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一位寡妇可能是中国第一位可以调查的女企业家,也可能是唯一一位在“24公司”留下名字的女企业家。

太史公以寥寥76个字记录了她的事迹,“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抗礼万乘。”

这位家在四川的名叫清的寡妇,她的家族垄断了丹砂开采,遂成一方巨富。

此后两个千年,重农抑商,莫说女企业家,整个商人阶层匍匐在官府脚下,低吟浅唱。

时代解禁了历史。妇女能顶半边天,女企业家,也在努力顶起“半壁江山”。

1

女二代

宗馥莉(娃哈哈宗庆后之女):不做继承者的“傲慢与偏见”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

—-苏轼《千秋岁》

偏偏宗馥莉出生在冬季。

宗庆后可能早料到,

女儿会是个“不听话”的公主。

“你是喝娃哈哈长大的吗?”

“我不是。”

曾经辉煌过的娃哈哈现在一般般,

宗馥莉认为。

已年过72岁的宗庆后仍是娃哈哈集团的一把手,

女儿宗馥莉是家族唯一的继承者。

娃哈哈这支接力棒,

同时握在父女俩手上足足13年,

前者未放手,后者不冲刺。

这是生于富贵家庭者的宿命:

挑战父辈,要努力,要具备运气;

顺应命运,固无忧,但脱不了父权的阴影。

近年娃哈哈市场业绩有下滑,

宗馥莉推出新产品。

不做继承者的宗馥莉,

会是个另起炉灶的传奇故事吗?

毕竟她说

如果做得成功,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

那就是一种拥有,不是继承,对吗?”

刘畅(新希望刘永好之女):不打酱油的“颓垮少女”

1994年读初中时,

其实有一个远大的志向,

就是要做一个社交名媛。

刘畅首次公开讲述自己,

一个“特别颓、特别垮的少女”。

1995年,父亲刘永好做客《福布斯》,

养鹌鹑和小鸡的创业道路,

成就了“中国首富”,

也成就了女儿的名媛梦。

5年后,再次问鼎“首富”。

“十年内不见媒体”,

刘永好为女儿定下新规。

2011年,把刘畅推向前台,

“只是来打酱油的”

这时的刘永好如此调侃自己。

“外界太高看我了。”

传言她熟悉金融业务,主导新希望多项投资。

对此她报以顽皮的一笑。

依旧贪恋美食,

为见木村拓哉激动,

新鲜的“小刘总”想改新希望。

嘴上也谈“混江湖”的,

但父辈“蛮荒时代”的经历,

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影子。

接下新希望,

就是新希望。

杨惠妍(碧桂园杨国强二女儿):不做教师的“乖乖女”

谁是最年轻的有钱人?

当年仅25岁的杨惠妍以1300亿的身家,

荣登胡润百富榜桂冠时,

又一个神话诞生。

杨惠妍到底有多富?

美国人的给了一个形象的比照:

她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索罗斯、乔布斯和默多克。

漫画替代了她的真容:

站在一栋楼房顶端,

高高举起首富奖杯,

楼下是人多如蚁的购房者。

碧桂园的成功和财富剧增,

批评者们归结于房价和土地。

“一年一个碧桂园”,

急剧上升的是中国房地产暴利。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这是更适合外国富豪的思维。

而父亲杨国强用很有“中国特色”的方式,

将碧桂园70%的财富转移到女儿门下。

2016年,杨惠妍首次公开照片。

看到真容的时候,

外界早已消化了太多不平静,

似乎这张脸看不出“首富”,

据说鲜少出现在公众媒体的视野中,

她只不过正熟悉河沙与海沙的区别,

钢材多少钱一吨。

孟晚舟(华为任正非之女):蛰伏二十年,她不姓“任”

