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男的八年自行车之路及低烧入门建议
什么值得买5周年系列活动《值客原创TOP文章评选》正在进行中,在评选页面你将看到原创君为大家精选的历年优质人气文章,请为你支持文章投下宝贵的一票,这是对这些无私分享的值友最好的鼓励,参与投票并评论就有机会获得“什么值得买5周年纪念礼包和纪念品”哦。
我的自行车折腾史
男人的玩具:穷玩车,富玩表,傻(哔——)玩相机。
作为一个级别比较low的程序猿,工资不高,玩表玩不起,只有个便宜的卡西欧,还有个众测的迪卡侬心率表。(有晒单哟)
作为一个……呃,文艺青年 我也很喜欢摄影,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掉入单反的大坑,而且还是小众的宾得。最开始玩过不少胶片机、老镜头,也折腾过几次机身,还好最终还是清醒了过来,目前只保留宾得K5,套头,小微。(也有晒单哟)
至于车,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怎么敢奢望四轮,于是就开始琢磨买个两轮的。当时摄影群里有个自行车老鸟,经常发他骑行的照片,也经常聊自行车相关话题,在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这辆邦德富士达的自行车,价格680,配置比较 low,大概是3X6速喜马诺SIS变速,其他配件基本说不上品牌了。不过这辆车的好处就是,至少车架是标准的铝架,前叉、尾勾、V刹座、把横、把立等部 件都是按正规山地车的接口来的,改装余地比较大。当时觉得680也不便宜了,应该够用了吧——结果就这么走上了自行车发烧之路,烧到后面一个坐垫就差不多要这个价了
买了车之后就经常约车友一起夜骑,环岛路、五缘湾、文曾路、东坪山、仙岳山等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轮迹,大大拓展了我的活动范围。
但是一对比就发现,我的车重量比他们的重,前叉减震效果比他们差,坐垫比他们难看,把套比他们硬,变速比他们迟滞,爬坡比他们慢——嗯嗯,虽然我体力很差,但是车不好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总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之下才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很自然的,骑了半年,我就开始各种嫌弃,打算重新买一辆。
在论坛逛久了,我就喜欢上了钢架。铬钼钢的车架,外观纤细,充满古典的美感,而且据说路感(我靠这是嘛玩意儿)比铝架好多了。正巧,有车友要出一辆UCC的山地车,保留车架,其他全套出掉,价位合适,于是就买了,然后买了个MISSILE ST.01铬钼钢架,让车行帮忙组装起来。为了追求轻快低阻力,我直接让车行帮我装上了正新1.5光头胎。
PS:如果要说山地车升级哪个部件成本最低收益最大,或者说升级性价比最高,我觉得一定是轮胎。这主要是因为入门级山地车标配轮胎基本都是比较重且比较 粗的,26*1.95规格一般单条要800g左右;一方面转动惯性大,加速比较费力,另一方面粗花纹会增加高速骑行的阻力。如果喜欢粗胎,可以选择折叠 胎,相同的粗犷风格,而重量小不少,超轻版本(330g)更是只有原配车胎的一半不到。换了这个,车重马上减400~900g,骑行加速轻快不少。
如果你的路况好,速度飚的起来,可以考虑换成城市胎或者光头胎。我用的是26*1.25的半光头胎,只有360g。
我这辆车的配置是喜马诺ACERA 3X8速变速套件,喜马诺低端牙盘(好像是SIS级别的,忘了),喜马诺低端花鼓(无具体型号标识),RST GILA T8前叉。
前叉行程居然是120mm的,所以导致车头的角度比较高。
光头胎阻力小,外观也比较纤细,正好与钢架的纤细外观很配。喜马诺花鼓声音很小,我就喜欢骑起来安安静静,仿佛在路面滑翔的感觉。于是我很黑皮的骑着车到处游荡,每到周末,我就骑着车,带着相机出去,骑个几十公里,给我的爱车拍一些纪念照。——旧的车?早就便宜卖给同事了!
