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甲的拍掉在球台

2023-02-28 10:41 35次浏览 运动

今天,我们俱乐部的成人馆来了标准职业选手、上海体育理工大学乒乓球专业二年级学生、全国甲A现役主力队员。

其实呢,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我们业余球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专业高手的比赛,但是这样观看的效果与现场观看还是有差距的,现场近距离观看更能清楚地看到他们打球的手法、身法和步法。

练球,正手近台快攻,他们手臂的动作很小,就是固定好板形,靠身体的转动击球,靠身体的重心带动击球,他们的击球点之所以打的准,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击球时的板面始终对着对方球台的一个点。

练球,反手拨,他们的手臂动作更小,主要是靠身体的重心,通过转体、展腹带动小臂和手腕向前向上发力,点打的准,弧线低,回过去带有一定的上旋。

正式比赛,第一个上去与他对决的同样是一个放假回家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称其为专业,也不能称其为业余,用半专业形容比较准确,之所以这样形容,他作为校队的第一高手,他们本来就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他们训练,而且他们的训练也非常系统。

第一局,双方互相试探,相互适应,双方都没有太发力,比分差距并不是太大,但是还是半专业的球友输了。

到了第二局,纯专业的球友开始全方位的进入状态,把弧线要素体现出来的准,速度要素体现出来的快、力量要素体现出来的狠,旋转要素体现出来的转,落点要素体现出来的变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半专业球友总感觉就差那么一点,比分很快拉开了差距,11:3专业球友再次胜出。

第三局,更是一边倒,11:1,专业球友再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比分,关键是半专业的选手球打的太循规蹈矩了,专业球友应对起来太舒服了。

第二场上了一位纯业余的球友,号称我们业余圈的大师,成绩不用说,地市级比赛肯定是前三名的水平,至于冠军也没少拿了。第一局,纯业余球友发球沾了大光,转与不转,侧旋、上旋发的是又转又低,并有长短和直线斜线的变化,专业球友很不适应,下旋球拧不过去,上旋短球回过去经常冒高,被业余球友扣两个大角一板扣死,虽然业余球友也存在吃对方发球的问题,但总体接发球的质量比专业的球友要好,谁也没有想到,业余球友竟然11:7胜出。

看得出来,专业球友也吃了一惊,身上开始冒汗,不过他系了下鞋带,喝了一点水,很快平静了下来。

第二局,专业球友开始改变接发球的方式,强烈的下旋球不再强行拧拉,而是采用搓或摆的方式让对方主动上手拉起来,而他快速退台,打防守反击,反拉对方的回球,这一招果然有效,只要是业余球友拉过来的球角度不是特别大,他都能发力反拉过去,比分交错上升,几度平局之后,专业球友以11:9获胜。

第三局,专业球友彻底放开,业余球友发过来的强下旋球,他采取拧拉的方法,不再下网,业余球友发过来的不转球和上旋球,他采用挑打和弹击的办法击球,而他发球的时候,配套的进攻套路全部使用出来,这下业余球友连招架之功也没有了,很快以3:11败下阵来。

本来还有几位业余球友要上,只是专业球友有急事被母亲接走了。不过看了这两场比赛,仍然有很多的感悟。

一是专业球员他们打球那是真的用身体打球,无论是制造弧线、制造旋转,还是发力击球、快速回击和打落点,都是靠身体重心来引导,打球时身体各部位非常协调。

二是步法运用合理,上步,移动,后退看起来如行云流水,每每在击球前,身体大都在最舒服的击球位置。

三是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发死力,而是在确保上台的基础上,只是发六、七成的力,当然虽然他们没有发全力,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来说,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旋转已经超过了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

四是正反手之间、各项技术之间的衔接非常流畅和合理,球拍在他们手中,就像是我们球友使用筷子,想怎么着就能怎么着。

五是他们有高度的战术素养,在回击每一个球时,后续的回击手段仿佛就是他们事先设计好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打有准备的球。

六是他们制造上旋的能力非常强,无论是反手,还是正手,他们主要得分的手段就是拉球。

乒乓网 西窗烛 2016、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