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忙碌的城市白领在阅读上有更多的选择。语音书是其中之一,也是网络音频平台的必要内容之一。

8月21日,网络音频平台蜻蜓FM在上海举行“天声计划”活动首期签约仪式,这是为素人群体专门打造的主播选秀比赛,选手就百余本经典出版物及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有声演绎,经由用户投票和导师评审最终与蜻蜓FM签约,成为新声主播。据了解,活动开启一个月内,有3000余名用户上传试音作品近万份。

网络音频行业曾经历过有声书版权的激烈竞争,如今已渐渐回归正轨,各个平台呈现出自己的运营方式。蜻蜓FM在2014年并购有声小说版权方央广之声后,以此为基础规模化培育有声书主播,至今已拥有一支300人的音频内容制作团队。

如今,蜻蜓FM已上线的10000本有声书中,半数以上为平台自制,经典作品如《盗墓笔记》的节目播放量已超过60亿。

此外,在知识付费风口兴起之后,网络音频行业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头部KOL能更好推动行业得到认可,但更广大的内容生态仍需要腰部主播来支撑,因此PUGC顺势成为扶植素人的一种主要策略。

界面新闻对蜻蜓FM COO肖轶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有声书的发展近况、“天声计划”与PUGC的关系,及其对于平台的真实意义。以下为采访实录,界面新闻略作编辑。

界面新闻:有声书的版权归属哪一方?

肖轶:版权这方面,音频平台有三类合作方法:第一类,平台采买文字版权并寻找配音演员录制,按时付费,音频版权由平台所属;第二类,与已经制作成品的工作室合作,平台进行采销和分成;第三类,文字版权方(如纵横)以较低价格提供版权,平台承担录制费用,形成的音频版权由双方共享。

现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盗版问题,比如有人付费买一部有声小说,然后拿手机翻录。我们平台不允许纯粹的UGC内容进行商业化,因为不清楚主播是自己录的还是盗录,音频行业必须用耳朵听,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全自动、大批量对音频进行监测。

蜻蜓FM坚持跟专业的CP(内容供应商)、SP(服务供应商)合作,用合同、商业法则拿到优质的内容,我相信有一天UGC会打开,但是监管和防盗变得很好,否则会出现作者和版权方的权益受侵害。

界面新闻:这个领域现在还没有法律诉讼的案例?

肖轶:还是有大量的案例,企业维权基本可以成功,个人维权相对很艰难。这个事情和大概5、6年前中国视频网站做UGC上传是一样的,电视翻录上传到网站,这个很难防,现在国家管控越来越严也强调版权合法,一旦出现违法成本非常高。

蜻蜓FM严控UGC,现在只做PUGC,包括一些自媒体、大V或者个人工作室,本质上用商业合同约束就好办,因为可以追溯。蜻蜓FM目前不开放纯粹的UGC,同一内容提供给用户的必须是最好的。

第二件事情,我们会培养更多的人主动参与PUGC的创作,拿出更好的内容,我们平台花钱买版权,买好之后把这些播送、创作的资源和版权对接起来,再用平台力量创作更多的作品提供给消费者。本质上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对所有主播开放,但前提是技术手段要足够健全。

界面新闻:“天声计划”里面有很多学生,但他们的作品并不太出名,一开始选择的时候会比较有激情,如何保持下去?

肖轶:对的声音是有讲究的。这里说的“对”,不是对的意思,是契合的意思。文学作品中,打开这本书画风不对,可能就理解不对,声音也是一样。今天让声音去创作文学作品,首先这个声音一出来是带有情绪,那么会有情感、场景性,这个场景合不合书的画风,和是不是大牌没有关系。比如,让一个很有磁性的男声配热血、中二的角色就不对,但反过来说,一本很有情感、有沉淀的书,让年轻人来配也不对。所以书本身就有所蕴含,声音也是一样,这两者如果按照人类讲法就是三观合。

界面新闻:未来对这样不太有名气的主播还有什么培养计划?

