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托的结束
1193年,穆斯林大军,包括巴克蒂亚尔卡尔吉率领的突厥部群众突袭了纳兰塔,烧毁了包含许多古典教法和历史记录的图书馆,放弃逃亡的佛教僧侣被屠杀,繁华的一世纳兰多到达了历史的终点。
10世纪 释迦牟尼坐像 合金铜 嵌银 高约25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那烂陀博物馆藏
不过,另一西藏权威著作《如意宝树史》给出了那烂陀覆灭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版本:那烂陀自突厥人蹂躏后,贤人木底他跋陀罗曾做过寺殿修葺工作,“未几,摩揭陀大臣库库塔悉多又建一寺,于其中举行讲经法会。其时,两个婆罗门托钵僧,面带怒色而来,任性的年轻新僧轻蔑地向他们泼去脏水,这使得他们非常生气。他们向太阳赎罪12年后,进行了一次火祭仪式,将祭坑里的余火扔进佛寺,引起一场熊熊大火,把那烂陀的一个图书馆罗陀瑙陀底烧为灰烬。”
10世纪 弥勒菩萨坐像 合金铜 嵌银 高约12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那烂陀博物馆藏
无论那种记录更加容易被大家在情理上所接受,历史的真相已经无法追溯。那烂陀寺虽然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在一段时间之内它的宗教活动应该并没有停止。13世纪中国西藏的著名译师法主达玛斯瓦敏于1234~1236年间访问过那烂陀寺,并拜当时健在的罗睺罗·斯利·跋陀罗大师为师。他曾在游记中提到旧有庙宇“遭到突厥人的破坏,完全无人照料,无人供奉”,但它们“全是砖结构,其中许多完好无损”,“八十四所寺院”有“八十四处人居房间”。
那烂陀造像艺术遗存中的印度教造像
无论是在那烂陀遗址现场还是印度的各大博物馆,当大家徜徉在那烂陀佛教艺术的隽永深邃并深深为其陶醉时,不难发现到处都有印度教造像及元素伴随左右。在大家的共同认识中,那烂陀直到终结都自始至终是一座完全的佛教寺院。但这些随处可见的印度教造像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神祇中很多是被佛教及印度教双重认可供奉的,诸如:宝藏神、摩利支天、难近母、诃利帝母、象鼻天,很多史料证明这批印度尊神的佛教化恰巧发生在达玛帕拉时期。但除此之外仍有很多被印度教独自供奉的神祇如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等。美国的佛教艺术史学家Fredrick M.Asher认为这是金刚乘佛教后期与印度教深度融合的必然,创作于这个时期的佛教曼陀罗也佐证了这个观点,在这些曼陀罗体系中,我们传统认识中纯粹隶属印度教的诸神出现在佛教诸神体系的最外层,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神灵体系。
10世纪 宝藏神坐像 合金铜 高26.5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
那烂陀造像艺术与其他造像艺术风格的关联
那烂陀萌芽期艺术风格显然是来自萨尔纳特,除略微调整以迎合当地的审美之外未做大的根本框架的调整。而其成熟期的艺术风格却是完全出自于本土,是由提摩那和毕钵罗以及无数其他没有留下姓名的艺术家经年累月的神奇创造所得。当时这种亮丽的艺术风格在8~9世纪时并不是东北印度大陆上的唯一颜色,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彼时有多种与那烂陀风格极为相似然而又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同时存在:
一是库基哈尔艺术风格,这是一种风格典型受到那烂陀影响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已有专题文章介绍,这里就不赘述。
10世纪 释迦牟尼站像 合金铜 嵌银、红铜 高116厘米 库基哈尔出土 印度巴特纳博物馆藏
