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于海图片』演员于海图片

2023-04-24 13:50 72次浏览 运动

谈到于海,伤病总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去年,好友王永珀在一档节目里就爆料了于海职业生涯三次膝盖手术对他的影响:“他现在‘跪’应该是很困难了,基本跪不下去……”

王永珀所说的“跪”是韧带伤病手术后一个基本的康复动作,也是最痛苦的动作。但实际上,情况要比王永珀说得要严重得多。近日,接受晨报记者专访的于海坦言“别说跪了,蹲都蹲不下,我跟永珀开玩笑说,受了这个伤,以后就不能蹲便,只能坐便了。”

在刚更新的国家队集训名单中,于海的名字位列其中。这支集训队将于9月3日在广州集结,进行为期两天的国内集训。之后将启程前往卡塔尔多哈和巴林麦纳麦,备战7日与卡塔尔和10日与巴林的两场热身赛。

时光退回2015年初,上海上港和贵州人和(现北京人和)同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冬训,也同住一家酒店。彼时上港俱乐部刚刚成立,正忙着“招兵买马”,也已经网罗了孔卡、达维、金周荣、埃弗拉、孙祥、石柯等一众强援。而同在安塔利亚的人和国脚于海,也被传出即将加盟上港,但双方始终都没有回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关于海加盟上港的传闻已经满天飞了,上港的跟队记者们坐不住了。趁着早餐的时间,一位和于海并不认识的上海记者在酒店餐厅直接问于海:“你要来上港了?”。“是的,我要来上港了。”于海没有丝毫犹豫。

要知道,那时人和同上港的谈判并没有结束。但于海说他实在太想回上海了:“十岁到上海踢球,后来跟着国际离开,再到出国、回归,南征北战离开上海已经有十年了。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回上海,现在有了,我不会犹豫的。”

“想要延续足球生命,有球踢最重要”

2015赛季,顶着“标王”的称号,于海加盟了上港。那时,已经彻底摆脱伤病影响的他,不仅帮助人和打进了亚冠联赛,更是和队友们一起拿到了2013年足协杯的冠军。外界对他在上港的表现有着很高的期待,但于海顶住压力在代表上港出战的首场比赛里就贡献了一粒进球,帮助球队获胜。“其实标王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压力也是动力,看自己怎么理解。”

可是那会儿的于海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竟然会面临两次位置调整的变化。2016赛季,曾经纯粹的进攻球员于海一下子被埃里克森放到了后腰的位置上。“那年年初的时候吧,主教练想让我改踢后腰这个位置,本身也是希望加强球队的防守。2015赛季的时候球队的防守偏弱,所以就想让我增加球队的防守力量。”

但于海很快就适应了这个位置,以至于到了国足十二强赛首战面对韩国队时,时任中国队主帅的高洪波都把他放在了后腰的位置上,“那时候一方面是当时一直在俱乐部踢后腰,慢慢也适应了这个位置。后腰需要大范围的跑动覆盖,我以前是边前卫出身,体能方面还可以,而且那年我身体保养得不错,这也有很大帮助。”

正当于海觉得自己可能会在后腰的位置上踢到最后的时候,今年一月份,他又面临了“改位置”的挑战,“佩雷拉来了以后,无论是前场还是后场,相比去年都需要一个更加高位的防守,也需要尽可能利用好球场的宽度,所以教练找我沟通了,希望我能踢左边后卫。”

“有球踢”对于海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本赛季至今,出任左边后卫的于海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表扬,大家在惊讶于他适应能力强的同时,也都对他的职业精神感到赞叹:“其实心态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位置上有所调整。以前踢前锋,风格可能更冒险一点,因为失误了身后还有队友。现在位置慢慢靠后了,就不允许你太冒险,所以思想上要改变,心态也会更加稳重,倒也是符合我现在的年龄。但是像我现在这样的年纪,为了能够踢上球,任何位置只要教练希望我去踢,我都可以接受。延续我自己的足球生命,有球踢最重要。”

“别说跪了,蹲都蹲不下”

极少有人能够比于海更能体会“有球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哪怕是要在职业生涯的稳定阶段更改三次位置,他都拼尽全力去完成。相比他曾经经历的三次膝盖伤病,位置的改变也许真得不算什么。

伤病是于海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敌人”

去年,好友王永珀在一档节目里爆料了于海职业生涯三次膝盖手术对他的影响:“他现在‘跪’应该是很困难了,基本跪不下去……”王永珀所说的“跪”是韧带伤病手术后的一个基本的康复动作,也是最痛苦的动作。但实际上,情况要比王永珀说得要严重得多:“别说跪了,蹲都蹲不下,我跟永珀开玩笑说,受了这个伤,以后就不能蹲便了,只能坐便。”

