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王雪上海报道

9月27日,第16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领导力(GIL)峰会在上海举行。“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增强创新动力,抓住战略机遇?培育和增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离不开产业资本能力、技术创新推进。”沙利文全球合作伙伴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欣在会上指出。

2021年,全球IPO市场起伏不定。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科学创新版及创业板成为企业上市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是“专业特信”企业,拓宽了金融渠道,IPO数量也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但是新股上市后的市长/市场业绩也不尽人意。据Jerry Trade Bao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上市的港股大面积破发,截至目前,46家企业中有34家处于破发状态。

“新一代投资体现了黑天鹅和灰犀牛三个特点。投资逻辑在压裂中寻找新的规律。全球化正在被版画取代。”云科技董事长万勇指出,医药行业利润聚集,房地产行业降温,教育、金融、互联网行业风云突变。目前,国内多家科技公司在海外产业链受阻,国产化替代进程正在加速,而趋势正在转向硬科技。

投资外冷耐热

青科研究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数量为645家,同比增长11.8%,首发募集金额达8562.10亿韩元,数量和金额创历史新高。2021年下半年,受中美监管政策的影响,中国、美国上市企业的数量和金额呈断崖式下降。

据绿色专业资本统计,2021年美国上市企业41家,募集金额约为142.79亿美元,但近93%的新股在上半年登陆美洲市场。

国内市场上,普罗斯特沙利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22家上市企业同比增长19.7%,首发融资额为5244.64亿韩元,同比上升15.6%。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创新版创业板作为企业上市“主阵地”,分别有199家和162家,首发融资额占总额的65%。

企业IPO是VC或PE投资能力的重要体现。据普罗斯特沙利文公布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2021年度IPO冠军成绩单》数据显示,红杉中国是2021年IPO企业冠军投资机构,投资上市企业总市值达27838亿韩元,其次是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企业IPO市值共计21604亿韩元。

硬技术仍然是投资趋势

“疫情对市长/市场细分行业的分化起到了催化作用,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技术创新成为全民共识,硬技术成为核心赛道,美元基金纷纷成立相关团队,增加了部署。而且,以“双碳”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链逐渐明确,将成为未来投资布局的核心主题。”元华陈坤高级合伙人李会杰说。

硬技术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旨在实施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全方位、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学项目。

目前,中国在硬技术领域有了发展的基础。“我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人数超过300万人,是美国的5倍,人口红利已经升级为“工程师红利”。”海松资本创始人、CEO陈立光指出:“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科研支出比重逐年增加,从0.89%增加到2.23%,无论是比重还是绝对值,与美国的差距都在逐渐缩小。”

据悉,中国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0万辆,中国占49.2%。2020年,全球5G基站为237.5万个,中国占73.7%。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库存为760.4GW,中国占33.4%。

“中国在硬技术领域出现了多位全球领导者,宁德市时代在电力电池领域连续5年保持领先地位。华为连续7年在通信设备领域位居世界第一。比亚迪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公司。”陈立光对记者说。

但是,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等许多硬技术领域仍然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据中芯国际东方证券研究院称,中国的半导体需求占全球的49%,而在供应方,中国的半导体需求仅占全球的5%。

陈立光认为,中国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链上起步较晚,积累相对较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芯片的设计和封锁过程中,中国代表企业正在加代码追赶。

“以芯片为代表的需要长期积累的渐进技术有比较明确的技术路线,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时间不足,今后政府或企业将投入更多资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娜奎公开表示。

面对“双碳”战略目标,能源生产具有绝对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水核风景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到20%。2060年完成“碳中和”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增加到80%以上。

“包括新能源电池、光伏、风能、氢能等在内的多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陈立光指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未来5年销量和渗透率也将继续提高,主流电力电池制造商的产能比例也将继续提高。

据中汽协透露,2022年1 ~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长/市场渗透率为21.6%。从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了210.8万辆和206.2万辆,同比增长了1.1倍和1.0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荣伟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突破30%。

同时,云计算市场在硬技术领域继续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高歌猛进,规模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70.8%;私有云市场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8.7%。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