二是锡尔布尔艺术风格,锡尔布尔位于印度中部,比哈尔邦南部的切蒂斯格尔邦(原归属Madhya Pradesh邦)。锡尔布尔的金铜造像风格也与那烂陀艺术风格非常相像,不同之处是锡尔布尔风格更注重细节的刻画,一丝不苟。莲瓣上的刻纹,人物衣裙的纹饰等等细节在锡尔布尔艺术家手下都一定不会放过,甚至佛座身光上的横杆都会刻上复杂的纹饰。另外,可能是由于地处偏远,不会受到很多形制化规范的约束,锡尔布尔的雕塑形象和图像学组成上存在与北方诸风格明显的不同。现保存于美国洛杉矶郡立博物馆的一套度母组像就是这种风格的绝世孤品。
9世纪 度母组像 合金铜 嵌银 高约38.1厘米 锡尔布尔出土 洛杉矶郡立博物馆藏
三是麦纳玛蒂艺术风格,玛哈斯坦格尔艺术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发源地都位于今孟加拉国境内,当初也是帕拉王朝密教盛行之地,两种风格各具特色,但显然都存在与那烂陀艺术千丝万缕的关联。
10世纪 释迦牟尼站像 合金铜 嵌银 高28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
四是爪哇风格,位于东南亚诸岛之中的爪哇岛及苏门答腊岛西临印度洋,与印度东部隔洋相望。由于自古笃信佛教,很早就与东北印度的各佛教圣地建立了比较密切的文化往来。那烂陀1号遗址出土了一件提婆帕拉时期(812~850)的铜盘,上面记叙着:提婆帕拉王应苏门答腊大王婆罗普得罗提婆使者的请求,在39年迦刺底迦月(昂月)第21天,允诺王舍城区五个村庄供养苏门答腊王(在那烂陀)所建寺院的僧人,用以支持他们抄写经书。由此可见当时两国交情甚笃。而广泛流行于爪哇、苏门答腊地区的佛教金属造像存量颇丰,这一被命名为“爪哇风格”的造像艺术与那烂陀风格在外形、装束及仪轨上也极其相仿。以至于最早致力于印度尼西亚古代艺术研究的荷兰学者曾发表文章声称那烂陀造像可能是爪哇工匠所为。后虽经A.J.Bernet kempers的深入研究证明爪哇风格与那烂陀风格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两种艺术形式,但也足以表明二者存在不可忽略的艺术关联。
11世纪 大日如来坐像 铜鎏金 嵌银 高24.7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
以上列举的不同地域与那烂陀在地理学概念上都相较甚远,但其风格却都或多或少与那烂陀艺术风格存在相同类似之处,由于时代久远,那个距今1200多年前的文化互通世界的很多细节已无法考证。笔者计划对这一系列风格加以梳理,今后另外行文进行探讨。
概括性的回看那烂陀艺术的辉煌时期,8~9世纪的东北印度在帕拉王朝治下国泰民安,新的文化艺术创作如海潮般汹涌澎湃,各种文化艺术争相竞放,他们之间可能不是简单的主次或先后关联,也许正像多罗那他所言,是提摩那和毕钵罗父子二人创造的艺术在各地的同时绽放。
9世纪 准提菩萨坐像 合金铜 嵌银 高33.5厘米 那烂陀遗址出土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
1327年,远道来自那烂陀的指空法师在大都获得元顺帝及太子的召见。“后赴高丽,于宝凤山创华藏寺,营建十二年始成”,他为《楞严经》补绘据传来自那烂陀寺的插图,还将其自印度请来之“祖师像、贝叶经”等安置寺内,“远近道俗风从,蔚成一大丛林,高丽禅观,因其再兴”。这是史书中最后一次有关“那烂陀”信息的记载……
12世纪末叶的毁灭性侵袭将包括那烂陀在内的诸多佛教寺庙及佛教艺术毁于一旦,给我们今天对这些久远的文化重新挖掘和科学系统定义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然而,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同路人加入进来相互扶助,这个过程一定是喜悦而漫长的。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8期《那烂陀——佛教艺术的盛大华章》
作者:刘钊
1.文章《『巴特纳』巴特纳公司》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巴特纳』巴特纳公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