第一次受伤时,于海只有19岁,那年他刚刚跟随上海国际远迁西安。一次日常训练里,于海在一次转身过后没有站稳,随即倒在了地上。倒地的瞬间,于海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伤病有多严重,但是队医看过之后当场断定:麻烦了。后来的检查也印证了队医的判断。在当时,十字韧带的伤病在国内几乎无人能医,想要彻底根治就必须出国手术。几经打探,俱乐部终于帮他在美国联系到了一家医院可以做手术。

按照原本的计划,做完手术、完成康复治疗后,于海还能踢联赛下半段的比赛。但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计划:“那会儿美国在打仗,所以亚洲这边私人签证几乎是办不出来,没办法,后来还是通过中国足协帮忙,办理了公务护照,终于签出来了,然后又等了三个月,这才去美国做了手术。”

就这样,原本只需要6个月就可以复出的于海愣是到了联赛末期才复出。但好在,手术做得很成功,没有妨碍他前进的脚步。伤愈复出后,于海接到了来自维特斯的试训邀请并最终成功踏上了留洋的道路。

2007年上半赛季,于海在荷甲联赛中表现突出,多次奉献助攻,这也让其它荷甲球队加强了对他的盯防。“下半赛季的一场比赛吧,踢谁我忘了,反正就是一次拼抢里对方直接铲到了我的膝盖,下来以后检查是膝盖内侧副韧带撕裂,必须马上手术,四个月以后复出,我算了算日子,应该能赶上奥运会。结果没想到那次手术不成功,给后来第三次受伤留下隐患了。”

08年因伤与勒沃库森擦肩而过

2008年7月3日,正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国奥男足传出了一个坏消息:球队主力左边前卫于海可能因伤无缘北京奥运会。尽管当时已经留洋一年半的于海并没有在维特斯获得主力位置,但在时任国奥队主帅杜伊的眼里,他是中国队在左前卫位置上的不二人选。

事实上,在当年6月底的秦皇岛集训当中,于海就已经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拉伤膝盖了,根据当时的初步检查结果,于海仅仅是右膝外侧副韧带拉伤,伤势并不太严重,乐观估计一周就可以恢复。

但后来,情况并没有像预计得那样发展,持续感到疼痛的于海在7月3日又接受了一次CT扫描,结果显示于海右腿膝盖的后十字韧带已经出现了2/3的断裂,必须立刻进行手术治疗,这也意味着于海彻底告别了在家门口举办的08奥运。

几乎是同一时间,维特斯俱乐部因为自身经济问题宣布“放弃”于海。留洋球员、希望之星,这些曾经把于海推到媒体和球迷关注顶端的标签在一夜之间全都不复存在。

与特维斯解约的于海结束了“留洋生涯”

而原本即将开启的“德国之旅”也无疾而终:“真的很不巧,当时已经计划去德国继续踢球了,经纪人也帮我联系好了德甲的勒沃库森,对方也多次去到荷兰去考察我,谈得也差不多了,结果就在这时候受伤了。当时恢复需要六个月,所以就没签约成。这也很正常,花钱签了一个重伤的人,无论对哪方面勒沃库森都没法去解释。”

从比利时治疗归来后,于海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坚持康复训练,这对于一个从小习惯了集体生活的人来说非常难熬。“那会儿觉得生活特别枯燥,特别希望睡一觉梦醒了,我的伤就已经全好了,可以上场踢球了。有时候通过电视看到队友们上场比赛,感觉特别羡慕,特别怀念那种在场上奔跑的感觉,恨不得去踢场野球过过瘾也好。”

还好,除了他自己,还有一个人也没有放弃他。在时任主帅成耀东的力主之下,于海于09年初正式回归陕西中新浐灞这个阔别了两年却又无比熟悉的大家庭。可以说,如果不是成耀东对于于海的信任,我们今天恐怕无法在顶级联赛舞台上看到他的身影。

“现在不反感了,我也控制不了别人”

好友王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于海能坚持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觉得这一路走来,他是真的很不容易。膝盖两次大伤,但每次都战胜了伤病又回到了自己最好的状态。这和他平时的努力、自律是分不开的。当初他刚来队的时候,大家说他天赋非常高。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他更打动你的却是自己的刻苦。这世界上的球员,有天赋的很多,刻苦的毕竟还是少。”

