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sa球员」daniel sousa

2023-02-28 06:00 27次浏览 运动

在《冰与火之歌:后腰发展史》中,我们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优秀后腰。

如果我们把这部后腰发展史看成是电影进化史的话,那么我们在经历了不熟悉但颇有传奇色彩的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之后,逐渐进入了我们越来越熟悉的数字电影,甚至IMAX巨幕电影时代。至今,许多和笔者一样的80后球迷都会感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足坛是个英雄辈出、充满激情和传奇的足球大时代。其实,对于后腰这个位置来说,也是如此。

(图)从照片的色彩和质量就可以品味出后腰发展史的漫漫长路

【“挑水工”也有春天】

当荷兰三剑客和德国三驾马车慢慢老去的时候,9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足坛也被一种极度的功利主义所占据,绝大多数的后腰都是拼抢凶狠、盯人严密、体力充沛的防守型中场,典型代表就是1994年巴西队的邓加(Dunga)和98年法国队的德尚(Deschamps)。

(图)1994年和1998年世界冠军队的两位后腰队长球风出奇相似

总体来看,邓加和德尚风格是颇为类似的:跑动积极,传球不追求杀伤力但却很少出现传球和控球的失误,往往是球队的队长或者领袖。他们俩和意大利球星阿尔贝蒂尼(Albeitini)一起塑造了一种新的后腰类型:“中场节拍器”。他们或许没有创造力的传球和高效的后排插上能力,但他们好像冰山一样伫立在中圈附近,掌控着大局。只要球交给他们,他们就会将比赛纳入到本队喜欢的节奏,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当然,这三人当中,邓加和德尚的防守更好,阿尔贝蒂尼的组织能力稍强。

(图)阿尔贝蒂尼是当时最朴实无华的“中场节拍器”

客观的说,在上世纪90年代,球迷还远不如现在专业,各类战术文章也远不及现在普及。所以,这类战术作用突出、但球场表现不甚出彩的球员在90年代绝不是球迷的宠儿,或者说他们往往受宠于主教练而冷落于球迷。即使是他们的队友,有时也不免会轻视他们。坎通纳就说:“德尚之所以获得成功,只因为他总会付出100%的努力,但无论怎样,他都只不过是个挑水工(water-carrier),他在场上的工作只是将球传给更有才华的球员。他那样的球员满大街都是。我并不羡慕他”。

(图)坎通纳曾公开“鄙视”德尚的球风

但是,作为这类球员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可以将超强的防守卡位及铲抢能力、拼命三郎般的勇猛作风、无可挑剔的勤勉态度、无人能及的充沛体能,以我为主的节奏把控能力发挥到极致,成为那些才华横溢的巨星身边不可缺少的“夺冠拼图”。乌克兰名帅洛巴诺夫斯基的得力助手泽伦索夫曾经说过:“每支球队都需要一个把队友们联系在一起的球员,也需要一个破坏这些联系的球员”。

【后腰四大“才子”的花样年华】

当然,提到上世纪90年代的后腰,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说他们都是冰冷如山的“挑水工”。同样出生于70年前后的雷东多(Redondo)、瓜迪奥拉(Guardiola)、保罗-索萨(Paulo Sousa)和罗伊-基恩(Roy Keane)、可谓是当时足坛最艳丽的“后腰四大才子”,他们都才华横溢,同时各具特点。

(图)90年代中期后腰位置最具才华的四大“才子”

代表着“优雅”的雷东多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后腰,甚至有人认为他被高估了,但是他绝对是球风最为华美和飘逸的后腰。他在后腰位置很少用身体进行激烈的对抗防守,多数是采取恰到好处的上抢和绵里藏针的精确抢断。而在进攻端,他则习惯用短传和自己的跑动串联球队进攻,传球成功率非常高。至于那个对阵曼联时的神奇过人助攻,已经被太多集锦反复播放,笔者至今还不相信这种绝妙而飘逸的过人是一名后腰的杰作。

(图)阿根廷王子雷东多的“惊鸿一过”

