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

张子怡,197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明星。

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1990年出演人生第一部电影《魔表》。2009年,凭借电视剧《蜗居》“宋思明”一角走红。2011年,参演《借枪》获得第17届白玉兰最佳男演员奖。2013年,凭借《浮沉》再夺第19届白玉兰最佳男演员奖;同年,因《营盘镇警事》、《悬崖》、《心术》、《浮沉》获得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2014年10月,凭借电视剧《营盘镇警事》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男演员奖”以及“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2017年6月,由张嘉译主演并任艺术总监的电视剧《白鹿原》上映,广获好评。

如果不是表演艺术,张嘉译或者还是在西安街头走过的普通中年男人中的一个。所幸的是,他遇见了影视,遇见了表演,所以他幻化成了一个通过电视荧屏走向千家万户的人。他或变成贪腐的小官僚,或变成有点窝囊的邻家大哥,或变成饱受磨难却对生活永不失真诚的打工者;对了,他还是机警的地下工作者,在艰难环境中,靠着智慧和对革命的绝对忠贞完成任务的借枪者;他还是心里装着大家忘却小家的警务工作者,是业务能力超一流的专业医务工作者……

最近,他透过电视荧屏走进千家万户的形象是《白鹿原》里的白嘉轩。他透过大气过硬的演技,再一次俘获了观众的心。

张嘉译的理想

张嘉译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与大院里普通的孩子一起玩耍长大,是当年《西安晚报》上两厘米宽的一条“北京电影学院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设点招生”的广告,改变了他的人生。

1987年,张嘉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高中在体校练摔跤的他,在形体展示环节,惊人地做了一套广播体操,把全场老师都逗笑了,破格录取了他。

张嘉译毫不讳言,他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说这个理想,最初是老师教的,是电影学院的老师告诉他,那是他所要走的路。

毕业时,张嘉译很想留在北京但没留成,决定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蛰伏的9年间,他磨炼出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合适的角色演,他就什么角色都接,20多岁就开始演“孩子他爸”;没有替身演员,他就亲身上阵演武打戏,直接往水泥地上摔,为此还得了强直性脊柱炎;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在剧组什么活儿都干,跑剧务、改剧本、当助理,他都一人承包。

“再不来北京我就没劲儿闯了。”2000年,已经30岁的他又重回北京,又在剧组里默默付出了9年,小角色、跑龙套更是家常便饭。

张嘉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他相信厚积薄发,终于开始了在表演路上的一路狂奔。从《蜗居》开始走红,到《悬崖》、《借枪》,再到《一仆二主》、《营盘镇警事》、《心术》、《浮沉》、《四十九日·祭》、《大清盐商》、《白鹿原》等等,可以看到,在表演的路上,张嘉译如一骑绝尘,狂奔开去,他的作品之多、角色身份跨度之广,真是令人惊讶。

看最新版的电视剧《白鹿原》里的白嘉轩,梳上大辫子,戴上瓜皮帽,穿上长袍马褂的张嘉译,活脱一个生冷蹭倔的老陕模样。

张嘉译的脸不是网红脸,总给人一种白胖白胖的感觉。我又总觉得那白胖的背后有着不可思议的东西,他在影视剧中的百变有点令人目不暇接,但也让人能一下就抓住他的神韵。因为无论角色怎么变,无论是出演哪一类人物,都是那么活灵活现地神似。经过他演绎的人物,又都成了这世间的唯一,既带有典型的张嘉译外形的味道,又具有剧中人物的神韵。

无论是《蜗居》里的小官僚形象、还是《半路夫妻》里的普通工作人员的形象,甚或是《借枪》、《悬崖》里的地下工作者形象,都身具这样的特色。甫一出场,无不是那张典型的张嘉译的招牌脸,再看则又成了他所塑造的剧中人物形象。完全就是长着一张张嘉译的脸和张嘉译的身体的另一个人嘛。而且在他所塑造的所有的人物形象中,绝无雷同,每一个人物,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张嘉译的生冷蹭倔

有观众评论说张嘉译在《白鹿原》中的形象,身体挺不直,其实仔细看看他在影视剧中的创作,每一个形象都身具“挺不直”的特点。

张嘉译很少提起自己年轻时患的那个叫“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让他在拍戏的早上必须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用热水浇背才能保证一天的拍摄照常进行。也正是这个病的原因,让张嘉译的走路姿态与众不同,也就是有观众说的“他腰挺不直”。

但是张嘉译一般不解释,他说:“别老解释这玩意。”这说法挂着典型的陕西人的“生冷蹭倔”。

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张嘉译看着为自己跑工作而低三下四求人的父亲,也“生冷蹭倔”了一把:不要给我跑工作了,我回西安。就这样,刚毕业的张嘉译回到西安,正式成为一名演员。几年过去,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的他,再次回到北京,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

但是他作为陕西人性格特点的“生冷蹭倔”却没有任何变化,可使用的场合有所不同了,一般都出现在拍戏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事不对人”,比如为了一个镜头的表演,为了一句台词的表达。他说:要有想表达的欲望,要专注到表演中,激烈地表达。

张嘉译认为:一种不顾面子、不用拐弯抹角的表达方法更为有效。

张嘉译的温暖人生

每一个跟张嘉译合作过的人员都能记得张嘉译的温暖待人之道。

在《白鹿原》中兼任艺术总监的张嘉译带给全组的温暖是通过流水席实现的。据说,当时张嘉译在剧组下榻的酒店大厅摆上了两桌流水席,无论是谁,只要是剧组中的一员,无论几点拍戏回来,只要想吃就坐下吃,边吃边聊戏。在这一点上,个人拥有绝对的自由。

截至目前,张嘉译担任艺术总监的电视剧有这样几部:《悬崖》、《一仆二主》、《后海不是海》、《白鹿原》以及仍在拍摄中的《美好生活》。

张嘉译有个温暖的大家庭,除了父母之外,他还有四个哥哥、一个妹妹。他回忆说,那时候一家人住在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哥哥、妹妹以及自己的同学都爱来自己家里玩,玩到饭点儿就吃饭,一买馒头就至少是20个,水果也是论堆买。最热闹的是过年时,就是这样在家中备着流水席,主食和菜品就放在冰箱里,家里到饭点儿就来十来个人,家里人都能迅速开出两桌酒席来。

张嘉译始终记得,冬天的夜晚,一家人围炉而坐的温暖场景,后来他就把这温暖带给了所有他参与的剧组。他的妻子王海燕回忆说:聚会的时候,有时候没准备,他就让随便打包几个菜,说图的就是个聚会的气氛嘛。

说到艺术,张嘉译特别认可这样一句话:演员表演是从规矩中找出无限来。他热爱表演艺术,就能从苦中做出乐来。一年四季天南地北地跑,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几个月就换一拨合作伙伴,不断地磨合,这样的变化,也让他觉得生活充满了新鲜感。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他交朋友,认真做表演,承担应有的责任,于“生冷蹭倔”中发展自己的表演水平,与和谐的团队精诚合作,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荧屏形象,在通往他的最高理想:伟大的演员——表演艺术家的路上不断前行。

(燕赵都市报 特约撰稿 刘宝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