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全民学编程,从娃娃抓起:美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篇,
”这话有些危言耸听,甚至这么说时我还带着些反讽心态,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让所有学龄儿童学习编程会有什么作用。但有一点我万分确信:现在出生的新一代,二十年后必然要与人工智能竞争各种职业岗位。
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已经成为公共话题焦点。这种焦虑源于一二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们,比他们的父辈更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子女未来将要面临种种挑战。不考虑其他制度因素,目前的挑战首先来自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一二线城市从全国各地吸引了大量最为优秀的人才,这些从各个省份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们曾经面对的主要是各省内部竞争,而他们的子女却要在具有同等经济、教育和先天优势的的人群中相互竞争,但鉴于高考招生的省份配额制度,大城市并不会因为聚集了更多的优质生源而提高招生名额。这意味着,这一代竞争胜利者们的子女很有可能在新一轮竞赛中被淘汰。由此,一篇分析上海高价学区房成因的文章估算,每年进入上海小学参加义务教育竞争的孩子中,只有10%能够考入一本,1%能够进入复旦交大。无论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推断逻辑并无错误。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大城市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资源投入上表现出的疯狂与紧张。
尤瓦尔·赫拉利。
然而,为未来做着种种理性规划的新中产们即便掌握了再多资讯,也无法预料未来究竟什么样。AlphaGo尽管战胜了所有人类围棋高手,但在大多数人心中也顶多带来科技进步神速的感叹,少部分人会因霍金等人的预言讨论“机器人是否会杀人”之类似是而非的问题。绝大多数对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真正挑战尚且懵懂无知。由于身处科技后进国家且媒体关注度有限,我们只看到了AlphaGo,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里还有许多人工智能发展的案例令人瞠目结舌。让我不厌其烦地引用一下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新著《未来简史》中列举的例证:
2014年5月,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香港创投公司Deep Knowledge Ventures任命一套名为VITAL的算法为董事会成员。VITAL会分析候选公司的财务状况、临床试验和知识产权等大量资料,据以提出投资建议,并和其他五位人类董事一起投票决定是否投资某家公司。
2013年4月23日,叙利亚黑客入侵美联社官方推特账户,发推文称白宫遭到攻击、奥巴马总统受伤,各个持续监控新闻媒体的交易算法瞬间做出反应,疯狂抛售股票,道琼斯指数60秒大跌150点,1360亿美元蒸发。几分钟后,美联社澄清,算法开始“倒车”,道琼斯指数随即收复失地。
2011年旧金山开了一家由机器人担任药剂师的药店,只要几秒钟就能接收顾客的所有处方和服用药物信息。开业第一年,机器人药剂师开出超过200万张处方,一个错都没犯,而人类药剂师犯错的比例约为1.7%。
2010年曾在电视益智抢答节目中击败两位最强参赛者的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如今的工作是诊断疾病。它储备着所有已知疾病和药物的信息,随时更新,它熟知病人的整个基因组和病史以及亲属的基因组和病史。最近一项实验表明,计算机算法能够正确诊断90%的肺癌病例,而人类医生的正确率只有50%。
2002年,美国一家名为奥克兰运动家(Oakland Athletics)的小棒球队,决定根据经济学家和计算机怪才开发的一套神秘算法找出人类球探忽视或低估的球员,打造一支常胜队伍。这支用算法打造的低 成本球队(4400万美元)不仅能与纽约洋基队(成本1.25亿美元)平分秋色,甚至还成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支20连胜的队伍。
其他的人工智能科技数不胜数。Mingdojo公司正在开发互动算法,制造能够教授课程的机器教师。Mattersight公司设计出的软件用于电话客户服务,可以体会客户的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Pixie Scientific公司推出智能尿布,能分析婴儿的粪便,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Bedpost公司的生物计量臂环可以记录你做爱时的心跳、排汗、性交持续时间、性高潮持续时间、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最后交给计算机处理,用精确的数字评估告诉你或者你的伴侣表现如何。谷歌流感预测(Google Flu Trends)靠着监测谷歌搜索内容追踪流感爆发的迹象。至于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那是想象力最贫乏的人群仅知的人工智能。
为了给子女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挤破脑袋的中产阶级父母们,看到这些案例作何感想?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的竞争,而人类通过教育能够获得的技能和知识优势在人工智能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时,还剩下什么出路?当公司董事、证劵交易员、部门经理、医生甚至律师这些高薪金领职业都面临被机器取代的风险时,父母们凭什么认为让自己孩子多学的那点外语、数学和所谓的创造性益智开发,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早就有专家预估过未来二十年各项工作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Carl Frey)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2013年发表了《就业的未来》,根据他们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电话营销员和保险业务员99%的概率会失业,收银员97%,律师助手94%,导游91%,兽医助手86%,木匠72%……而这些,很可能只是保守估计。
蓝领工人已率先遭遇全球化人力资源竞争和自动化带来的威胁,巨大的政治变动已随之发生。未来,这一命运将大范围降临身处服务业的白领阶层身上。甚至,白领失业的风险将高于蓝领,因为工厂购置自动化机器成本可能高于雇佣人力,而办公室工作只需可无限复制(不考虑版权)的软件。乐观者估计会有新的工种被创造,但人类几千年来的职业都分属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部门,当这三个部门逐渐被机器占领时,还剩余什么选择?
