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别人说话。“学历史有什么用?以后找不到工作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卡拉马佐夫兄弟》说的话。“最崇高的精神力量是某种美好的回忆。因为这些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心里,总有一天会帮助我们得救。

当我们有一天变成坏人的时候,想做坏事的时候,这段回忆能制止我们做坏事,使我们回心转意,因为他的心里会说‘起初,我曾经那么善良,那么勇敢和正直。”读历史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它让我看到了权谋,体会了人性,也学会了选择。什么叫“以史为鉴”,不读史实不能体会之。

说起来比较惭愧,本君对于历史的热情来源于各种“古装剧”。本君从小爱看古装剧,看的第一部,就是红遍大江南北、耳熟能详、暑期必备《还珠格格》(暴露年龄了2333333)。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八卦君如何通过影视剧、小说、正史、野史保持对历史热情的方法:

【批判型热情保持法】

电视剧、小说、野史都是经过“戏剧化”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哪怕是正史,其都具有朝代特征,史官总是会考量当朝的政治方向,所以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的真伪是很多学者穷其一生也难以确定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学习历史实际上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因为我们谁也没有生活在那个历史年代,谁也不知道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会接触到各种资料,于是我们开始检索、开始筛选、开始思考、开始辨别,从中我们学会了不盲从、不轻信、不被人轻易煽动。我从文章开头就一直赞成大家广泛接触各种跟历史有关的电视剧和小说,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有些不务正业,但首先电视剧、小说、野史的叙事方式很有趣,很容易激发人的兴趣;其次它们毕竟和可信度较高的正史(也不一定可信)很多地方不同,这会激发人的“探究欲”。本君脑洞就是比较大那种,看剧看小说总是喜欢想太多,看完之后去查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很多剧情与史料不符,于是我总是带着批判的思维去看剧和看书(实际上就是“大家一起来找茬”)。

好啦!正经了这么久一点都不像我的风格,我们还是来找茬吧!

让本君最为深刻的就是这部于麻麻工作室出品的《陆贞传奇》,这部剧用纸巾老湿的话来说就是:人名都是真的,剧情都是架空的,人设都是崩得摧枯拉朽的,衣服都是五颜六色的!

看够了唐宫剧、清宫剧,突然来了这么一部以魏晋南北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还是蛮吸引人的。知道北齐历史的人都懂,这是一个奇葩的朝代。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个朝代到底有多么的奇葩吧!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的权臣,他和他的妻子娄昭君(娄太后)生了六个儿子,其中一个追封为皇帝,三个当了皇帝,分别是文襄帝高澄(你们很熟悉的兰陵王的爸爸)、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北齐的开国皇帝是高洋,他在高家这个貌美如花的家族中属于异类,他长得不太好看,而且跛脚还有皮肤病,《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高洋)内虽明敏,貌若不足。”虽然高洋自己长得不咋地,但他娶了个美女老婆李祖娥。可是这个弟媳和高澄有着“不得不说”的关系,高洋一直隐忍不发可以算得“忍者神龟”啦。高澄被刺杀身亡(据说是高洋布的局)后,高洋继承父兄的基业称帝,终于扬眉吐气了。但是他登基以后,嗜杀成性,曾经射伤了他的岳母崔氏还鞭打了崔氏一百多下,而且他奸污妻姐、染指父亲的小妾,喝醉之后将自己的宠妃薛氏(曾经是他堂叔的小妾)脑袋剁了揣在怀里,种种行为简直禽兽不如。

高洋死前立了儿子高殷为太子,结果他死后,六弟高演(就是《陆贞传奇》里面乔任梁演的那位)篡权,还杀死了高殷。高演跟他的哥哥比可以说是一个心智健全的皇帝,可是非常短命,当了一年多皇帝就挂了。

于是,他的九弟长广王高湛继位(当!当!当!《陆贞传奇》里面的男主登场了),不得不说这为皇帝真的非常帅!《北齐书》中写他“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可是,高湛跟他的哥哥高洋一样酗酒且疯狂,他杀死了他的哥哥高浚和高涣,还杀死了高澄的长子高孝瑜和三子高孝琬,而且还逼奸了倾国倾城的皇嫂李祖娥。重点是他还任用小人和士开,此人排除异己,作威作福,高湛对其于胡皇后的暧昧视若罔闻。

高湛因为酗酒也跟他哥哥一样早逝,他和胡皇后的儿子高纬称帝。高纬也长得非常英俊,但其残暴昏庸程度与他爹他伯父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玉体横陈”说的就是高纬和冯小怜)。他继续重用和士开,还有自己的乳母陆令萱(当!当!当!《陆贞传奇》里面的女主登场了),以及乳母的儿子穆提婆,任由奸臣把持超纲,弑杀忠臣。大将军斛律光,以及兰陵王高长恭被赐死,导致北齐军事实力锐减,北周武帝宇文邕军队直逼邺城。高纬禅位于八岁的儿子高恒,没几日宇文邕破城,北齐灭国。

BUT!《陆贞传奇》里面的男女主角,高湛“杰克苏”光环上身,成为了明主,陆令萱“玛丽苏”光环附体,成为了贤相,并且他们相爱了!相爱了!男主人和儿子的乳母相爱了!(于麻麻,你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真的好吗?)

