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郭美美因参与世界杯赌博活动被北京警方逮捕。

随后没多久,关于“郭美美大起底”的新闻通稿漫天遍地。这位当初挂着“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炫富的姑娘终于被“踏上一万只脚”。她的成名与败落几乎牵动了整个中国网络社会的全部关注。她所引发的话题与争议是史无前例的。在一段公布的警方审讯的视频中,郭美美以嘲谑的口吻淡淡地讲出:其实一直不缺包养我的人,有的人无论花多少钱都想和我睡一晚。笔者隐约感觉到,各方对郭美美的舆论关注度已经为她所用。郭美美事件,除了炫富心理,冲着郭美美的名气去嫖的男人其心理也很值得说一说。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众人关注。她在微博上的生活照展示了很多信息,诸如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些炫富照片引发了公众对其财富来源的强烈质疑,从此红十字会陷入公众信任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只能说郭美美大肆宣扬和对自身的刻意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精神空虚、身份焦虑和价值迷茫。自我展示与炫耀性的消费早已成为社会风气,郭美美并非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炫富是人的某种需求的外在表现。通过炫富,能够获得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通过所占有的资源稀缺性特征和象征性定位,从而获取心理上的优越感。

郭美美在被捕之前的炫富行为从未停止过,晒豪赌、晒过亿存款等,不一而足。有微博称,郭美美在澳门赌博欠下两亿六千万元赌债,随后又赴澳门还款,其资料随即从追债网上删除。该微博称,郭美美找到了新“靠山”,替她还清了近半数欠款,使她暂时得以脱身。郭美美本人还转发了微博,并留下“汗”的表情。然而,警方查明,这是一条虚假新闻,完全是郭美美的自导自演、自我炒作。

倘若以关注度衡量的话,郭美美的炒作无疑是成功的。她的哪一次炒作不是成为新闻媒体的报道焦点?而这类新闻报道的本质是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遵从,无形中的催化出社会的虚假繁荣,同时也掩盖了财富的本来面目。这类新闻容易形成社会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敌视,产生强大的社会性仇富心理。有人提供这样的新闻材料,就有人关注,关注的人多了,就会有更多人提供。炫富行为的马太效应在舆论共生环境下愈演愈烈。“有些人把价值错位和荒诞当做社会的伤口,抱着看笑话和起哄的态度。”文化学者张颐武如是说。看客心理可谓体现了当下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取向。对炫富新闻的热度和持续关注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身份地位和财富有着一份焦灼心理。

大众消费媒体,媒体消费郭美美,郭美美消费大众,还有一类无论如何都想包养郭美美的男人消费郭美美。于是乎,世界变成了循环消费名利场。那些对郭美美想入非非的男人很明白,郭美美不是最伶俐的,也不是最美的。郭美美是不是权贵的私生子?郭美美后台很硬?郭美美的背景深厚?虽充满疑虑,但郭美美作为作为一个长销话题的存在,其自身的知名度(无论名誉好坏)再加之舆论效应的作用,都使得她获得了权力符号的象征。

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象征物。它能够被用来感知,通过以任何形式的感觉显现全部的意义内涵。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符号为媒介而进行消费。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提出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

有些人之所以购买奢侈品,并非是基于商品的用途和功能。同样一个女包,一般品牌几百元,而奢侈品牌则要几千上万。经济学的成本决定论无法解释这类奢侈品为何卖得如此昂贵。但是倒过来思考就能理解了。奢侈品一方面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奢侈品广告传达的理念是突出贵族式的身份象征以及所谓成功人士的生活标的。每一只奢侈品牌都是一个包装极为成功的符号。符号的建构作用就是在知觉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并把这种联系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符号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意义来实现的。恰恰因为消费奢侈品的人追求的是新奇、尊贵身份的差异,这种差异被认定为是有意义的,才有了此类品牌的附加值空间。

冲着郭美美去的男人也抱有这样的心态,即通过占有郭美美而获得了对符号意义的占有。他们可以对兄弟朋友们吹嘘,你看,郭美美成了我手中的玩物。我比你们要有本事吧。通过这种炫耀,这些男人认为自己达到了身份确认和身份差异的强化。同时,郭美美的炫富行为对蠢蠢欲动的男人进行了强大而有效的心理暗示。她通过炫富把自己给物化了。据办案民警所述:“郭美美通过网上联络、熟人介绍及主动搭讪等多种方式,多次与人进行性交易,每次的价码达数十万元。”这就是尽管郭美美臭名昭著但找上门的男人络绎不绝的原因。

在我们这个以消费为本的时代,符号消费通过关系脉络和炫耀性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强化身份伦理。时常曝出某女星被包养、某主播、主持人做人情妇的八卦新闻。我们对此并不感到陌生。可见,在特定人际圈内盛行的主流价值观暴露出了人们奇特的心理。这种心理和意识,把身份异化、符号化,通过染指这些身份主体的女性(男性)以资炫耀。

符号消费,是人们追求差异,在消费中证明自己身份的方式。它可以满足符号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被认可,被尊重,有自信和优越感。奢侈品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晒奢侈品的郭美美在某些男人眼里也沦为一种象征符号。大众传媒既是符号消费的技术支撑,也是消费符号的直接生产者。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物的占有,而成了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作活动。于是,符号消费成了连轴转的永动机。郭美美与大众媒体舆论互相消费,互相利用,这是一块硬币的两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