜呀,在零下40度的情况下,他带领全团战士打败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保住阵地寸土未失,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穿透他的面部,打掉了他的一颗牙齿,他也不下火线,当胜利到来的时候,他风趣地说:“消灭敌人一个营,脸上增了一酒窝,我可是双喜临门啦!”

黄长轩有一独生子名叫黄世星,现在河南省郑州市,已退休在家。黄长轩牺牲时他才半岁多,当时他和母亲住在桂林的部队留守处。长大之后才知道父亲的生平事迹。

2、黄长轩是如何牺牲的

关于黄长轩是如何牺牲的细节,本人看到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个是当年琼崖纵队第一总队第7团3连连长符莹老人的介绍:“1950年4月16日晚,在40军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指挥下,119师师长徐国夫、副师长黄长轩带领4个团,在雷州半岛灯楼角一带海岸扬帆起渡,在海上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在临高角抢滩登陆成功,夺取了临高角纵深20多公里的阵地。次日凌晨,黄长轩到医疗所探望伤员和慰问当地群众时,敌机突然袭击医疗所,在指挥伤员掩蔽和转移中,结果腿部被敌机扫射中弹。由于渡海时医疗器械被海水浸泡生锈不能使用,流血过多又不能及时输血,两天后,黄长轩光荣牺牲,年仅36岁。”

一个是黄长轩之子黄世星所述:“当时父亲受伤的大腿大动脉流血不止,而部队正在打仗,渡海时医疗器械被海水浸泡生锈不能使用,流血过多又不能及时输血,父亲的血流了一天一夜,血都流干了……”

还有一个是为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2010年4月26日至5月1日在央视军事频道(CCTV—7)播出的6集文献纪录片《日出琼崖》。该片采访了时任119师师长徐国夫的夫人,已经80高龄的金铭:“黄师长跟(徐国夫)一起跑的,飞机扔炸弹,正好(黄长轩)跑到那去了,就给炸到了。(徐国夫)就在他后边趴下了,没咋的。黄副师长腿上大动脉打断了,流血,流血不止。针也没有,让海水都浸湿了,生锈了。”

紧接着该片画外音旁白介绍,“徐国夫用手捂住黄长轩大腿出血的两端,由于动脉断开,鲜血喷射出来,根本无法止住。黄长轩深知,兵贵神速。部队在此滞留一分钟,都是致命的危险。他对徐国夫说:“师长,任务紧急,你马上带部队走。”

徐国夫狠命地捋了一把头发,命令道:“留下一个连,准备给副师长输血。”黄长轩紧拉一把徐国夫的手,艰难地说:“消灭敌人要紧,不要留人了。”

由于任务紧急,徐国夫无法再耽搁下去,于是狠狠握了握黄长轩的手,就此告别。没想到,竟是永别。由于伤势过重,两天后,黄长轩终于停止了呼吸。”

3、黄长轩墓葬的变迁

黄长轩牺牲后,他的墓本来葬在临城往临高角的路边,离临高县城大约6公里的龙门村附近一个土地庙旁。这个烈士墓群有13个低矮的土坟一个挨着一个呈一字排开,四周砌着一圈很矮的方石。正前方的墓碑上写着“十三烈士之墓”。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另外12名指战员。

1970年11月,民政部门才把黄长轩墓迁到公路另一边距墓群约300米的这个位置,并立了墓碑。十三烈士墓碑也是在那时一起搞的,每年清明节民政部门都来给烈士扫墓。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墓,坟墓用水泥沙浆披挡,周围围着低矮的围墙。青石制成的墓碑上写着“黄长先烈士之墓”(以后黄生前战友、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时任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前来黄长轩墓吊唁时,指出“先”应为“轩”,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修改碑名)。墓的四周被灌木丛及甘蔗地包围,墓的正前方和墓的右侧各有一个池塘。如果没有人指引,外人一般很难找到。

这次迁墓黄世星母子也前来祭拜,并参加了父亲的迁坟仪式。据他说,“他第一次到海南是在1970年11月,他陪母亲给父亲扫墓,当时,许世友是广州军区司令员,他们是搭许世友的专机飞来海南的,这是他第一次来海南祭拜父亲。”(原文如此,许世友当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73年底才调任广州)

为了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这一壮举,1995年由共青团省委发起,全省人民共同捐资520万元,各级政府共建,在临高角登陆点兴建了解放海南纪念园。纪念园的兴建得到了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的大力支持,拨款100万元用于纪念园的建设。现在看到的黄长轩烈士墓及“临高角登陆战烈士陵园”是2005年在解放海南纪念园中新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是黄长轩本来是可以不南下的。二是黄长轩本来是可以不死的。

东北解放后,考虑到黄多次负伤的身体状况,上级已经将他调离野战部队,担任嫩江省军事部长,当时部队有意让他留在东北,但四野南下时,黄坚决要求随大军南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参加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黄已经调任湖南军区某军分区副司令员,调令都已经下了。在赴任之前,黄抽空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黄只在家里住了3天,当得知要打海南的参战部队正是自己所在的老部队时,他按捺不住,毅然发电报请求归队参战。就这样,黄又回到了40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黄长轩在20年的枪林弹雨中未曾倒下,却在胜利的黎明前夜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每念及此,令人唏嘘不已,深感叹惜。

附:黄长轩简历

黄长轩,1914年生,河南省新县新集镇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途中,加入共青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28团排长、连长。1937年随部赴晋冀鲁豫抗日前线。1942年5月被选送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学习结束,转赴东北。1946年2月任辽东军区教导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辽河战役。次年2月,又率所部3纵8师32团,参加了三保临江的战斗,担任坚守四方顶子阵地的任务。在临江保卫战中,四方顶子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他率领全团,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固守四方顶子,顽强地坚持9个昼夜,击退了数倍之敌一次次疯狂进攻,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1948年5月任东北野战军3纵9师参谋长。1948年至1949年,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之后,又率部随大军南下,渡过长江,一直打到琼州海峡。1950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9师副师长,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为了适应海上作战需要,他白天在指挥所处理军务,夜晚到海上练习游泳,识方向、探水位、学习扬帆摇浆以及海上战术,迅速熟悉了海上作战规律。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开始,黄长轩指挥第二梯队于次日晨在海南岛登陆。登陆后,他即赴临时前线医疗所看望伤员,途中遇敌轰炸,不幸以身殉职。

【徽章与荣誉】badge_honor

专业人士精心打造 原创文章每日呈现

回望历史 关注荣誉 铭记功勋

自媒体中体裁唯一 独家推出

凤凰、头条、新榜多次上榜公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