代表着“指挥”才华的瓜迪奥拉是巴萨传控足球的坚守者,虽然他本人的成就并不算顶级,但是正因为他对传控风格量的积累,才有了后来哈维和伊涅斯塔的质的改变。瓜迪奥拉是个冷静的指挥官,有时甚至觉得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对于传球成功率的追求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境地,他比阿尔贝蒂尼这样的组织型后腰更多一些灵气和艺术气息,因此被誉为“中场钢琴家”。

(图)瓜迪奥拉退役后也成为世界级主帅,其“指挥”天赋继续彰显

至于保罗-索萨,这个本可成为巨星,但却被伤病毁灭的技术型后腰,代表着“高效”才华,是葡萄牙黄金一代的攻防枢纽。他防守比雷东多更硬朗,跑动更积极,而且也同时具有队友鲁伊-科斯塔那样迷人的创造力,他连续两年作为绝对主力代表两支不同球队夺得欧洲冠军杯,至今无人能做到。只可惜,他遭受伤病折磨的时间可能比他健康的时间还要长。

(图)保罗-索萨有着不亚于鲁伊-科斯塔和菲戈的天赋

说基恩是“才子”或许会有争议。但看似工兵的他,其实充分继承了罗布森的衣钵,虽然同样是硬汉,同样以防守为主,但他和冰山似的邓加和德尚的气质完全不一样。无论从脾气到球风,基恩都好像一团火焰,不停地燃烧着。他和同时期的“野猪”戴维斯(Edgar Davids)一样,不仅善于防守,也能投入进攻,脚下粗而不糙,小技术很出色,常有出彩的惊艳表演和充满想象力的发挥。他们其实也代表着一种“全能”的才华,同时也加速了现代足球全能中场的进化速度。

(图)基恩在进攻端的才华往往被忽视

【马克莱莱位置与魔兽争霸】

时间进入到2000年,正如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足球场上的位置也出现了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功能型球员”。这个时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无疑是后腰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著名的工兵型后腰:马克莱莱(Makelele)。你可以说他们只会防守,是足球战术的倒退,但是你更可以说,足球的进化的选择性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因为并没有多少人可以获得“Makelele Role”这样的专有名词赞誉。

(图)马克莱莱的比赛活动热图

他的确是工兵,可是确实将平凡的防守做到极致的“兵王”。尤其是21世纪头五年的马克莱莱,简直将防守提升到了极致的水平,堪称世界足坛的现象级后腰。无论是在皇马,还是切尔西,马克莱莱这种“龟缩”于本方40米区域的后腰都让那些足球专家大跌眼镜。英国前著名后腰保罗-因斯(Paul Ince)曾贬低其说道:“他或许是整个联赛最不会踢球的球员”。然而,带过他的教练和他的队友们却不这么看。齐达内就曾经说:“马克莱莱每个赛季可以为球队直接带来12个积分”。

的确,纯工兵型后腰不罕见,但好像马克莱莱这样始终坚守后场,时刻准备查缺补漏,甘于寂寞的功能型拦截后腰却至今几乎没有第二个。当他存在时,你或许感受不到他的光辉,可是一旦他离开,你就会发现,原本坚固的防线一下子就变得莫名的脆弱。伯纳乌的球迷不会忘记马克莱莱刚离去的阵痛和思念,切尔西创纪录的95个联赛积分记录了马克莱莱的功勋。马克莱莱就好像一个冷静的狙击手,永远坚守在远离灯光的某个区域,用他那敏锐的视角,将一个个天才创造的灵感火花扼杀在摇篮之中。或许他不创造“艺术”,但他却有终结对方“艺术”的天赋。

(图)马克莱莱将防守属性发挥到了极致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马克莱莱叱咤皇马的末期,远在亚平宁的加图索(Gattuso)终于借名帅安切洛蒂的战术改革之机坐稳了米兰的主力后腰。尽管这个时代最出色和最值得称道的后腰无疑是他的搭档皮尔洛(Pirlo),但如果没有加图索兢兢业业地为睡皮保驾护航,皮尔洛的防守和跑动短板肯定会钳制其卓越的组织能力。

(图)加图索是皮大师身旁最可靠的“保护神”

