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大战,帽子戏法,黑马,短刀,你知道我们常用的这些词的起源吗?

01

德比通常被我们用来描述同一个城市队之间的对抗。例如上海德比、广州德比等。

德比原是指英国小城德比郡(Derby),英国赛马之城,同时也是赛马最重要的产地。1870年,英国德贝伯爵(Sir.Derby)创立英国大赛马会之后,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三会在伦敦附近举行赛马,这一天也被命名为德比日(DerbyDay)。

而参赛马匹大多来自德比郡,这些来自德比郡的马匹之间的比赛被称作“德比大战”。这就是德比一词的起源,随后德比被引入了其他体育比赛领域中,特别是在进入足球领域后,德比一词迅速流传开来。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德比大战

代表过去——米兰德比

代表现在——西班牙国家德比

代表未来——曼彻斯特德比

02

帽子戏法?究竟带的是什么帽子

一场比赛独中三元常被称作上演“帽子戏法”(hat-trick)。那么常说的帽子戏法究竟带的是什么帽子呢?答案是板球。1858年,英国板球选手HH·斯蒂芬森连续3次击中门柱得分,他出色的发挥获得了一顶帽子作为礼物。这便是帽子戏法的由来。

而之所以选择帽子作为奖励,一是源于脱帽是板球自诞生以来便存在的礼节,而帽子自然成为了尊重的象征,二是源自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其中一位制帽匠可以出神入化地用帽子来变戏法。于是英国板球协会便借用其意,用帽子戏法形容一名球员出神入化的技艺,并用帽子作为奖励。

至于帽子戏法一词如何流入足球圈,那就要追溯到一位远古大神——贝利。1958年世界杯半决赛,贝利独中三元,一己之力击溃法国队,在《贝利自传》中单独一个章节对这个壮举进行了描述,并取名“帽子戏法”。

随着时间推移,帽子戏法已经不单属于体育圈。1979-1987年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连续三次赢得大选!美国《时代周刊》将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称之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帽子戏法”。

神奇的帽子戏法

点球不进帽子戏法——帕勒莫

1999美洲杯,阿根廷0-3哥伦比亚。阿根廷曾在半决赛中获得3粒点球,但帕勒莫鬼使神差连续罚丢,疯子,名不虚传。

任意球帽子戏法——米哈

1998意甲,拉齐奥5-2桑普多利亚。拉齐奥左边后卫米哈伊洛维奇三次任意球破门,至今,无人可以复制。

黄牌帽子戏法——西米奇

2006世界杯,克罗地亚vs澳大利亚。主裁波尔在第62、90分钟对克罗地亚球员西米奇出示黄牌,却忘了将他罚下…直到第94分钟对他出示了第3张黄牌,才想起将他罚下。这一神迹恐怕无人可以复制。

03

黑马,足球圈的文艺青年

不被看好的一方,最终脱颖而出,赢得胜利。通常称他们为黑马。

黑马一词源于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年轻的公爵》(The Young Duke,1831)。该小说有一处对赛马比赛的精彩描写,比赛刚开始,两匹夺冠声最高的良种马一路领先,眼看其中一匹胜券在握,全场为之狂呼。不料在最后关头,一匹不起眼的黑马忽然从后面奋力追赶上来,风驰电掣般地把两匹良种马甩在后面,领先抵达终点。从此,黑马一词不胫而走。所以黑马就用来比喻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1992丹麦童话

1992欧洲杯,丹麦预选赛中失利,失去决赛资格,却幸运获得了替补参赛的机会,最终舒梅切尔与劳德鲁普率领丹麦队先后击败荷兰与德国,神奇夺冠。

2004希腊神话

公认的弱旅希腊却在雷哈格尔的带领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他们先后淘汰西班牙、法国与捷克与东道主会师决赛。并且在东道主数万球迷的注视下夺走冠军。

04

单刀赴会?门将有话要说

比赛中,一对一面对门将是难得的破门机会,往往将这种机会称作单刀球,而单刀球其实是对单刀赴会的简称。

1986年世界杯,丹麦6-1乌拉圭,劳德鲁普直塞,艾尔克伊尔面对门将破门得分,当时担任解说的宋世雄老师称之为“艾尔克伊尔单刀赴会”,这也是“单刀”第一次出现在足球解说中。此后刘建宏等后生便将这种球简称为单刀。

单刀赴会原指鲁肃与关羽荆州对弈之时,鲁肃为维护孙刘联盟,邀关羽赴约。部下担心蜀军部下鸿门宴,但鲁肃坚持以大局为重,佩单刀赴会。

这本是描述英雄气概的词语,但单挑门将,往往是前锋获得的破门良机,进球是“正常情况”,而不进则经常被人吐槽。而门将面对单挑,往往是处在不利的一方,做出精彩扑救往往能影响甚至决定比赛的进程。

如此说来,门将的形象是不是更贴近单刀赴会中的主角?

那些难忘的单刀赴会

巴神的世界你不懂

当巴洛特利面对卡西,所有的西班牙球迷都已屏气凝神,而他却停下来思考人生…

2010世界杯决赛

斯内德送出直塞,一直发挥出色的小飞侠却在卡西面前错失了杀死比赛的机会,荷兰队只能无奈接受无冕之王的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