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20世纪初,2-3-5阵型大杀四方,成为足球场上最流行的阵型,在这期间,足球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贸易传遍世界,尤其是在欧洲大陆和南美洲,足球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不过这些咱们先按下不表,还是把目光聚焦在英格兰;
越位规则的演变
足球战术演变的推手
越位大概是除了不能用手触球之外最重要的规则了,甚至可以这么说,不能用手触球是足球的躯体,而越位是足球的灵魂;如果没有越位规则,足球差不多就会变成多一个球的田径比赛,毫无观赏性可言。
20世纪初的越位规则是,进攻队员与对方底线之间至少要有3名球员(包括门将,而现在越位是2名),否则就处于越位位置,不得参与进攻。之前也说到了,2-3-5阵型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2后卫+1门将利用越位规则可以有效的与对方前锋周旋。
2-3-5阵型
本来越位规则是希望能逼迫前锋线要有更强的个人突破技巧或者更快的速度,满足那个年代对于进攻美学的追求。
但随着球队越来越功利,造越位战术易执行、风险低、收益大,被球队普遍使用。
细想一下:现在造越位需要后防4人一字排开,步调一致在对方直塞前集体前压,容易失误不说,一旦造越位失败,对方前锋将一对一直面己方门将,风险极大。
而在当时的越位规则下,除门将外只需拖后2人,其中1人前压就可完成造越位,即便造越位失败,身后还有一名拖后后卫在,不会就直接送对面一个单刀。
这就导致造越位战术的滥用,严重限制了进攻
1906年4月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奇观:英格兰队1名后卫拖后,其他球员全部压在对方20米区内
对于这样的现象,越位规则也有过一些补丁,比如界外球不越位、在己方半场不越位等,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终于,1925年2月,在纽卡斯尔0-0战平伯恩利后(当赛季纽卡一共踢了6场0-0,场均进球数拉低到在当时不可想象的2.58个,比赛乏味无聊,上座率下降),英足总终于痛定思痛,做出调整,将越位规则改为现在的进攻队员与对方底线之间至少要有2名球员(与现代越位规则相同)
如图,红方9号中锋在旧规则下处于越位位置,不能接8号传球,而新规则下9号就不越位,一脚传球就能有很大威胁。
规则修改的效果立竿见影,实施后的首个赛季场均进球数就飙升至3.69,但它对既有的战术造成显著影响,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从WW到WM
变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1925年越位规则修改后,伟大的阿森纳教头查普曼创造出了WM阵型,阿森纳从一支保级队一跃成为5夺英格兰联赛冠军的豪门,查普曼成为阿森纳队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他的雕像至今矗立在酋长球场外。
上面这些相信很多知乎er都知道,但历史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枪手传奇教头是如何撬动历史的吧:
越位规则修改后,各个球队立刻发现按照原有的战术后防线会被打成筛子,于是大家纷纷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整体阵型后撤,2名后卫位置更加接近自己的球门,不再像之前那样压上造越位,前卫线也相应后撤,而双方都阵型后撤造成的结果就是,球场上的纵向空间被拉长了;
这时,锋线上的球员突然就发现自己很尴尬了,对方防线回撤,自己冲刺空间大大减少,己方前卫后撤距离拉远缺少支援,5名前锋顶在前面就仿佛是5个铁憨憨,球都拿不到更不要说进攻了,这就意味着锋线上必须有人回撤接球进行串联。
那么,到底谁回撤呢?中锋肩负攻城拔寨的重任,而那个没有专职边后卫的年代边锋也是很难舍弃的,于是,内锋回撤就成了很自然选择,双内锋回撤,形成“W”型锋线,即WW阵型。
事实上,从1925年10月开始,WW阵型已经在英格兰足坛流行,只是那时大家还认为自己使用的是2-3-5阵型;