肖轶:我们培养主播培养不仅是做音频节目,也有可能选送视频节目主播。比如最近有一档开学季的文学节目叫做《一生之书》,也是腾讯视频的节目,蜻蜓FM是独家音频合作伙伴,会跟实力文化深度合作做衍生节目。

从主播中挑选出优秀的主持人来为《一生之书》做衍生节目的计划,就是主播和艺人的上升通道。不仅仅只是音频节目,优秀的广播剧、影视作品都有可能从主播艺人团队中选送人才进行输送。有些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作品,想专注读书和书籍配音也没有问题,还有一些人愿意做直播,喜欢和粉丝互动,就可以开直播间做直播专场,通过付费直播也可以健康地持续。

界面新闻:刚才提到的主播艺人团队是什么?

肖轶:从“天声计划”开始签约、在蜻蜓FM专门注册作品的这些人将作为可培养对象,有专门的团队支撑和服务,会用平台资源进行扶持。扶持方法可能多种途径,对不同人设立不同的需求,也可能会有艺人或者主播以后成为大咖。

我们现在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还没有到艺人部这样的规模,但这其实是我们的期望。要把整个行业生态做大,一定需要一些意见领袖,走到前面的开拓者,如果不支持开拓者,实际上对行业是不健康的。平台不是让开拓者自己披荆斩棘,自己流血养活自己,而是要输血支持他,他健壮了之后会将行业带动起来。

界面新闻:目前天声计划签约主播的体量在什么样的规模?

肖轶:第一期大约签500人,具体要看整个评审团包括内部负责这个业务部门的评选标准,基本上没有给他们制定硬性的标准,我希望给他们一个基线,比如说每个主播达到的基本素质,也可能有潜力值,会有多个维度评估,并不是单纯的说有优秀作品就可以,因为主播创造能力也有周期性。

界面新闻:之前平台签约了10万个主播,和现在的500位主播概念和性质有区别吗?

肖轶:还是有区别,原来的主播是泛生态的,就类似滴滴普通司机,而这次签约的更类似专车司机,约束更大、支持更多。签约主播要有固定工作的要求,每年要有多少播出的任务,完成什么样品质作品,不能完成可能会降级,做的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责任权利是平等的,获得更多权利要付出更多的义务。

界面新闻:音频业态收入上限和下限是什么?

肖轶:音频主播的上下限,音频主播和视频主播上限差的很多,音频平台的泡沫少一点,相对比较真实。成绩比较好的音频主播,过上社会的中产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混的不好的没有收入也有可能。音频行业稍微健康一些,视频行业是强烈聚合和投入,真正的视频行业中,100个主播可能有一个人挣99份钱,剩下的99个人挣一份钱。

界面新闻:除了“天声计划”之外,蜻蜓FM有没有更常规的主播培养计划?

肖轶:有的,“天声计划”更多是面向招募、面向海选,我们还有一些针对最头部的大咖和艺人的签约计划,头部艺人要选用的合作方法就不一样了,不能采用同一个策略,对我们来说“天声计划”更多是接地气,给所有有志于做主播、做配音并借此参与音频生态的人,不分出身、只拼实力的入口。

界面新闻:你们如何看待同主播签订独家合作计划?

肖轶:签独家是商业化设计,从素人主播成长成成熟主播,实际上有很漫长的学习过程,也许就像在街头的唱吧小隔间唱的很好听,不代表可以上歌唱大赛,不专业和专业差很多。

在平台录音很难,我现在说话好像很流畅,但真的打开手机开始朗诵或者念一些作品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紧张,达到专业水平其实需要很多技巧,如果在广播剧中进行演绎和表演,还要有情绪爆发点,非专业的一下就被碾压掉,就像被隔壁的演员压倒。

我们希望能够请一些优秀的人来传授经验,包括大学老师、专业配音演员或者是这个领域的大咖。我们给素人一个平台只是给他一个机会,有没有真的让他成长,还要准备一些工具,或者说是一些引导者,最后才能让他们变成传播者。如果成长比较顺利,可能会对平台依附感更强或者合作契合度更强,这是我们想看到的。

界面新闻:蜻蜓FM对于大小不同体量的主播的扶持策略有什么不一样?

肖轶:世界上的资源永远稀缺,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资源如何倾斜来自于对主播发展潜力的判断,这件事有专业的团队来做。我们做主播经营的人很多是来自于视频行业,甚至包括电视台、影视公司在内的传统媒体行业,他们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

我们会把这些经验带到行业里,针对行业特色去创造一套针对音频行业的主播、艺人的培养方法。这套方法首先在逐步优化,其次也在遵循自由分配原则,说穿了就是优秀的人可能拿得更多,不行的人就会被淘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