让我们仔细比较一下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差异与优劣。人工智能依靠复杂的算法,根据生物学家们的研究,这和人类身体赖以活动的生物算法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仅仅在性能上存在差异。第一个差别在于,目前生物算法的能耗尤其是大脑的能耗,在完成同样工作时明显低于人工智能。按照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如果计算机的能耗不能显著降低,雇佣人力的成本就更低,那么人类就能保住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二个区别,相比单纯的智力,机械身体的运动还远不如人的身体灵巧和精细。如果这一状态不可改变,那些依赖人类身体的工作就会为人保留。第三,机器算法目前只能处理短时间内的数据,因此不具备人类那样的远见,投行的长期投资必然交由人类决策。但随着大数据的累积,无法确定机器能否具备巴菲特式的能力,即便不能,这样的工作也只属于少数人类精英。
不管怎样,这些都只是性能上的程度差别。没有人知道机器是否会突破上述局限,一旦突破,人类的比较优势也将荡然无存。人与人工智能的唯一本质差别——赫拉利非常清楚这一点——是人拥有意识,机器没有。在心灵哲学中,意识是一个需要严格界定的术语。简单地说,感知、体验、情感、欲求、理解、意愿、审美等种种内心活动都是意识,这些意识属于我,我也正因为这些意识才作为其拥有者存在。每一个人都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正是因为意识,每个人才不仅仅是庞大竞争系统中的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个最终目的本身。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必然以在某个人或某些人那里产生某种意识为目的,比如感知的快乐、心情的放松、理解的扩展、审美的愉悦。
也许只有在意识领域还能为人类保留最后一块独一无二的领地,人工智能目前看不出任何可能会具备这样的特征。我们默认他人具有与我们一样的意识活动,但主要靠语言理解他人的心理。没错,这些主观体验还可能与某些外在的、可量化的物理、生理数据存在具有统计学规律的联系,人工智能正是借助这种联系可以确定哪些外在物理变化能引起人的某种意识活动。网络音乐平台依靠使用者的记录知道哪些音乐合他口味并推荐类似音乐,智能客服中心通过网络学习知道哪些用辞适合不同客户。
但越高级的意识活动越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要求催生这种意识的对象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美食,独一无二的音乐,独一无二的人。储备了海量数据并且不断扩张的人工智能,要么依据统计结果提供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产品,要么根据对某个客户的数据累积提供满足其个人需求的产品。但好的产品经理早就明白,满足需求的是低端货,创造需求的才是高端品。创造出来的需求必然传达了创造者的某种独特体验和理念,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缺乏的。工业4.0鼓吹个人化定制,但试问,没有任何独特想法表达的客户凭什么来定制,最终不过靠通用模版。独特体验和理念很可能来自个体有限的学习、经验和理解,来自对人类文明遗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探索,而非无限大数据的累积。无限的信息此时反而成了人工智能的软肋,因为没有人能告诉这些信息中哪些可以联系起来产生新的作品。未来,那些越是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工作越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反倒是小众需求催生的工作更有可能幸存。
回到开头的教育话题: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让人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呢?显然不是那些通用的应用性数理化知识和语言,而是人文与艺术教育。在当前这个时代,后者正是因为不具备广泛的应用性而遭冷落。但在未来,定量化、标准化程度越高的工作越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唯有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才能通过努力传达自己新的经验来维护人最后的独特性。这些传达可能借助传统途径,例如文字、音符、色彩、影像和各种设计,也可能通过许多未知的新媒介。他们也许和现在一样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但只有这些工作才能捍卫人最后的尊严,正如他们在今天也拒绝成为资本主义系统的齿轮。(另一个可能的例外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具有老练社交技能的人对于推广业务必不可少,未来有可能保存类似工作;而在欧美那样高度规范化的社会,对人际关系的依赖会越来越低,不单卖什么由人工智能决定,买什么也同样如此)
在人工智能大范围取代人类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建立持续运转的普遍福利社会,如果人工智能不可能进化出意识——如果这两个前提成立,新一代人只有五种可能:要么是极少数掌控算法、资本和权力的1%,要么是给算法纠错的码农或者寻找漏洞的黑客(这是为什么要普及编程教育的原因),要么有幸保住了工作延续上一代的生活方式,要么甘作被圈养者在各种虚拟游戏中娱乐至死(这是赫拉利给大多数人设想的未来),最后是乐此不疲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扩展精神世界边界、反抗系统规训的自由精灵。
要知道,最后一种人今天常被蔑称为“文艺青年”。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凡作工具的必被新的工具替代,唯有将自己视作生活目的本身的文艺青年不朽!
1.文章《人工智能永生,文艺青年不朽!》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人工智能永生,文艺青年不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