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来讨论什么国家语言政策的,我只是因为没事喜欢读读书,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在如今的社会可能我这样的一个文凭都不知道还算不算是文凭了。现在演戏的都已经博士、博士后了。所以我说的内容既不参与学术探讨,也不是什么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根据我一知半解的知识进行的一些胡说八道的分析。
下面是三首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韵脚字“衰”到底应该读 [shuāi]还是读[cuī]?
《山行》
唐·杜牧(803年-约852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的韵脚字“斜”到底应该读[xiá]还是读[xié]?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803年-约852年)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里的“骑”到底应该读[jì]还是读[qí]?
第一个争议字“衰”
首先要搞清楚贺知章押的是什么韵,我们现在很多人一说作诗就只懂把《平水韵》搬出来,《平水韵》原名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作者叫刘渊,金国人,生卒年不详,虽然说他是根据唐人作诗用韵的情况来编撰的,但是毕竟离贺知章去世已经400年上下了,他可能参考的资料是唐代的《切韵》、《唐韵》或者离他年代距离比较近的《大宋重修广韵》、《礼部韵略》之类的韵书,因为他是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因此又叫《平水韵》,实际上不管是《唐韵》、《大宋重修广韵》、《礼部韵略》、《平水韵》都是在《切韵》的基础上搞出来的。《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唐仪凤二年(677年)长孙纳言注解《切韵》,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颁行了孙愐在《切韵》基础上增修的《唐韵》。
《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进士》载:"调露二年(680)四月,刘思立除考功员外郎。先是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其庸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式。"陆法言的《切韵》将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唐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有些人说许敬宗上书的是武则天,我觉得应该是李治而不是武则天,因为李治中风生病后,武则天才开始掌权,而这个时候许敬宗已经退休了,而且退休后不久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的乌龙事。
贺知章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这家伙是个状元爷,是参加过进士科考过杂文的,当时官方的考试大纲的韵书就是《切韵》,或者说被官方压缩了的版本。所以贺知章作诗押韵的韵书只能是《切韵》、或者是刚出出版不久的《唐韵》。由于《切韵》、《唐韵》那个时候还没有活字印刷。书都是手抄本的,《切韵》、《唐韵》的原书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我们通过现有的能看得到的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有《大宋重修广韵》其实就是增订本,广韵的广是增广的意思。还有敦煌出土的《守温韵学残卷》,还有唐人的韵文材料,我们是可以知道当时的那套语音系统的。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看看贺知章诗中的“衰”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我翻了一下书“衰”《宋本广韵》在上平五支最后面一点,楚危切又所危切。也就是说有两读,我们今天也有两读[shuāi]和[cuī]。反切的上字不一样,下字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知道只是声母的区别,我们今天不也是声母有区别吗? [sh]和 [c]。反切下字是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这样的信息的,切韵系统就是一个汉字的拼写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取调。这里同用一个“危”字,表示韵母和声调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知道作诗押韵是只管韵腹韵尾和声调的,是不管声母的,所以我们可以先不管这里的声母情况,我们看看韵母的情况,反切下字的“危”在韵图《韵镜》里是平声,我们今天两读[shuāi]、 [cuī]是阴平,不也是平声吗?而贺知章这首诗也是押的平声。“危”字在内转第五合口,就是合口呼,圆唇,就是有 u ,我们今天两读[shuāi]、 [cuī]不也是有 u 吗?“危”字在牙音清浊,三等韵字。是细音,那么就是有i ,我们今天两读[shuāi]、 [cuī]不也是有 i吗?
那么我们回过头再看看声母,声母有“楚”和“所”,“楚”《唐韵》《正韵》创举切《集韵》创阻切,粗上声。或作䠂。“创”《唐韵》《集韵》《韵会》初良切《正韵》初庄切,音疮。通过反切系联法,我们现在知道楚的声母就是正齿次清的“初”也就是庄、初、崇、生、俟这一组,也就是 c 。为什么是今天的 sh 呢?因为大量的历代研究表明,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舌上音,也就说的古无舌上,就是当时只有z、c、s、还没有后来的 zh、ch、sh 。也就是还没有开始分平翘舌,就像当时的唇音一样,还没有分重唇和轻唇,也就是当时只有帮、滂、並、明还没有非、敷、奉、微。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 “衰”是怎么读的了,有声母 c 有韵母 ui 是平声,当时的平声还没有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古代有两读,今天也有两读,那么古代和今天都可以读 cui 平声。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 cui 要读 shuai 呢?
第二个争议字“斜”
“斜”《唐韵》似嗟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嗟切,音邪。我们看反切下字嗟,“嗟”韵图《韵镜》内转第二十九开,开口呼,不圆唇,那么就不是 ua 就是 a,齿音清音,平声,韵目麻,四等韵字。是细音,那么就是有 i ,那么就是 ia ,平声。
我们再看看声母的情况,反切上字是“徐”字在韵图《韵镜》里是“邪”母字,是个全浊声母,我们知道古代的全浊声母在今天的普通话和大部分的方言里面都已经消失了,都清化了,所以我已经不能用今天的普通话跟你们说清楚这个声母到底是什么了。学术界的拟音一般认为“邪”的拟音是 s 的浊音。大概是发音时气流通过路缩小,并不完全闭塞,让气流挤出来所形成的音,声带颤动。尽管我们已经不是那么有把握的了解这个声母的情况,但是我们说作诗押韵是只管韵腹韵尾和声调的。我们今天有两读[xiá]和[xié],声母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全浊声母清化变成了今天的 x ,可是 ia 没变,声调今天是阳平声,那个时候只有平,还不分阴阳。所以还是平声。那么我们今天还有符合当时押韵情况的 ia 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成 ie 呢?
第三个争议字“骑”
我们看看这首绝句的这一句的平仄是怎么样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
仄仄平平平仄仄
“骑”只能是仄声,不可能是平声,如果是平声的话那么就是杜牧有问题了。平仄是有规定的,不是乱来的,二、四、六是一定要区分平仄的,这里的“骑”在第二个字,后面四是平六是仄,那么这里的第二个字肯定是仄声。那么我们就知道应该读仄声。
但是声母是 j 呢?还是 q 呢?那我们要看看今天 j、q、x是怎么来的,这三个不省心的主要来源与古代的两套声母演变而来的,分别是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疑。不过这两套并不是全部都变成了j、q、x变成j、q、x的这部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 i 或ü 相拼。读[jì]时 j 来自古代的“群”母,读[qí]时 q 来自古代的“从”母。
“骑”《唐韵》《集韵》《韵会》渠羁切《正韵》渠宜切,音奇。这样我们就知道了“骑”的声母是古代的“群”母,演变成今天就是 j ,不是“从”母演变来的 q 。
那么“骑”[jì],声母是 j 声调是仄声。因为这个字不是韵脚字,我也就没必要查韵母了,反正今天都是一个韵母,那么我们现在知道“骑”到底应该怎么读好了。
1.文章《‘骑怎么读’騞怎么读…》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骑怎么读’騞怎么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