可不管于海怎么努力,三次手术的创伤让他与“中国罗本”的标签始终在渐行渐远。他的灵动、爆发力和速度都受到了无逆转的影响,这也彻底改变了他在球场上的踢球方式。“动好手术之后的两到三年里,每天训练完了膝盖都有反应,积水、肿胀、疼痛,这些情况都有过,对我整个足球生涯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放在以前,于海并不喜欢“中国罗本”这个外号,“倒不是说有压力,确实是没法跟人家比啊,我自己也看了视频,有些姿态是挺像的,但人家那水平……”直到不再反感这个称呼的今天,于海对于这个话题依旧有些无奈:“现在慢慢习惯了,我也控制不了别人。”

“中国罗本”和罗本同框训练

他或许并不明白,对于始终缺乏“巨星效应”的中国足球来说,每一个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都会成为所有人的寄托。过去的于海、董方卓是这样,现在的武磊、张玉宁也是如此。但就像好友王赟说得那样,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的于海能够踢到今天,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都踢不过我们,我去干啥?”

于海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是一名纺织女工,两人都不爱好足球,但偏偏于海就喜欢足球。10岁来上海之前,于海在家乡洛阳保持着“半读书半踢球”的状态。他当时的成绩很好,在全年级考试一直是前三名的水平,尤其英语特别好。

1997年,上海江湾德远足球俱乐部邀请了全国十几支球队来到上海踢交流赛,于海所在的球队也在被邀请之列。在比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于海被场边德远俱乐部的教练一眼看中,于是,俱乐部教练想尽办法找到了于海的父母,希望能够让于海到上海来踢球。

但没想到,这份邀请遭到了家里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于海本人的“反对”:“当时还没有太好的分辨能力,就是觉得我们刚踢完那个比赛,我们都赢了他们(江湾德远),实力还不如我们呢,我去了干啥?”

相比于海略显天真的想法,家里人的考虑则更为实际和长远,一方面,他们不放心让只有10岁的于海孤身前往上海,另一方面,“江湾德远”这块并不怎么响亮的招牌也让家人们有些担忧于海的未来。能不能踢上职业队?踢不上怎么办?大家心里都没谱。

但最终,于海的母亲力排众议做了决定——去。她跟于海说:“你要以后想踢球,想要有更好的机会,你就必须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说完这句话,她又说服了于海的父亲。夫妻俩带着年仅10岁的于海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江湾德远足球俱乐部是于海在上海的起点

来到上海,于海仍旧保持着半读书半踢球的状态。白天,他需要在学校里完成全部课程,下午三点放学后再到江湾体育场参加训练,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中考前夕。

“中考前一个月吧,有一天晚上,教练突然走进来我们宿舍说要开会,会上就宣布了我们这个队中考以后就会成为上海国际的梯队。其实跟我们说之前两家俱乐部已经谈很久了,我们当时那个年龄,如果想要继续踢球就必须进入职业队了,正好国际当时也有这个意向,所以事儿就这么成了。开会的时候教练也说了,如果以后表现得好就一定有机会进入一线队。”

到这里,家里人之前的担忧终于不复存在。彼时已经坐拥申思、祁宏、范志毅、江津等知名国脚的上海国际已经是国内足坛响当当的新贵,远非江湾德远能比。但那时,年轻的于海并没有因未来出现多种可能而兴奋,他只是惊讶于眼前看到的一切:“当时那个基地在金桥,说实话,去的第一天就有点傻眼了,房间、食堂、健身房、训练场,各方面都比原来好了很多。”

上海国际是一代球迷的回忆

但没过两天,新基地的刺激感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却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每天训练完都能在基地里面见到申思、祁宏、李彦、江津这些老大哥,看他们训练特别过瘾,尤其是任意球,看他们练任意球的时候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是怎么练得啊?怎么能罚得这么好?’”

当于海站在训练场外“过瘾”的时候,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那里会是他职业生涯真正的起点。而在离开上海漂泊十年之后,他也还会有机会回到这座城市。从10岁在上海开始自己的足球之路,到2015年因为足球又回到了上海,于海早已把上海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希望在这里完成拿下联赛冠军的愿望:“我希望能够帮上港赢更多的冠军。职业生涯到现在,我只跟着贵州人和拿过一次足协杯,联赛没有拿到过,所以这一块希望能跟上港一起有一个突破。”

加盟上港三年多,他和兄弟们错过了好几次染指冠军的机会。这是一支年轻球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他们积累经验最好的途径。本赛季至今,甩掉了“多线作战”这个包袱的上港队在联赛中的表现也愈发稳定。于海终于有机会在这个赛季完成自己的梦想,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延续自己的职业足球生涯。当然,他也依旧保持着对国家队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机会,无论踢什么位置。”

如今,再次入围国足集训队的于海迎来了新的机遇。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擦肩而过,他能否换来一次如愿以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