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执教的英国教练乔戴维斯写了这篇文章,谈论了足球青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前景。

如果你曾经当过一名教练,或你曾经是一名家长或者球员参与过青少年足球的话,你也许经常会在周日下午的公园球场看到这样一幕:教练在比赛中焦躁的跑来跑去,大声呼喊指挥,好像他就是下一个瓜迪奥拉。而家长指指点点,不停的给场上可怜不知所措的孩子这样那样的建议。而晕头转向的小孩则在激动的家长和激情的教练之间惶恐不安,为的只是拿到一场所谓的完美的胜利。

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的的确确正在发生着,对于这些足球场上最纯粹最微妙的足球小爱好者,这样的青训无疑就像是一剂毒药。作为一名青训教练或者家长,在脆弱的小球员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常常忘了,他们还只是孩子而已。

只是孩子而已

作为一名教练,我们职业生涯都会有感到内疚的时刻。在训练课和比赛中,我们都接触过不少的球员,每一个球员我们都能发现他们作为职业运动员的特质。在10岁以下的球队中,我们看到拥有出色传球技巧的小吉米,很自然的就把他和一些中场大师例如斯科尔斯和杰拉德联系在一起。这完全没问题,给予一个球员这样的激励没错,但是别忘了,小吉米只有9岁而已。

一名乐观的教练看到一名球员的潜力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当把这样的潜力变成不现实的期望时那就是一件坏事。尊重一名天才球员的自我发展规律才是最重要的,但很多教练恰恰忘记了这一点。很遗憾,在台湾我曾目睹过很多这样的事例。当一名小球员传球失误或者触球失误时,教练就对他严厉斥责,这在整个足坛的青训场地上很常见,但其实这与拔苗助长有何区别。

我曾有幸有机会训练来自不同文化、种族以及社会背景的孩子们,其实你根本无法要求他们的表现总是连贯的,而且你需要明白他们犯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足球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不只是孩子,我们都会犯错,在我们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犯错也是相当重要的成长经历。但是在当今的足坛,在世界上的很多职业联赛中,成绩是至高无上的。每一周世界各大媒体都聚焦着球队的成绩、战果,传闻鼓吹着某个教练又要下课。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显而易见。而这显然也影响到了青少年足球这片净土。

教练和家长都渴望他们的球员和孩子拿出最佳表现,这并没有错。但是这样的渴望带来了最直接的负面影响——赢球成为了他们的终极目标。伦敦的一名年轻教练波尔•何塞普去年曾在《卫报》发表过这样的评论,“很多教练带着的是成人的心态,他们关心的就只是赢球赢球赢球。”在职业足球中,赢得三分和奖杯体现的是一支球队的勃勃野心,而青训则应该是另外一回事。

在巴塞罗那,他们驰名世界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小球员的成长计划渗透着三个主要目标。根据重要性,他们优先强调的是体育道德,其次是创造力,最后才是成绩比分。在这样的框架下,他们培养出了如此多的优秀球员,并且现在还在为足球场输送人才。

在周日早上的公园球场,我们的所见所闻与拉玛西亚的理念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在现在世界足坛大大小小的各个角落,都在重复着周日早上公园球场的那一切。我们可以这么说,青少年足球根本无所谓输赢,一个7岁的孩子赢得一场业余足球联赛有什么好重要的?对他们而言,足球是促进身心健康和激励成长的有趣运动,而赢球不过是额外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副产品,仅此而已。

激励型教练

在台湾,我有幸曾遇到并接触过不少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足球理念的教练,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随和而友善,但即便如此,在我这不长的职业生涯中,还是见识了很多值得质疑的行为。

他们对比赛胜利的要求几乎都达到极致,赢球似乎是他们天生的追求。台湾教练忽略了他们作为青训教练的最大职责:成为一名激励者。关于如何激励球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在青少年足球中有一点是肯定的,激励总是正面积极的。对一名球员大吼大叫,指手画脚,发表消极言论是不会促进他进步的,即使有进步,那种在压力之下的短暂进步也很快会被他抛之脑后。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他们是极其脆弱的生物。怒气冲冲会给他们徒增不必要的压力,在足球场上,压力还会影响他们处理失败和挫折时的方式方法。足球是一项美丽的运动,它教会我们如此多的生活技巧,如此多处理压力和失败的积极方式,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将此铭记于心的话,那么教练所做的就是在球场上给他的球员上一节成长之课。比赛是责任是特权,但绝对不是苦差!

棋盘上的棋子

那些深受“不惜一切代价赢球”理念影响的教练有时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有时是希望球员成功,但是这样的观点常常会让他们的执教方式产生一些不利后果。这样的教练他们希望控制球员的所有方面,他们将足球视为一场象棋比赛,球员就是棋盘上的棋子,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决定随意移动棋子。这样的后果就是,训练演习成为呆板、无聊的重复,而球员的表现也变得程序化,毫无创造性可言。在青训球队中,对于年轻的小球员而言,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在此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巴萨的青训,他们对球员的创造性着重强调。我也一直相信足球是有艺术属性的,一名拥有其独特风格的球员可以在球场上展现他的个性。而教练则有责任鼓舞激励球员发扬自己个性。有创造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足球本来就是有趣的,无灵感何来足球。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如此严格的要求下一代一板一眼,阻断他们成为球场艺术家的那条大路呢?一个激励型的教练应该是可以为球员设计挑战课程,而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 来解决问题。球员不是机器人,不应该为他们编写好固定程序。

在很多的青训体系中,那些不符合或者不适应这种程序训练的孩子常常受到冷遇,他们被教练认为是不够出色的那一类小孩。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导致他们最终离开足球这个领域,而这也会对其他的球员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在渴望创造的时候望而却步。我曾经就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形,当一名球员不受教练待见的时候,他的队友也会对他产生排斥,在球场上不会传球给他,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耐心

我们常常教导我们的球员,要达到职业比赛的水平,就必须不停的练习练习练习!这的确没错,但是每个小孩的发展都会有特别的不同的曲线。像肌肉发展,身高,体重和运动能力大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年龄段,小孩子的运动发展也不同。我曾见过在U7年龄组的小孩子连控球都不会,但是到了11岁的时候,他成为了球队中最有天赋的小球员。

所以,所有的青训教练都应该明白现阶段在你球队中表现不佳的球员,在未来并不一定还是如此。不过如果他遭受冷遇和排斥的话,那他肯定无法提高。在青少年足球中,参与度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小孩子都不应该受到冷遇和排斥。

教练还是猎头?

对于一名青训教练而言,如果看到自己通过各年龄组带上来的球队取得成功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得意的事,但这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但是现在很少有教练这么做。尤其是在台湾,私人俱乐部和青训营的教练像猎头一样从公立校队中找到最好的球员(这些球员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训练),然后一周接受一次训练,就让他们努力的去赢比赛。这样做可以提升俱乐部的名气,教练也能获得经济利益,但是从青训的整体来看,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球队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技术最好的球员被招揽到一支球队中,他们常常对阵的是技术差的球队,这样一边倒的技术水平让赢球的一方提升了自信,也收获了成功,但是却很少遇到挑战。而输球的一方则会遭受很大打击,他们在场上几乎触不到球,在自信心上受到创伤。这样的恶性循环对青训而言毫无益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Viola

更多深度足球阅读,无节操段子,竞彩分析推荐,请在应用商店or微信搜索“足球控”。

(本文版权归足球控及原文作者所有 转载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