但是,作为技术宅,天生就喜欢琢磨这些机械的东西。尤其是经常泡论坛,经常一起骑车,耳濡目染,知道了FOX前叉,XT套件,以及什么一体中轴、车架刚性、上管尺寸、特氟龙刹车线……简直是心痒难耐,无奈工资低,又要烧单反,又要烧耳机,又要烧自行车,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玩点儿低烧。觉得哪边不满意了,就研究怎么换掉,有什么物美价廉的好选择,二手市场也是我最经常逛的板块。
这就是第二个版本:
前叉换成了MOSSO铝合金硬前叉(无避震)。硬叉可以避免踩踏时的动力损失,从而大大改善传动效率。
PS:骑自行车时,动力实际上是从脚的向下的力转换为轮子的向前的力,这意味着,如果向下的力遇到弹性,就会损失掉一部分。想象一下你脚踩在松软的沙地上跑百米,肯定比在水泥地上跑百米要慢吧?所以,脚用力踩脚踏时,整车的形变应该越小越好。前叉是最容易解决的,中高端前叉都可以手动锁定,其他的包括车架变形、牙盘曲柄变形等,都有所影响,变形越小越好,这就是所谓车架刚性以及牙盘硬度的意义。
把横把立都换了,把横是白色31.8铝合金直把,把立换成7cm长度的山寨Bontrager短把立,因为车架略偏大,靠把立来调节。此外,我觉得直把有比较多空间可以用来安装手电筒、码表、手机架等配件。
把套换成了所谓“人间肉球”,带橡胶副把,有利于爬坡控制和长途时放松姿势。手电筒是CREE P4 7D的暖光,跟白炽灯差不多的光色,眼睛比较舒服。
坐垫换成了ALLAY SPORT气囊坐垫(号称会阴零压迫)。这个坐垫实际上就是中间低,靠后面两边来支撑,面积小,想象一下屁股坐在两个网球上的感受吧,坐久了两块坐骨难受。坐垫下面有两个橡胶球,里面是弹簧,在颠簸路面,弹簧减震会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现售版本的SPORT已经取消减震硅胶球。此外,这个坐垫也太重了点,我记得有六百多克。
desc
牙盘换成了一个小品牌,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曲柄长度165mm。
PS:很多人都不知道牙盘曲柄有长度规格,最常见的是170和175mm两种。曲柄长度影响腿的活动幅度,包括大腿上下幅度、膝关节弯曲幅度。曲柄长度长个半厘米,也许膝关节就要多弯曲一两度。正常骑行很难感觉差异,但是在高踏频时,这个感受在对比之下就比较明显,短曲柄更容易上到高踏频,更不容易累。但是短曲柄也意味着力矩相对小,不好发力,有得有失。
飞轮也换成了SRAM PG830 11-28T,因为我觉得,主要在平路上跑,偶尔爬爬山,不需要太大的齿。而且小盘带28T已经慢得像蜗牛了,如果我小盘带28T都爬不上去的坡,那用小盘带32T也是一样上不去。11-28T可以比11-32T轻个100g。
desc
最后再来个夕阳下的装(哔——)照
这个状态下,车重应该是在11公斤左右,时间过太久了,已经忘了。以前在chinabike上发过不少帖子,本来还想翻一翻,可能有记录,可惜论坛数据丢失,老帖子都没了。
我骑着这辆车,一般是独自骑车,偶尔参加车友夜骑。后来某一次,参加了任我行俱乐部组织的骑行漳州龙海火山口的活动,一早从厦门码头坐渡轮前往龙海,然后一路骑车到龙海火山口地质公园,然后再绕另一条路返回龙海码头,乘坐渡轮返回厦门。骑行的里程120km以上,深更半夜十二点才到家。
这一次活动,由于有些路段正在修路,还有一些路段是乡间土路,硬叉的弊病就暴露出来,手震得麻了,而且颠簸路段ALLAY坐垫下的弹簧一直咯吱咯吱响,烦死了。所以又心痒痒,想升级一下前叉和坐垫。牙盘也一直中毒一体中轴,所以也升级了。为了追求古典美感,一直想把轮组换成银色圈、银色辐条,同时减轻重量,又碰巧在论坛上看到一对二手的轮组,价格便宜,又刚好是我喜欢的配件组合,所以就买下了。