北齐高家的历史本来就已经非常狗血和重口了(相信本君,本君的这个简要介绍已经非常“小清新”了),这剧一出,简直又是一盆狗血泼了下来!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本来就非常的冷门,因为这段历史时期史书记载太过于混乱,王朝关系太过于错综复杂,两晋、五胡、南北朝,前后赵、前后西秦、前后西北南凉、前后南北西燕、北魏、东西魏、北周北齐、宋梁陈,想想都晕了呢!但是这段历史是承上启下的历史,上承东汉,下启隋朝,英雄枭雄层出不穷,随便数数就有好多,比如苻坚、冉闵、慕容垂、拓跋珪、拓跋宏、高欢、宇文泰、刘裕、尔朱荣、谢安等等。

关于这段历史时期的影视剧非常少,因为涉及少数民族问题,比较敏感,广电总局通常不会批。出来的影视剧也通常都是谈情说爱的,除了《陆贞传奇》还有一部雷剧叫《兰陵王》,情节也是颇有少女漫画之风。不过我们既然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剧的,就把这些雷剧当做“砖”吧,因为这些剧激发了你的好奇心,然后自己去探寻历史的真相,也是蛮好玩的。实话告诉你们把,八卦君对于这段历史的好奇,完全是因为高中的时候看了一本小说叫做《兰陵缭乱》,年少无知的我被书里面作者YY的情节感动得一塌糊涂,哭了好几次(大哥哥死的时候哭了一次,三哥哥死的时候哭了一次,九叔叔死的时候哭了一次,宇文邕死的时候哭了一次),为了搞清楚书里面的人物关系,我真的是查阅了好些魏晋南北朝的资料。

【联想型热情保持法】

看古装剧可以让自己紧绷的大脑得到放松,而且古装剧只要不是架空或者胡编乱造,总会出现正史中的人物,这个时候具体而又鲜活的荧幕形象就会和书本中枯燥乏味的名字联系起来。然后开始联想,这个人是哪个朝代的人物?他干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本君最喜欢的历史剧是《康熙王朝》,虽然有很多bug,比如“我孝庄……”,但是瑕不掩瑜。每次看到道明叔叔,本君就自动开启了花痴迷妹模式。(他就是本君心中的“宋仲基”)

记得里面道明叔扮演的康熙皇帝有一段经典台词:“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地站在朝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

就单单这一段话,可以联想到的内容可就多了,本君至少看出五个。

首先,“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可以联想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是干嘛的呢?相信大家的教科书上对清朝的政权组织形式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概括了。单纯地记住这些其实不难,难的是区分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的内阁,内阁制度的由来,六部与隋朝以来的三省六部的区别,皇权与相权之争,从明清开始在位者是如何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南书房……

其次,康熙擒鳌拜,鳌拜是谁?四大顾命大臣之一、太子太傅。“太子太傅”瞬间就会想到这是沿袭明朝的“三公三孤”官吏制度,提到“顾命大臣”,就联想到剩下的三位,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康熙他爹顺治帝为啥要任命顾命大臣呢?因为情圣顺治帝想到康熙年幼,自己也是年幼登基,十四叔(多尔衮,就是传说跟孝庄太后关系“很亲密”的那位)把持朝政,诸王争权,严重威胁到了皇权,所以他任命了上三旗的四位大臣来辅政从而抑制诸王贝勒的权力。这不挺好嘛,那么康熙为啥要生擒鳌拜呢?因为索尼老了,他从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时代就追随皇帝左右,心有余而力不足;苏克萨哈呢,他是正白旗,其他三位都是两黄旗的,而且他曾经追随多尔衮,被大家排挤,后被鳌拜所杀;遏必隆与鳌拜关系非常好,鳌拜说什么就是什么。四大顾命大臣,鳌拜一家独大,功高震主,独揽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之权,又不想还政于君,对康熙的皇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武英殿被擒。至于康熙为啥生擒鳌拜而不杀他,众说纷纭,有说鳌拜并没有想造反,有说他的倒台是八旗内斗的结果,有说康熙看到鳌拜身上为大清江山留下的伤疤而手下留情……只想说:真是好大一盘棋啊!总之,“顾命大臣”是个高危职业,没有好下场的概率非常高,不信你们想想西汉的霍光、南朝的谢晦、后蜀的李仁罕、晚清的肃顺等等。

