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70年,小时候住在虹桥。我上小学的时候都是中午回家吃饭,那时候大部分小学都没有食堂。

我们家和姥姥家住一个院子,每天中午都去姥姥家吃饭。可有的同学父母是双职工,身边没有老人,这吃午饭就是问题,要不回家吃凉饭,要不就在外边东吃一口西吃一口,吃完就到处打油飞,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标志——脖子上系着钥匙。

谁是阿信?40岁往上的人大概还能记得,阿信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主人公。该剧于1983年在日本首播,剧情以日本明治年间山形县谷村家女儿阿信7岁到84岁的生命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生存挣扎、奋斗、创业的故事,阿信当时也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女性创业者的代名词。

阿信的原型叫和田加津,她从底层做起,历尽艰辛,终于创建了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

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的赛特购物中心于1992年开业,它是第一个引进外国商号(日本八佰伴)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及日本泡沫经济爆破后的诸多影响,已于1997年9月申请破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崇文区的东花市也出了一位“阿信”,因为有同学住在东花市,所以听到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比较多,这得等我慢慢道来。

话说当年在东花市大街路北有一家叫志盛永的扒鸡店,扒鸡做得烂乎儿,味儿好。这扒鸡店的老板曾经是知情,赶上了去云南插队。在插队时他成家了,后来返程就把媳妇带回了北京,媳妇叫沈新泉,后来就是这扒鸡店的经理。当时管这种个体经营叫个体户。

在离志盛永扒鸡店不远的地方有东花市第一小学。小学校里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让沈新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口子一合计,“小饭桌”就办起来。

沈新泉请来做饭的保姆,菜谱由她亲自确定。每顿饭两菜一汤,饭后有水果和冷饮,一周吃鱼和排骨各一次,平时顿顿见荤腥儿。她每月得为这二十多个孩子倒贴一百多元。

夏天“小饭桌”还提供孩子们午休的场所,房子是沈新泉自己家腾出来的,她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图书。

那么扒鸡店的“小饭桌”是怎么家喻户晓的呢,据说是这个样子的。

当年北京市一位领导的秘书的孩子就在东花市第一小学就读。有一次秘书陪领导在花市附近调研,领导知道秘书的孩子就在这片儿上学,随口就问起了孩子的情况。秘书就一五一十地把孩子中午在扒鸡店“小饭桌”吃饭的事汇报给了领导,领导对这件事很感兴趣,随即就决定去扒鸡店参观,这一下扒鸡店“小饭桌”就出名了。

后来沈新泉获得“五四”青年奖章,1986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北京市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人们都叫她中国的“阿信”。

估计我故事讲到这,曾住过花市一带的朋友会想起她。有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这样,有人提就能想起来,没人提就忘了。

(作者:刘永卫 已授权)

北京范儿

微信号:beijingfan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