这次的升级比较大:
前叉从MOSSO铝合金硬叉升级为号称神叉的SUNTOUR EPICON肩控气压前叉。EPICON在chinabike上评价挺高,因为便宜,千元以内的气叉,而且性能质量都不错。气叉比起油簧叉,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也减轻了不少重量。
PS:山地车避震前叉主要有油簧和气压两种结构。还有一种减震胶结构很少见。油簧结构是用弹簧提供弹力,液压油提供阻尼;气压结构则是通过高压气体提供弹力和阻尼。油簧结构好处就是耐操,对细微振动(如砂石路面)比较敏感,但是重量较重,而且弹力不可调,这意味着,如果弹簧选的软,固然很润很柔,但是胖子一骑上去就压到底了;而弹簧如果用硬的,胖子骑刚刚好,体重轻的车手又压不下去,太硬。气压结构的好处就是重量比油簧结构轻不少(500克左右),而且弹力可调,不管是胖子还是小女孩都可以通过打气来调到合适的弹力;缺点就是比较需要保养和维护,对细微震动不敏感。
轮组是SHIMANO XT V刹花鼓+SPAN变径辐条+MAVIC 221银色轮圈。这个喜马诺花鼓是比较早期的型号,快拆比较厚实,充满古典的美感。声音也不大,比较安静。
轮胎从正新1.5光头胎换成了MAXXIS 1.25城市半光胎。光头胎是几乎没有花纹,而半光胎是有一些花纹,适应性更好一点点,此外MAXXIS 1.25半光胎也比正新1.5光头胎又轻了一些,转动惯性更小,起步更轻快。
牙盘换成SHIMANO Deore M532一体中轴牙盘;脚踏从塑料脚踏换成Wellgo M111铝合金脚踏。一体中轴牙盘比起分体式牙盘(中轴+牙盘)硬度更好,意味着踩踏效率更高。我是在换其他零件之前就换的M532一体中轴牙盘,从低端方孔中轴+低端牙盘升级到一体中轴牙盘,感觉变化相当明显,就好像从在草地上跑步变成了在水泥地上跑步。
坐杆换成了碳纤维,这个纯粹是装逼,重量也不算轻。坐垫换成了VIPER硅胶坐垫,比较平,有弹性,骑行感觉不错。但是用久了也发现了问题,就是太滑了!总感觉坐不住一个位置,老是要不停挪屁股找回最舒服的位置,容易分心。此外,由于有硅胶,所以也比较重。
车把套也换成了海绵把套。海绵把套很抓手,又有弹性,又轻,又便宜,我觉得唯一缺点就是容易老化,用两三年就开始开裂了。
desc
骑了一段时间,又心痒痒了,想升级9速变速,于是又收了二手X9后拨、X9指拨,淘宝买了新的9速飞轮和链条,以及AVID FR-5刹把、SHIMANO M431银色V刹,把变速、传动和刹车也升级了。
飞轮:SRAM PG970 11-28T,链条SRAM忘了是PC951还是PC971
desc
后拨:SRAM X-9
desc
刹把:Avid FR-5,又轻又便宜,手感也挺好。
desc
指拨:SRAM X-9指拨
desc
SRAM变速比SHIMANO变速更干脆,由于变速线传动比的差异,SRAM容错更好,长时间使用比较不需要调整。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升级完X9,骑久了感觉其实升级变速没多大意义。因为8速到9速其实差别并不大,变速更快一点点或者更流畅一点点也差别不大,只要能准确可靠快速地变速就行了。
定妆照:
desc
desc
desc
基本上,到这个状态我就已经很满意了,而由于有了老婆,骑车也变得越来越少,所以也就再懒得去升级了。但是坐垫一直不满意,因为VIPER硅胶坐垫太滑了,又比较重。经过反复研究资料和观摩车友们的坐垫,最后我换了这个,意大利Fizik vitesse,又轻又软,满足了。虽然是号称女式坐垫,咱也厚着脸皮用着,管那么多呢,难道会屌爆?
