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白居易《琵琶行》点。
这本长卷是毛泽东流传最长的书法作品,点火认真,随意移动,诗和书结合在一起,随着书法家诗的起伏而起伏。
六百字,是个不小的篇幅,他都沉心静气地写了出来,而笔随情动,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书家的感情。
让我们随着这幅长卷,且走且看吧。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此卷是写在大十六开的红丝栏的信纸上的。一开始就顶天立地写了第一行。第一字为一篇之规,至关重要,“浔”字草法起头,这第一个字已为全篇定了调子:草书。
“主人下马客在船,有(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书法的感情,开始进入诗文的感情。其中“酒”字的三点水与“酉",相距甚远,似有疾走回望之态。
“忽闻水上弦歌(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发"字写得如美女插花,动态感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时的书法如月色朦胧,琵琶声碎。
“移舟(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书情传达得很好。“添酒回灯” 写出了欣喜之态,“灯”字的跳宕,似乎见到了明灯一盏。而“千呼万唤”四字又写得暗淡无光,不肯出来,本身收缩得很小。“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得“琵琶”有遮羞之势。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注:不知什么原因,此处掉了四十二字〕
“轻拢漫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这一段在书法形象上,竖行的轴线摇动,笔画较前跳容。*小"字的中间一画、奇粗,两点如山,隔河相望。“霓裳"二字,上下相称,举步欲舞。“绝“字如削山开,裂然有声。上窄下宽的结构,一是显得下部的稳定,一是显得上部的活泼。仔细分析这时的字,并不是颀长了,而是展宽了,这样就增加了字的弹性,减少了上下的拉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是千古妙句。不仅音乐如此,书画也同样如此。“ 无笔画处皆成妙境",书法的黑白对比强烈,无白也无黑,一味的墨,也没有美。“此时无声胜有声”七字,着墨不过,笔法轻轻跳过,“声”字写得悠扬飞动,似传递着那“幽愁暗恨”。
“银瓶破裂(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书法清脆有声,“银瓶”似触地而破,碎片四飞。“铁骑”似旌旗招摇,大地震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拨当”二字写得特别奔放,“裂帛”二字又写得瘦长,离心力与向心力在变形中,显得格外紧张。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几句写得沉稳消静,一笔一画,不连不带,进入了曲终夜静,琴弦驻声,江月拭泪,波浪不惊的暂时的感情低潮之中。“江”字的三点水重若崩云,调整了这时沉稳的笔画。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装成每被秋娘炉。”这段书法稍活跃。“虾蟆"是不常用的字,而二字相连,似在同行。“名属教坊第一部”七字,曲线调动,顿生异想。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风(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这一段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笔法,“缠头”、“一曲红绡”、“欢笑”、“春风”等字,纵横摇曳,好象天风乍起,已觉波浪。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装泪红阑干。
这段就书法而言,是个小高潮。笔法大张,情怀驰骋。“弟走从军阿姨死”,似有无限同情。“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故”达到一个高峰,崩云卷浪,似有无限不平。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装泪红阑干”又将书法的情绪,转入一个低谷。字画清秀,自可忆昔。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经过中间一个小低谷,书法情绪回升了一个新高度,琵琶之声已使诗人惊奇不已,自说身世更令诗人同情。这种诗中感情的变化,不能不影响到书家的心理。
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中国的汉字,而这汉字不是随意地抽样拼凑,而是非常讲究的文章和诗词歌赋。这种书法的载体——它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不能不满载着人的情感。正因为有了情感,才有审美意识,才有美感,才去探求美、表达美。说书法不受文字字形和文字字义的制约和负载,纯以线条的变化,来说明书法的属性,可能只是一种臆语吧。
基于此,我们才能看到书者的感情,在很大成分上是因为文字而生发的。此卷手书,也正是如此。
虽然,这卷手书,是以一种小夜曲的形式,给人慢慢述说和传递一种古老的感情。但,从点画的组合和跳宕中,总能感觉到笔中之情。
诗歌是感人的。书家可以斟酌这种感情,但书家不一定有那样的感情。所以,毛泽东手书的古代诗词,以他卓越的才识,去理解诗中之情之意,那是简单的。但,那种感情,并非一定引起他的共鸣。他的书法包涵着诗文情意,但更蕴藏着和生发着他的美感,以及对这种美感表达的特殊方法。
此卷书法,写到此,书意大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墨从天降,犹如大风横树。
自(我)从去年离京城(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盆(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以(呕)哑啁(嘲)哳难为听。
这一段书法情绪,又陷入了沉思,随着诗人的思绪,来遣笔落墨。“谪居病卧”、“无音乐”、“黄芦苦竹”、“杜鹃啼血”、“春江花朝”、“夜猿哀鸣”等字,也都写得平中见奇,自有风姿。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渐(暂)明。不(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咸(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更(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此段的写意情绪的发挥在前四句,“琵琶语”、“耳渐明”、“翻作琵琶行”,字势俊洒,随笔赋形,也可能是一种理性的关照。最后时刻,书意把人又带入了一个小低谷,让人去盘回品味。
1.文章《长篇巨制,满纸精彩:毛泽东罕见长幅书作白居易《琵琶行》墨迹赏》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长篇巨制,满纸精彩:毛泽东罕见长幅书作白居易《琵琶行》墨迹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