外号“猎犬”的加图索拥有比马克莱莱更大的活动范围,但是客观说,激情似火的加图索在位置感和拦截微技术上,并不能算世界顶级。然而,他的斗志,他的投入,以及他高超的学习能力,都让他成为一名值得历史铭记的拦截型后腰。在他职业生涯中后期,加图索的控球传球能力提高明显,将“糙哥”的名头远远抛在了身后。而他在米兰的接班人德容(Nigel de Jong),虽然也有不俗的抢断能力和彪悍的球风,但却不具备加图索的战术素养和足球智商,防守动作的合理性也不如前辈,所以始终无法进入最优秀的后腰行列。

(图)德容无法掌握好“粗犷”和“粗暴”之间的一线之隔

而当马克莱莱渐渐老去,足坛开始进入“又黑又硬”的“魔兽争霸”时代。埃辛(Essien)是第一个被赞誉为“兽腰”的球员,他一跃成为英超联赛中最具破坏力的中场。随后,蒙塔里(Muntari)、西索科(Mohamed Sissoko)、迪亚拉(Lassana Diarra)等体力充沛、力量出众、柔韧性和爆发力兼备,防守覆盖面极大的“新兽腰”开始展露头角。在他们最为巅峰的赛季里,这些追求身体对抗、下脚凶狠甚至凶残的兽腰都是中场的大功率绞肉机,是对方中场球员的噩梦。

(图)埃辛领衔的“又黑又硬”魔兽军团

更可贵的是,这些魔兽里,有些人还具有细腻的技术和统治攻防两端能力——亚亚-图雷(Yaya Toure)就是这样的球员。经历过巴萨历练的图雷在曼城时期成长为英超最全面、最出色的B2B中场,球风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图)全天候无短板:亚亚-图雷兼具力量、技术和意识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B2B中场】

在“兽腰争霸”时期,“兽腰”的拥护者们常在回味和争论,他们究竟谁才是最具破坏力的魔兽之王。类似的争论还体现在埃莫森(Emerson)、维埃拉(Vieira)、杰拉德(Gerrard)和兰帕德(Lampard)之间,他们究竟谁才是最好的全能中场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我们曾经追过的这些明星确实是当世最优秀的B2B中场。有专家甚至认为,这四位球员加上亚亚-图雷才是现代B2B中场的“起源”,以前的那些攻守兼备的中场,受限于跑动能力和覆盖面积,只能称其为OAD中场(offensive and Defensive)。这种观点有待商榷,但却从侧面体现了四人的技术特点和历史地位。

这四人里,如果再仔细比较,埃莫森和维埃拉,杰拉德和兰帕德分别更具有相似性,虽然四人都攻防兼备,但是前两者更为偏重防守,而后两者则注重进攻。而这两组后腰又恰恰分别在俱乐部(尤文图斯)或国家队(英格兰)成为队友,也正因为他们的相似,他们这两队巨星组合始终都未能发挥1+1≥2的理想效果。

(图)21世纪前十年最具天赋的四位全能中场

关于埃莫森,笔者是有很多遗憾和不甘的。如果你看过勒沃库森的比赛,会对埃莫森区域(Emerson)记忆尤新。德甲时期的埃莫森简直就是赛场的主宰,统治了两个禁区之间的所有区域。你经常可以看到他刚刚从弱侧补位,飞铲对方前锋单刀,然后10来秒后,就出现在对方半场,连过两人后送出绝妙的直塞给诺伊维尔。勒沃库森时期的埃莫森以其稳健的防守、出色的技术、绝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了球迷无穷的回味。

然而讽刺的是,当埃莫森转会意甲,先后效力于罗马和尤文图斯,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顶级后腰时,他却凭借的不是曾经的创造力和灵性,而是自我改造成一个稳健的抢球机器和“节拍器”。你几乎再看不到他带球过人,也极少有贯穿半场的妙传,他将防守和插上得分的艺术进化到了极致,却把艺术性丢在了德国的北莱恩。即使是在尤文图斯时期,他和风格类似的维埃拉搭档,组成世界上攻防最全面的中场,他也更多的拖在了维埃拉的身后,目送维埃拉叱咤全场。可也正是因为他的牺牲,埃莫森和维埃拉组合虽然也未至化境,但至少也发挥出当时世界顶级的战斗力。

(图)2005-2006赛季埃莫森和维埃拉组建了短暂的“万能中场”