但是,每个人的屁股不一样,我觉得舒服的坐垫,你们不一定觉得舒服。网上大力推荐的坐垫,比如什么WTB ROCKET,什么Fizi:k Gobi,你们也可能用着觉得不满意。坐垫这东西,难免走弯路。但是你不去试试,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哪一款最适合自己。
至此,我的钢架山地终于结束了折腾之旅,保持这个状态已经好几年了。如果再让我折腾,我可能会考虑把指拨换成转把,我喜欢那种直观方便、干脆利落的变速方式。
其实我还有另一辆小车:大行KA061,也被我折腾升级了,主要用的收购的二手SP8配件,包括轮组、变速。想当初,我就是靠这辆小自行车,约MM一起出去骑车,然后……她变成了我老婆
desc
这张是胶片拍的
以上就是我的折腾史。折腾了几年,始终是低烧状态,什么FOX前叉,碳纤维车架,油碟,XT套件,我全都没有。我走的是按需升级,物美价廉的路线。当然,我也走过不少弯路,既然是折腾,肯定会有得有失。而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并没有什么一定正确的配置,所以升级路线和升级器材的选择是见仁见智,众口难调。如果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建议,欢迎评论。
此外,有不少朋友问我入门自行车买哪款,一问之下发现他们基本只盯着山地车,或者对买什么车完全没啥概念。所以这里就掰一掰,权当抛砖引玉。
自行车选购
自行车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大类有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休闲买菜车;往细里分还有电动自行车,平把公路车,不可折叠的小轮车,等等。
1.山地车:
山地车应该是大家的购买愿望清单第一位的车型吧,它看起来威猛霸气,适应各种路面,骑姿比较舒适,价格也不贵。山地车的基本特征就是粗大的带有轮胎,前叉带有减震,车架的上管倾斜,车把是基本平直的,牙盘相对比较小。不过也有很多变种,比如前叉换成不带减震的铝合金或钢的硬叉,就变成硬叉山地;轮胎换成光头胎,就变成高速山地车,也叫山马党,意思是山地车跑马路;此外还有更专业(也更贵)的类型,包括前后避震的全地形山地车,以及前面高后面低的坠山车等。上图是闪电的全地形车。
山地车的骑行姿势比较直,比较舒适和休闲。所以,即使换窄胎,换硬叉,换牙盘和飞轮,它也不会变成公路车,因为车架的各个尺寸决定了骑行姿势不太一样。平把公路的骑姿其实和硬叉窄胎的所谓高速山地车挺接近了,但是高速山地车的齿比范围一般更大,意味着适应范围更广,要飚高速或者要爬陡坡都行。比如我这辆就可算高速山地。
此外,一般来说山地车比较粗壮结实,而且轮胎粗大适应较差的路面,所以如果你想骑车去西藏,想买一辆可以驼满大包小包、可以在坑坑洼洼满是沙石的路上骑行的自行车,就应该选山地车——当然旅行车、公路车、折叠车也能进藏,各有各的玩法,但是在结实度和适应性方面肯定是山地车胜出。此外,如果你住在乡下,路况不太好,那公路车和折叠车也经常无用武之地,这时候山地车更适合你。
2.公路车:
公路车是追求速度的车型。它的基本特征是,车架上管比较平,轮子比26寸山地车更大,轮胎很窄,牙盘大,车把是像绵羊角一样向下弯曲的。骑行时的姿势比较趴,由于齿轮比比较小的缘故,起步踩踏要比山地车更用力,但是由于阻力更小,且姿势适合发力,所以保持高速比山地车轻松。由于轮径大、转动惯性大,速度可以保持得更好。更专业的还有计时赛公路车(TT公路),车把是前伸的两根紧挨着的直把,一切设计以压低身姿、降低阻力为目标。这种专业赛车是高科技的结晶,一辆车最高可能要10万RMB以上。
如果公路车换平把,可以改变骑行姿势,接近山地车,比较休闲,这就是平把公路,如下图。平把公路既有公路车阻力小、高速比较持久的优点,比高速山地车更适合高速骑行,又有山地车骑姿比较直、比较休闲的优点,挺适合路况良好的城市的通勤。
3.折叠车:
折叠车是可折叠的车(废话),一般来说都是20寸或以下的小轮子,也有451(22寸)的,甚至还有26寸山地车的折叠车,这个另说。折叠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折叠,节约空间。比如在不少城市是允许折叠后带上公交和地铁的,你可以从家里骑到车站,然后搭乘公交或者地铁前往十几公里外的站点,下车后打开折叠车,骑到公司或者景点;或者你也可以把折叠车放在汽车后备箱,开到海边或者郊外,骑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再折叠起来放回汽车上,开车回家;甚至你可以搭乘飞机或高铁,把折叠车带到另一个城市,然后舒舒服服的骑车到处游玩,这被称为蛙跳骑行。