再次,康熙平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都是明朝的降官,降清后成为了藩王,三藩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也威胁到了清政权。于是康熙十二年,那是一个春天,康熙皇帝作出了撤藩的决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平三藩用的是绿营。清朝的兵制是八旗军加绿营军的模式,绿营军是招募汉人组建的军队,数量是八旗军的数倍,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军。清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行省制,绿营军分布在各省,镇戍地方。绿营军存在很多弊病,各位对中国古代兵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研究一番,将古代各朝的兵制梳理一遍,如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等等。

第四,康熙攻打台湾。康熙擒了鳌拜,平了三藩,终于腾出手来收拾台湾了。说到台湾,就不得不提郑氏家族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大家知道郑家是海盗世家吗?而且郑成功的妈妈是个日本人哟,据说姓田川(本君就是这么八卦)。说到康熙攻打台湾,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施琅。施琅与台湾郑家的恩怨纠葛也是颇为戏剧性,施琅本是郑成功的得力干将,但两人在是否放弃金厦(现在的金门和厦门)这个问题上意见相左,郑成功认为施琅有不臣之心,于是将施琅全家上下赶尽杀绝,施琅一怒之下就降清了。清朝是马上得来的天下,陆军所向披靡,但水军不行,于是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训练水军。康熙二十二年,那是一个夏天,施琅率军攻占澎湖列岛,然后采取攻心路线,表示不会计较与郑家的恩怨,劝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鹿鼎记》里面跟韦小宝争阿珂那位)投降。不得不说,康熙帝你真是玩得一手好人心啊!至于如何评价施琅这个人,这种价值判断的问题,每个人看法都可能不一致,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是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良将,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史料,研究研究。

最后,康熙亲征准噶尔。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其中准噶尔实力最强。噶尔丹(电视剧里面康熙将蓝齐儿格格嫁给了噶尔丹,这当然是戏说,不过蓝齐儿真的很美~~~)执政时期准噶尔势力不断增强,想要割据一方,同时沙俄疯狂对外扩张,欲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对噶尔丹拉拢利诱。于是康熙二十九年,又是一个夏天,康熙亲征准噶尔,从此拉开清王朝平定西北边疆的序幕,历时70年,最终胜利。这段历史是很复杂的,涉及内政外交、民族政策,如果想要搞清楚,不能局限于某一历史事件,要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清楚历史脉络。比如清朝的民族政策,从制度上来说,设立理藩院处理蒙古、回部、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也负责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在具体举措上来说,有满蒙联姻制度、盟旗制度(目的是为了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具体事例可参见土尔扈特部东归后清政府的举措)、征战噶尔丹、改土归流、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等等。

【生活型热情保持法】

历史人物也是真实存在过的普通人,他们并不神秘,他们也会有生活化的一面。《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明帝性孝爱,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明帝指的是开创明章盛世的汉明帝刘庄,他的父母便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透过史书中的王侯将相和刀光剑影,我们看到的汉明帝也如一普通人一样怀念去世的父母,追忆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光,美梦醒来,俱往矣,夜不能寐。读起来让人感觉脉脉温情,也体味出生老病死的无奈。

八卦君还喜欢一些记录古代普通人世俗生活的书,比如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追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笔记体散文。

《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勾勒出了汴京的瓦肆和四时风俗,燕馆歌楼、香车宝马、人烟稠密,更不用说唱曲儿的、说书的、变戏法的,读来仿若置身人声鼎沸的街头和汴京璀璨的灯火之下。

节选一段文字给大家感受一下:

“州橋夜市 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熝肉、乾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凍魚頭、薑豉子、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薑辣蘿蔔。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薑、萵苣筍、芥辣瓜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蘇膏、金絲黨梅、香棖元,皆用梅紅匣兒盛貯。冬月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豬髒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好奇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肚子咕咕叫?反正作为吃货的八卦君已经口水直流啦!

好啦!今天的茶话时间也差不多了,听八卦君八卦了辣么久,辛苦大家了!以上都是我自己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碗老鸡汤还是很好喝的。相信没有多少人是喜欢看历史教科书的,我今天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让大家努力发现历史的魅力,去热爱它,了解它,相信你走进它以后,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历史并不单纯是枯燥乏味的文字。

最后用钱穆先生(我是钱穆先生的“脑残粉”)《国史大纲》中的序言部分作为结尾: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

Ps: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很好看哦,推荐大家阅读!看完以后相信你对中国政治制度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