“出处不如聚处”,

孟晚舟这样解释,

人才因聚集而产生价值。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

规范的财务管理功不可没。

强大的财务体系背后CFO孟晚舟,

她的父亲是任正非。

在媒体面前,

孟晚舟常以“我爸说”为开头。

首度公开高调亮相后,

除了公布华为2012年的业绩,

外界最关心的“家长里短”,

莫过于“接班人”的讨论和猜想。

蛰伏二十年,

终于站到了媒体面前,

她迫不及待告诉外界,我是这样管理华为的。

孟晚舟语速急促。

华为也需要走得更快。

紧密推动全球上市,

如果不是在美国,

那也至少要在香港。

财务高管,

膝下千金,

主菜甜点一应俱全,

该厘清“接班迷雾”了。

周宴齐(海澜董事长女):“不逛”海澜之家玩资本

当宗馥莉、刘畅、孟晚舟崭露头角的时候,

中国传统制造业跃上舞台中央。

新年一开年,

海澜集团就宣布了二代接班的消息。

在海澜集团内部,

很多人已经将他称为“少帅”。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少帅”的姐姐。

2014年,两个三十出头的女孩成了首富。

33岁的碧桂园副主席杨惠妍,

以440亿元蝉联“女首富”宝座。

小两岁的周宴齐同年成江苏女首富,

作为海澜集团周建平的女儿,

周宴齐很少在公开媒体上出现。

她在资本市场是另一番模样。

较为活跃的荣基国际,

实际控制人就是周宴齐,

通过荣基国际持有上市公司29.96%股份。

相比其他行业向好,

国产服装行业已经经历了几年的下滑,

上有奢侈品牌阿玛尼们,

下有Zara海外快时尚们,

国产服装巨头们可能也要玩资本了。

2

成功女性企业家

陈丽华(富华国际董事长):将“在意”做成“生意”

1941年,陈丽华出生于北京颐和园。

标榜正黄旗世家,自称太后慈禧后裔,

陈丽华为自己的出身镶了一个堂皇的金边。

只不过,这样的身世带给陈丽华的,

并非满清贵族的安逸与浮华,

而更多的是慈禧之后的果决与铁腕。

有关于幼时的她,人们获悉不多。

仅知她有个与身世极不相称的童年:

家境贫寒、中途辍学、生计难维。

幼年艰辛时常令人在成年后更懂坚忍、更识机遇,

35岁,陈丽华从家具修理生意做起,

逐渐将一个家具厂支撑了起来。

41岁,陈丽华离开北京南下香港,

借着此前打拼下的社会关系,

将眼光放在房地产投资。

在这里,她挖到了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

高价卖出在香港比华利山买下的十二栋别墅,

并凭此在47岁之时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

商场如赌:作茧自缚为下,功成身退为上。

深谙此道的陈丽华踏上返京的路,

如是也令她躲过了98年那场金融风暴。

48岁,陈丽华创建顶级会所长安俱乐部,

吸引富商巨贾纷至沓来,

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均位列会员名单之上。

商场正得意,情场沐春风。

“唐僧”迟重瑞未因女儿国的痴情所缱绻,

却陷入大他十一岁的陈丽华的温柔乡。

女首富与玉面小生的结合引爆商娱两圈,

当事人仅淡然回应“时间会证明”。

掐指算来,而今廿六载已过。

58岁,陈丽华的紫檀博物馆在京落成:

坐北朝南、明清风格、恢弘气派。

千余珍稀家具器物皆来自她的个人投资。

为收集紫檀,陈丽华年年赴热带雨林区收集基料。

这个在颐和园长大的满族后裔,

终于将“在意”做成了“生意”。

《时代》杂志如是评价陈丽华:

“经营富华国际为她带来财富,

但她真正成功的,是对艺术的坚定奉献。”

董明珠(格力董事长):信“独行”不信“不行”