折叠车是出行的扩展方式,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配合,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这是很好的选择;或者你家、你的办公室太狭窄放不下山地车公路车,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可折叠和小体积,折叠车肯定要牺牲一些东西,但是只要肯付出,好的折叠车在骑行感受、舒适度、速度等方面都可以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
4.休闲车(公主车/女式车)
这个类型不知道正式称呼是什么,总之你在街上可以经常看到穿着长裙子的MM骑着这种车子衣袂飘飘驶过,或者大妈骑着它上街,篮子里一大堆蔬菜水果。
这种车的特点就是休闲。车架上管很低甚至没有上管,不追求车架刚性,只为了穿裙子的MM可以轻松优雅地上下车;坐姿直,车把是弯的,一切以飘逸舒适为目标,难怪美女或者资深美女们喜欢骑这种车。至于速度、发力啥的都见鬼去吧。高档的休闲车可能配有变速或者内变速,以适应爬坡和提高速度。好的休闲车也很贵,比如上图是Pashley Britannia。
休闲车的坐姿很直,意味着不太适合发力,加速和最高速都不如山地车和公路车,长时间骑行也难受。此外,休闲车的刹车、头管等设计很可能跟山地车不兼容,可替换的配件选择少,升级潜力小。因此休闲车适合淑女慢悠悠短途骑行,如果你还有点青春狂野的心,就会觉得难以忍受这个速度。
5.不可折叠的小轮车
小轮车指的是轮子比山地车小的车,一般轮径在451(22寸)、20寸及以下。广义上折叠车基本属于小轮车,但是小轮车也包含很多不可折叠的,为了区分,小轮车这个词往往指的是折叠车之外的不可折叠的小轮车。
但是不要小瞧小轮车。虽然轮子小,但是速度可完全不慢。很多人有个误解,总觉得轮子越小速度越慢。轮子越小极限越低是没错,抗颠簸能力、高速稳定性不如大轮径;但是,你有多少能力能够逼到自行车的极限?对于常见的20寸自行车而言,骑到30公里以上极速是小意思,如果车架设计得好,又采用451轮径,40公里往上也不是问题,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其实完全足够了,多少人骑个公路车都没达到过40km时速呢。只要还没达到极限,小轮车仍然可以有很不错的骑行表现。小轮车的车架比折叠车的车架少了折叠活动机构,因此比折叠车强度更好,极限也更高。而且由于轮径小,转动惯性也就小,起步比山地车公路车更轻快,代价就是速度保持会差一些。此外小轮车的体积必然比山地车公路车要小一些,而且外观也更有特色,性能又不错,所以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也有不少人选择小轮车。毕竟,哪怕多占用0.1平米的房间,折算价值都要两三千甚至更多啊……
其他的车型就暂不介绍了,对于打算买自行车的新用户而言,建议打开眼界,不要只看到山地车。
对于新用户,我的建议是,到各个门店试骑不同类型的车,根据用途确定自己想买什么类型、多少价位的车;在比较靠谱的品牌中,选择自己想买的价位的自行车。如果你不懂车,不要紧,外观看着好看、骑着舒服、尺寸合适,就可以了。自行车品牌多,竞争也激烈,靠谱品牌的定价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差别不会太大,也许这个品牌多了碟刹,那个品牌变速好点儿,或者那个品牌配置低点儿但是知名度高,总之整体基本都是合理定价的。你如果穷究到底哪一款性价比更高,这个没什么标准答案,只能自己去研究,我帮不了你。
6.新手选购自行车注意事项:
太便宜的车不要。这个特指新车的价位,一般来说价位五六百以下的车基本不用考虑,因为配置实在太差,买了也没有多少升级的空间。尤其有些廉价山地车的车架用的是有牙头管,这意味着你没法换正规的前叉和把立把横,这就头痛了。既然都上张大妈了,好歹有点追求是不是!档次不能太低是不是!