反观英格兰的杰拉德和兰帕德,在各自俱乐部都是绝对核心,无论是球技、球品、态度、气质都是当世翘楚,举世无双。可是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引发了“双德”无法兼容的质疑。或许,当西门吹雪遇到叶孤城,两人兵刃相见后相忘于江湖,远比携手称霸武林更有吸引力。

(图)“双德”难以兼容或许是全英格兰球迷的悲伤

如今,好像比达尔(Vidal)这样更多更年轻的B2B后腰成长起来,他们的能力和魅力甚至更甚前辈,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激情和感动的球星们。

(图)比达尔不仅能拼善抢,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得分能力

【战火中的芭蕾】

记不清什么时候,是哪篇文章,有人说杰拉德和兰帕德是两柄霸王刀。我觉得这个比喻甚好。一来刀法大开大合,虎虎生风,简约直接;二来刀法至阳至刚,如火如雷。那么我们该怎么形容皮尔洛(Pirlo)和哈维(Xavi)这样的后腰呢?我觉得是“剑”。一来剑法绕指缠绵,细腻婉转;二来剑法至阴至柔,如冰如电。

皮尔洛和哈维是这个时代后腰革命中的一代宗师,他们不甘心只拘泥于做调控球队攻防节奏的“节拍器”,他们还要更进一步做球队的“司令部”和送出关键一传的“阴谋家”,用颇为轻描淡写、拈花微笑的方式就能杀敌于无痕。在逼抢、力量、雄性荷尔蒙越发充斥的现代足坛,这些后腰中的艺术家们却仿佛是“战火中的芭蕾”那样拥有与主流格格不入的优雅。

(图)两位当世最具艺术家气息的后腰:皮尔洛和哈维

当然,虽然同为艺术后腰的宗师,皮尔洛和哈维也是两个流派。前者精通长传输送,远距离一贯长虹;后者擅长短传推进,密不透风中见缝插针。无论是什么风格流派,他们的组织效率和直接助攻能力都比那些“远古组织型后腰”要更加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皮尔洛也好,哈维也罢,还是风格类似他们的阿隆索(Alonso)、伊涅斯塔(Iniesta)、法布雷加斯(Fabregas),他们都可以完全胜任古典前腰。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善于阅读比赛,捕捉稍瞬即逝的战机和空档,脚下技术娴熟,控球传球已臻化境。但现代足球高对抗和快节奏导致的前场活动空间空前狭小,古典前腰已经很难在敌人腹地寻找宽裕的指挥阵地。

(图)伊涅斯塔:当1 V N已结成为习惯

皮尔洛刚出道时被誉为“巴乔的接班人”,是意大利最有前途的9号半。可是后来变成最有希望的10号。然而,即使在前腰的位置上,皮尔洛依旧无法兑现潜力,直到他被创造性的后置在后腰位置上,并辅助以加图索这样的优秀功能型后腰,他才一跃成为世界级巨星。

(图)皮尔洛从9号半回撤到10号,然后继续移到后腰

而哈维和伊涅斯塔则是依靠巴萨成熟而高效的高位逼抢体系来弥补了个人防守的不足。对于这类后腰,我们只能怀着珍惜和膜拜的情愫好好印记下他们每一次高光表现。因为我们都知道,尽管我们公平的看待每一个球员的作用,但事实上,确实是“加图索”较常有,而“皮尔洛”不常有。

【后腰发展史:一段冰与火的传说】

足球是一项承载着厚重历史,不断书写创新和继承的魅力运动。在每一个位置上的佼佼者都宛如夜空中灿烂的星,虽然遥远,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刚与柔”,“攻与守”,“全与专”一直都是后腰位置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单一功能型球员也好,OAD中场也罢,又或者是B2B中场,后腰球员都因为这个特殊的位置而成为球队的“主动脉”。

他们有的激情四射,球风如火;有的冷静缜密,目光如冰。让我们铭记这些为推动后腰革命而努力过,闪耀过,甚至已经消逝过的名字,将更多的赞美、关注和宽容投射到那些正在成长的,不同类型的新生代后腰身上。因为无论风格是冰,是火,亦或是冰火交织,他们都在正谱写着一曲曲浑厚而史诗的“冰与火之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