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拍卖馋哭网友

2023-03-12 21:43 21次浏览 运动

[事件介绍]

南宁三媒店每年租金173万韩元

3月11日,南宁三媒部经营权拍卖现场地图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吸引眼球的是173万韩元/年的交易价格。

“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看热闹之余,网友也为经营者算了一下账。

“扣除周末和寒暑假,平均每天将近4万的营业额才能保本。”网友“快环外一小民”分析说,按日用品20%的利润计算,小卖部一年的营业额要700多
万元才能平本,加上人工水电等开支,营业额需达到七八百万元。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天至少需要消费10元以上。

网上流传的这一消息,是否真实?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证实,其实早在3月2日,南宁三中二食堂小卖部公开竞拍招租的公告就已经发布。

3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致电公告咨询热线了解到,该小卖部的招租竞拍活动已于当天上午举行,“不过数据还没传送回来,其他信息属保密范围”。

随后,记者联系上一名亲历竞拍过程的商业人士。据该人士介绍,173万元的竞拍价是真的,一共有8名竞价人参与竞争,大家用的是电子竞拍器出价,50万元起价竞拍,加价1次最低1万元,最后,经过44轮的竞价后,以173万元成交。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竞拍者事前就评估分析,最终的价格会达到150万~160万元/年,173万元的最终竞拍价与估算的相差不太大。此外,有消息称,几年前这个小卖部的年营业额就达到500万元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位置,拍出这个价格不算太夸张。

校园小卖部拍“天价”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直以来,得益于校园的封闭式教学以及学生集中的消费方式,校园内的小卖部都鲜有亏本的情况,并不是小卖部营销方式有多好,相反,是稳定的顾客和独家经营的模式让其赚得“盆满钵满”,如此看来,校园小卖部能够拍出173万元1年的成交价并不奇怪。

话虽如此,这样的数字背后实质牵扯着诸多利益输送,极具商业化的核算模式能让商家喜笑颜开,那学生呢?这些稳定的顾客就非要被计算在此类成本中吗?确实,商家在计算过成本之后参与竞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表达的是:能不能给学生在小卖部和校外商家多一层选择?

对于处在弱势一方的学生来说,面对校园内商家的独家经营,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如果是正常或者良心经营还好,但若遇到无良商家,学生的权益保障就很
难说了,因为校区封闭教学,学生就只有单一消费,例如成本很低的矿泉水、方便面、文具之类的商品,属于学生的必需品,可往往就是这样的固定消费模式,会让
学生没有选择。

假设一桶方便面在商家进货前批发价格是2.5—3元,但是在校园小卖部里,大多数会卖4元或者4.5元,当然,价格不全部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商家
的利润大约就有四五成,而如果遇到涨价的情况,学生虽然会质疑这样的商品价格是在“坐地起价”,但是也不得不在这里购买,于是就给了校园内的商家底气,因
为他们深知,自己是在“垄断经营”。

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校方也可以站出来义正言辞的为学生做出承诺,保证校园内的商品价格是在合理价格区间内,但是这样的承诺说服力又有几何呢?对于封闭教学区的商品销售,人人都知道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小卖部的经营是否在“坐地起价”,判定权还是在学生手上。

同样,你可能会说我这样的举例是在以偏概全,但是对于那些熟悉校园生活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地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绝不是无中生有,小卖部拍出“天价”,本质上还是有利可图,不然谁愿意拿着钱去干一些亏本买卖呢?

所以,校园小卖部173万元/年的成交价,虽然能让商家欢喜,但也能让学生忧心,因为这背后的利益诉求实在是太多,垄断式经营的优缺点一目了然,试问:如果校园不是封闭教学,去小卖部买东西的学生还会有多少?

校园小卖部竞拍,“拍”出多少潜规则

从南宁三中小卖部竞拍事,笔者不禁想起网上流传的一篇《檄小卖部文》,“一粥一饭,得之不易……十块两块,肆加克扣……怜之作态,哀之商贾,一语未
发,颜情不作。然余遗之以斤币,君赠余以腐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中学生。因为校园小卖部卖过期食品、胡乱扣钱等丑态,逼得学生发文声讨,并引发了
网友热议。回到上面的新闻,在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竞拍行动中,公众似乎也看到了校园小卖部背后一些或明或暗的潜规则,不免心生疑窦。

一者,校园小卖部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到底谁可参加竞拍?据悉,南宁三中是封闭式学校,就读的学生“非富即贵”。竞拍如此“风水宝地”,享受独家经
营,可谓“商机无限”,想想都让人“心馋”,但决非谁都可如愿。从报道来看,竞拍者只有8家。那么,他们是如何参与进来的,“体制内”有没有人,会不会是
名义上的“竞拍”暗地却早已形成了“同盟”,这值得追问。

二是,校园小卖部年租金173万贵不贵,有没有利润可赚?有消息称,几年前这个小卖部年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万元。一家连锁超市的管理人员说,学校
消费集中,商品销量可观,并举例称“一小学小卖部只有18平方米,年租金也达20万元”。问题来了:这些利润的获取是不是就正当了?天价租金之下,会不会
出现《檄小卖部文》中“十块两块,肆加克扣”的情形?

三是,校园乃圣洁之地,学校究竟该如何监管小卖部?年租金173万的投入,商家不会做赔本买卖,巨大的消费刺激和独家垄断之下,他们会不会滋生一些
“花花肠子”?显然,学校对小卖部的监管须下相当的气力。如果仅仅满足于收租金,容忍小卖部的“猫腻”存在,“余遗之以斤币,君赠余以腐饮”,那么对学生
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纯净的校园会不会受到污染?

有网友称,学校“抢劫”小卖部,小卖部“抢劫”学生。在笔者看来,这道出了这场校园小卖部竞拍背后更为玄妙之意。倘若公开公正地邀请当地最有诚信、最富盛名的超市加盟学校的经营,在精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再辅以严格的监管,何尝不是多赢之举。

【启示与思考】

对于稀缺的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方式,确实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取得效益最大化,更主要的恐怕还是提高了拍卖的透明度,其公平公正性不言而喻。

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拍卖大多是收藏品,抑或是各种房产与汽车等等,经过多轮次竞价,场面十分火爆,最后的赢家往往要高出竞拍低价的数十甚至数百倍才能竞得,这或许就是拍卖的魅力所在。

就学校的小卖部而言,不宜采取竞拍方式,尽管学校里的学生很多,也有很大的消费空间,但是千万别忘了,很多学生表面上看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某些家
境优越的学生也会高消费,但是他们花的每一分钱基本都来自于父母,换言之,小卖部赚取的钱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父母,在公众惊呼上不起学的今天,学校理应
更多地替学生着想、替家长着想,降低他们的求学压力与学习成本,而小卖部是给学生提供服务的地方,自然也应尽可能地降低商品的成本,让学生们消费得起。

市场经济环境下,只要拍卖竞价程序没有问题,小卖部的成交价再高也合乎规矩。只是,从校园环境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就不难发现,封闭式的环境必然导
致小卖部在校园内部占据市场的垄断地位。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作为逐利者的小卖部经营商,自然要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获利。而缺少了竞争对手,校园
内的商品销售再无公平竞争可言。学生不应该成为被盘剥的“小绵羊”,作为校方而言,绝不能因为天价租金就弱化自己的校园管理责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