注意变速套件的品牌。变速套件包括车把上的变档装置(指拨或者转把),后轮右侧的变速器(后拨),牙盘上的变速器(前拨)。上面都会印着品牌和型号,品牌只在这几个里面选,SHIMANO和SRAM都不错,如果是MICROSHIFT(台湾品牌:微转)也还行,除了这三个品牌之外,就不要买了,你想,大牌最低端的变速套件才多少钱,这都舍不得用的话,这车得差到什么程度啊。变速套件很关键,影响换挡速度、噪音、耐久度等等,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辆山地车骑过,后面咔哒咔哒不断乱响,那往往是国产变速器出毛病了。当然,只要上点儿档次的车,比如七八百往上,变速基本都是这三个品牌没跑儿。
注意尺寸。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山地车的车架有分15寸、16寸、17寸、19寸等,一般来说,身高170以下的16寸,170~180选17寸,180往上19寸甚至更大,这个跟你的身材比例有很大关系,要自己试过了才知道。公路车对尺寸要求更高,可以网上自行搜搜,身材太矮的童鞋还是不要考虑公路车了,小尺寸的公路车架不好买。顺便我也躲被窝哭泣一下,跟公路车基本无缘 如果车架买大了,骑行时身体要往前倾,手往前伸,手就容易酸,也容易累。如果你身高不高却被无良店家忽悠买了17寸山地,或者尺寸偏大的公路车,你会觉得好像不太对劲,骑着容易累,但是又会归咎于山地车/公路车本身,觉得是不是自己不适合骑山地/公路。而这一点又很难改正,换车架代价太大,所以买车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尺寸!要注意尺寸!要注意尺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注意,折叠车、小轮车甚至休闲车也有尺寸,即坐垫到车把的距离,这是由车架设计决定的,一定要亲自试试,骑着感觉姿势舒服才能买。
自行车调节
自行车即使你是买品牌的,实际上也是散件送到店里,再由技师组装起来的。买了自行车,骑着骑着如果感觉什么地方状态不是很好,完全可以骑去车店让技师再帮忙调节,他们会免费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在车店买而不是在网上买的原因,除非你自己很牛或者有技师朋友,或者当地车店的态度实在太拽。
可以调节的部分很多,包括异响、刹车太硬太软、变速不太灵等等。但是有个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在意,就是骑行姿势。
虽然车架尺寸是固定的,但是可以通过坐垫前后移动一两公分来稍微改善;坐垫可以升高降低,坐垫倾斜角度可以调节,避免蛋疼;车把可以稍微降低,通过调节垫圈来实现,不过如果要永久改变,这个可能要通过裁短前叉上管来实现,是不可逆的。此外,通过更换更长或更短的把立,也可以稍微增大或缩小车把到坐垫的距离。
但是,通过把立和坐垫来调节尺寸,只能一定程度抵消车架偏大的影响,改变太多了也会改变骑姿,副作用就是不好发力或者重心偏前导致不稳定。所以车架要尽量买合适的。
自行车配件
除了自行车本身,还有一些配件是骑行必须,比如头盔、手套、前灯、尾灯等,此外非必须的配件可能还有码表、水壶架、手机架、骑行服,甚至壁挂架、车载架、骑行台等。
如果你骑车不戴头盔和手套,晚上骑车没有配尾灯、前灯,都会存在安全风险,正规的车友俱乐部是不允许不戴头盔手套参加骑行活动的。当然,有些车店买车会送尾灯前灯手套之类。这种东西必须有,至于档次其实不那么重要,8元的尾灯会闪,88元的尾灯也是闪。尾灯、头盔、手套买差不多价位的就可以了。
1.前灯
前灯方面,现在很多都是用手电筒+支架。我用的是18650锂电池的手电筒,因为电池容量大,持久。而且我喜欢并推荐暖光LED,因为暖光接近白炽灯的光色,对雾气和灰尘的穿透力强,对眼睛刺激小,自己看路面眼睛比较不难受,不小心照到别人眼睛也比较快恢复视觉残留,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以前我用的是反光杯式的手电筒,有个问题就是泛光范围比较大,就像汽车远光灯一样,会影响对面来的车或人。
后来我就换了透镜式的变焦手电,光束范围可调节,可控制,感觉好很多,不容易影响对面的人。
手电筒安装方式是用手电筒支架,比如这种最简单的就行:
也有更好一些的,我现在用的是这种,可调节角度,锁定更紧,适应更粗的直径,甚至可以装在前叉上。
也有专门用于自行车的前灯,一般是灯头装在车把上,电池包放在车架上,通过线缆连接。这种灯可以做到很亮,有些可以逼近汽车远光灯的亮度。大家自行选购吧。
2.坐垫
我认为坐垫是一辆车上最值得换的配件,也是最难挑选到满意的配件。自己的屁股自己知道,每个人的屁股又各不一样(我猜的,我可没摸过!),所以很难选坐垫。
大家应该注意到,很多好车的坐垫都很窄,而且有些摸上去很硬,甚至有些完全就是一块碳纤维板,或者镂空的塑料板。
这是由于,当你骑车猛踩的时候,大腿是不断运动的,如果坐垫太宽,会导致坐垫与大腿内侧剧烈摩擦,导致红肿疼痛,而且压迫血管,影响腿部血液循环。此外, 硬的坐垫可以减少一点点身体上上下下造成的动力损失。而专业骑行运动都是要穿骑行裤的,骑行裤有海绵垫,可以减少硬坐垫造成的不适感;布料光滑,也可以减少大腿根部的摩擦。对这种硬坐垫,不穿 骑行裤骑车简直就跟受刑一样。
自己的屁股自己知道,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坐垫需要反复折腾和寻找。我的坐垫换过好几次,最终定格在Fizi:k Vitesse。所以这方面没法给你详细建议,网上评价比较好的有WTB Rocket,Fizi:k Gobi等,大家多试试吧。或者,坐垫不够舒服,就买一套骑行服吧!