董明珠30岁,儿子2岁的时候,

她的丈夫因病去世。

在她看来,这成为此生最大的转折点。

“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董明珠在面对人生重大变故后,

所悟出的道理。

36岁,将儿子托付给母亲,

董明珠独自一人南下珠海加入格力,

从此开启“开了挂”的人生。

在格力的第三个年头,

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

占整个公司的1/8。

在格力的第四个年头,

董明珠在几乎没有一丝市场缝隙的南京,

签下了200万元的空调单子。

在格力的第五个年头,

在公司经历骨感“集体哗变”的危机之中,

董明珠临危受命经营部长一职。

在格力的第十八个年头,

董明珠出任格力总裁,

带领公司来到“董明珠时代”。

在格力的第二十三个年头,

董明珠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一个职场女性的发展模板走到新的巅峰。

在格力期间,

董明珠休过的年假近乎为零。

如此践行着“铁娘子”与“霸道总裁”的称号。

“人到老的时候,

一定会有人先去,有人孤单地生活。”

在她看来,患得患失最是无用。

吴亚军(龙湖董事长):会做事,会做人

吴亚军,

人如其名,

是个刚毅又存在矛盾点的女性。

“很多女孩子都是唯唯诺诺,温温柔柔,

但吴亚军与这些女孩子都不大一样。”

这是吴亚军就读合川中学的班主任的回忆。

说话做事都仿若男孩儿的吴亚军,

事实上竟出身于裁缝世家的吴亚军,

拥有熟练做旗袍的“特殊技能”。

借着高考政策恢复的光,

吴亚军在上世纪80年代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

但却很少再与自己所学的航海工程专业打交道。

30岁“下海”,31岁参股创建重庆龙湖地产,

吴亚军在17年里的财富积累速度相当惊人。

在《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中,吴亚军位列第26名。

除了经济师之外,

翻译、编辑、记者,

吴亚军的职业履历从来不曾乏味。

“我只是个会做事的人。”

这是吴亚军对自己传奇一生的注解。

陶华碧(老干妈董事长):“生意”是为了“生存”

1947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偏僻山村,

认识的汉字仅是自己的名字,

陶华碧的起点比很多创业者要低很多。

20岁,陶华碧嫁给了地质队的队员,

然而在桃李之年却遭遇死神的辜负。

丈夫的离去令她和两个孩子艰难生存。

在风雨飘摇中摆地摊,

在寒风刺骨中外出打工,

42岁的陶华碧总算攒下钱安定自己的“买卖”。

所谓房子,是由四处捡来的砖头搭起的,

简陋的招牌上写着“实惠餐厅”,

凉粉和冷面成了陶华碧的生意“招牌”。

本会继续在破陋的街边过着生活,

但陶华碧却在这样小本买卖的过程中,

发现了麻辣酱的诱惑。

49岁,租了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40名工人,

陶华碧办起了食品加工厂。

“老干妈”的神话由此展开。

当地的凉粉店消化不了工厂的麻辣酱,

陶华碧就自己背着麻辣酱送往食品店和食堂试销,

短短六年间,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就此诞生。

“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这是陶华碧个人传记的题目,

也是老干妈走出村子、走出国门的起点。

如今再度出现于公众视野时,

正值古稀之年的陶华碧时常锦衣貂裘、贵气十足。

从没有任何财务知识的陶华碧,

到两会上意气风发的老干妈,

她早已不再是辣酱瓶身上那个三七分短发、白色围裙的妇女。

夏华(依文董事长):美是能力,美是动力

细窄边的眼镜,

精心卷烫的刘海,

泛着光泽的皮肤,

夏华的形象十分贴合服装企业家的定位。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

夏华有着精于经商的头脑、严于律己性格,

而她走上时装之路,则完全是为了“美”。

从政法老师的职位上辞职,

夏华作为一个售货员“从零开始”,

这一切源于她每次逛商店之时的梦想构架。

在摸索出商场经营之道后,

1994年,年仅20多岁的夏华建立了自己的依文服装公司,

大胆启用了色彩亮丽的花色西装。

2003年,夏华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凯文凯利,

同时推出终身免费洗涤保养服务,

这一高级时装的定位为她赢得68万VIP客户。

如果说女企业家时常锋芒毕露,

那么夏华身上则是柔美的力量,

在夏华自己看来,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是她给自己的定位。

在多个社会角色之间游刃有余,

夏华要付出的代价更多,

但因为有梦,所以不累。

精彩回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