PS:回撤型内锋对速度要求更低,踢法类似后世的前腰,一些速度并不出众的球员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球员传球接球的才华被重视了起来,像几年后在10号位上大放异彩的阿森纳球员亚历克斯·詹姆斯(Alex James)就是W阵型的受益者(左内锋),他是20世纪30年代那支阿森纳阵中的关键一员,尤其擅长寻找空档接球,并利用出色的视野和技术迅速用精妙的传球直刺对方防守的薄弱地带,这大概就是日后经典10号位球员的原型。
亚历克斯·詹姆斯(Alex James)
查普曼的点睛之笔
中前卫后移,彻底成为一名中后卫
W型锋线的流行陡然增加了原有2-3-5体系的防守难度(这也是那个赛季场均进球数陡然增加的原因),尤其体现在两名边前卫身上:
- 如果边前卫回追边锋,对方的两名回撤内锋几乎处于无人防守的位置,可以从容地接球调整,然后选择传球、推进或是射门;
- 如果边前卫留在中场位置防守内锋,己方2名后卫就需要面对对方3前锋;
这种情况下,中前卫承担更多的防守责任是很显而易见的选择,英格兰各球队大多也都是这么做的,查普曼就在执教阿森纳的第一个赛季(25-26赛季)要求当时对中的中前卫杰克·巴特勒(Jack Butler)克制自己的创造力,拖后参与防守,这一变化帮助阿森纳在当赛季夺得联赛第二,但第二个赛季开始,巴特勒防守能力不足的缺点被放大,阿森纳成绩又有所下滑。
查普曼认定,思路没有问题,只是革命还不够彻底,于是接下来几年,查普曼对阿森纳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
- 中前卫需要一位朴实无华的球员,专注于防守,传球策应的任务彻底交给回撤内锋,同时将中前卫彻底回撤到后卫线上,变为专职中后卫,
- 3名后卫盯防对面的三前锋,2名前卫专注防守对方的回撤内锋,防守上遵循对位人盯人的原则,阵型彻底变为3-2-2-3(即WM阵型);
- 整体阵型后撤,回撤内锋彻底脱离锋线,成为真正的中场,加强防守同时引诱对方前压,获得更多的反击空间;
- 放弃效率低下的边路下底传中,边锋作用更多体现在反击时迅速持球推进的职责,阵地战寻求更多的中路配合;
合适的战术需要有合适的人来执行,没有人的战术终归是纸上谈兵,普查曼不经意间发现了最合适的新5号位赫比-罗伯茨(Herbie Roberts),并用200英镑的转会费将其带到了阿森纳,
赫比-罗伯茨(Herbie Roberts)
1928、1929年,随着亚历克斯·詹姆斯和克利夫·巴斯汀(Cliff Bastin)的相继加盟,查普曼的WM阵型终于改造完成。
巴斯汀(Cliff Bastin)
完全体的WM战术对其他球队无疑是降维打击
1930年,查普曼面对老东家哈德斯菲尔德,带领枪手赢得足总杯冠军,开启阿森纳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8年5夺联赛冠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总结
查普曼的WM阵型与2-3-5阵型一样,依然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阵型,球员分工明确但职责相对单一,本质上是越位规则改变而导致球场纵向空间增加而做出的改变:
- 防守端由依靠造越位与回追变为依赖人盯人,
- 进攻更多依赖大脚找边锋快速推进(快速由守转攻),
整体依然是保证防守的基础上寻求攻守平衡,总结为简洁、高效、破坏性强,为日后的英式实用主义打下基调;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虽然阿森纳开创了一个王朝,但过于严谨的体系也一定程度上磨灭了球员的灵感,长传冲吊也在日后成为英格兰足球的正统踢法,这或许也是英格兰足球史上没有诞生如贝利、马拉多纳等天才的深层原因吧。
当两支英式打法的球队相遇时,“W”式的进攻很容易被“M”式的防守看死,比赛很容易陷入胶着的状态。在很长的时间里,足球的技战术没有重大发展,与这种刻板的“WM”式阵型不能说毫无关系(当然,更多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阿森纳的辉煌也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WM阵型开始统治足坛直到50年代,此后,世界足球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英格兰不再是足球世界的中心,而把英格兰拉下神坛的,正是普斯卡什所领衔的那支匈牙利队,4前锋阵型,也首次走上历史舞台。
1.文章《传奇球员套战术板》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传奇球员套战术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