3.骑行服
骑行服(一般包括骑行上衣和骑行裤,不过也有连体的款式)堪称最亮骚的骑行装备。穿着酷炫的骑行服骑车,哪怕是骑一辆小折叠,都会有很多人给你行注目礼。否则的话,你穿着牛仔裤T恤,就算你骑着上万块的好车,也只有一两个识货的会多看你的车几眼。
骑行服最大的价值,一方面是其排汗透气的面料,可以保持清爽;另一方面是骑行裤上的坐垫,可以完全贴合你的性感PP,给屁股和坐垫之间加上缓冲,避免骑长途时屁股疼。
所以,骚年们,玩自行车怎么能没有一套亮骚的骑行服呢!买买买! (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具体购买推荐……很抱歉,没有!你看喜欢哪套就买哪套呗,我也是随便便宜货买了两套而已。
至于我的骑行服,抱歉,只找到这张(而且没穿骑行裤),气场略强悍……
4.码表
我们骑车游玩,总会想知道自己现在骑多快、骑了多少公里,因此,配个码表很有必要。码表指的是显示车速、里程、时间的仪表,安装在车把上,有一个小磁铁固定在车轮的辐条上,再用个感应器来感应磁铁经过,这样就可以通过转了多少圈来判断速度和里程。便宜的码表几块钱就有,基本功能就是显示时间、当前速度、本次里程、总里程,贵的码表可能多了一些功能,比如背光,无线感应器(便宜的码表是用线缆连接到感应器的),踏频显示等,甚至支持一个码表在多辆车上移来移去,每辆车的里程都分开记录。
我自己用的是SIGMA BC906,这款没有背光,夜骑看速度比较不方便,好处就是省电。
5.手机架
这个不是必需品,不过好处就是可以放手机,来电时手一划就可以接听,然后打开免提;还可以开着骑行软件(目前最火的应该是骑记),可以导航和记录轨迹,甚至显示速度、心率等。
自行车手机架有好多款式,比如TOPEAK手机架,是一个iphone手机壳+铝合金支架,安装在碗组盖上,非常结实可靠,而且角度灵活可调。但是价格实在太高大上了一些,而且是机型定制,买来只支持一款机型,比如你买iphone4适用,就不能用于iphone5。
此外还有一些通用的手机架,用的是类似夹子的设计,支持不同尺寸。不过做工良莠不齐,有些手机架松松垮垮的,完全没法放心把手机装在上面。我用的是这款乐特多手机架,超声波焊接,非常结实,双保险开关,走坑坑洼洼的破路也完全不担心手机摔掉,价格也不贵。
后记
写这么一篇文章,足足花了我两周时间。玩车多年,却都在入门级转悠,没什么毒品,也只拥有过这么两三辆车,在77bike、biketo或者chinabike属于抬不起头的水平。不过技术宅的特点就是,玩一个东西就要钻研资料,科学分析,仔细琢磨,形成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很有道理的样子,即使自己完全没实现过。
但是脑海里的东西太多,短短一篇文章实在难以组织,只能想到哪写到哪,断断续续写着写着结果就形成这么一篇怪胎。再写下去又不知要扩展到什么程度,就此打住吧。有啥问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文章《【山地车牙盘怎么拆】技术宅男的八年自行车之路及低烧入门建议》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山地车牙盘怎么拆】技术宅男的八年自行车之路及低烧入门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