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创始人沈辉永远不会预料到招股中最受关注的是他的年薪。

作为国内最早的造车新势力之一,与从未涉足造车领域的威瑞、鹏、理想创始人相比,沈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造车前辈。

因此,沈辉凭借从吉利手中夺取的全部半句话,可以说,甚至在初期就占据了所有优势。人脉、技术一应俱全,第一款车型威马EX5的完成度非常高,让当时的消费者感到“威马像传统车企品牌一样坚固可靠”。

得益于早期在大众中树立了稳固的形象,魏玛的EX5、EX6 Plus和W6在上市初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销售成绩。

2017年那段时间,“特斯拉,小心!魏玛将发布新车。”等等,以魏玛为特斯拉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的新闻铺天盖地。

但是,也许就像《伤仲永》中写的那样,年轻有名的魏玛在一次称赞中没能保持理智,最终为我们再次上演了次界受伤中英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大卫亚设)。

受制于负面新闻,用户自发包围

电动车与燃油车相比,有噪音小、速度快、汽车成本低等优点,但大众对电动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怀疑不变。

因此,为了消除消费者的担忧,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将特别强调安装在自己车型上的电池的安全性,在电池组和吊舱之间特别安装隔板,或者选择更安全、更可靠的电池供应商。

但是威马汽车似乎总是不关心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据公开新闻报道,2020年以来,Weimaex5关于自燃的新闻从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连续发生4起Weimaex5自燃事故,一个多月来汽车自燃事件频繁发生,Weima成为直接指责的对象。

因此,在舆论的重压下,威玛终于在10月28日宣布召回从6月8日至9月23日生产的1282辆汽车。

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地结束。召回EX5的魏玛高调宣布,EX5的再自然化问题无法避免。

2021年末和2022年1月,Weima EX5的自然发火新闻再次出现。其中后者被消防部门调查分析后确认为汽车动力电池故障引起的自然燃烧。这是对Weima EX5的自然发火问题的失望,使Weima完全失去了任何辩解的机会。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模型的自燃反复发生,几乎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安全时,Weima总是没有给用户一个放心、合理的回答,而是选择冒险、用歪理的方式欺骗消费者。

今年315派对前,许多威马车主纷纷透露威马偷偷锁定电力的消息。据车主解释,由于魏玛自然发火事件频繁,魏玛为了节省车主换电池的钱,偷偷限制售后电池的输出性能和最大充电量。

很多车主主张,在去售后保养之前,车的实际续航时间在200公里左右,但保养后只能跑120公里,电池最多只能给47度电充电,原来的69度电不能充电。

这样鸡贼的做法让一群车主大为恼火,黑猫投诉、汽车之家等网站反复投诉,揭露魏玛的行为,但即使车主联合向魏玛提交律师函,魏玛仍然以“你拿我怎么办”的态度避免触电问题。

最近,已经在汽车圈沉寂了很久的魏玛再次跳进微博进行搜索。(莎士比亚、微博、微博、微博、微博、微博、微博、微博)

只是这次让魏玛上热搜的仍然不是好消息,而是媒体从魏玛招股书上挖来的负面新闻——“魏玛年亏损82亿创业者年薪12亿”。

媒体之所以能推翻这一消息,是因为魏玛今年6月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方面提交了IPO申请,按照规定对外公布了招股书。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魏玛共亏损82亿韩元,总收入为47亿韩元,魏玛创始人沈辉去年年薪达到12.6亿韩元。

消息一公布,微博上就引起热议,各Coscal嘲讽沈辉和魏玛,不满魏玛售后态度的用户直接在沈辉个人微博的评论区辱骂。完全没有努力做企业,只是为了赚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但是最终,魏玛宣传部称沈辉所谓的12亿年薪,大部分是上市才能解冻的限制股,实际薪资只有200万左右,部分舆论的呼声也平息了。

但是,由于理想的创业者理想和鹏创始人何小鹏的年薪都在150万韩元以内,所以总是处于亏损状态,用户对售后服务严重不满的魏马来,不能说可以放心。至少沈辉的200万年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用户发泄情绪的靶子。(大卫亚设)。

落伍已经成为事实,魏玛很快就会出局

事实上,威马汽车近年来通过各种负面新闻可以看出,它已经离出局不远了。

虽然现在魏玛正在热烘烘的。

地准备在港股 IPO 上市,但是就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前段时间港股大盘的大跌来看,即使威马真能够成功实现多年以来的上市抱负,让创始人沈晖得以将12亿的冻结股份套现,但是威马依然没法继续在汽车市场中走太远了。

当然,客观来讲,仅仅以世界经济形式来判断一家企业能否活下去,的确显得有些轻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聊聊威马汽车到底为什么注定会出局。

首先,威马在 To C 市场已经基本失去消费者的信心了。

当下汽车市场中的新势力玩家,与几年前智能手机市场初期的新入场选手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初期靠着资本输血与其他厂商竞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新势力车企都没有稳定盈利的能力,更直接一点说,都在亏钱,没有一个挣到钱。

那么他们为什么亏钱还要继续干?因为新能源汽车是趋势等等言论已经不新鲜了,坦率地讲,他们都认为只要把对手「挤死」,那么自己未来就能赚到钱。

所以即使新势力车企现阶段一直赔钱,但是资方也不会就此怪罪他们,只要尽可能地多卖车、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一切问题都将在未来迎刃而解。

但是从威马的销量来看,显然威马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反而被曾经同时起跑的对手——蔚小理越甩越远。

2021年,蔚小理的年交付量分别为91429辆、90491辆、98155辆,而威马却仅仅交付了44152辆,不到前三者各自的50%,彻底从当年的「特斯拉杀手」沦为了二线车企。

不过假如威马在去年售出的车辆都是面向消费者的话,那么证明威马在 C 端市场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消费者也对购买威马汽车有信心,威马有机会借助消费者的口口传播打造品牌裂变效应。

但是遗憾的是,根据招股书中透露,2021年威马一半的收入都是由 B 端(网约车平台)所贡献,那么这就意味着一旦其他车企推出更低价的 B 端竞品车型,没有品牌忠诚度可言的 B 端网约车市场将会迅速抛弃威马,届时威马的销量会更加难看,就更别提市场占有率的事了。

其次,威马的研发投入严重掉队,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的口号更像是个笑话。

如果要在传统汽车和智能汽车之间划一道分水岭的话,那么没有比自动驾驶更适合作为分水岭的技术了。所以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果新势力想要在传统车企垄断的汽车市场中突围,那么将自动驾驶技术做到极致,也是非常可行的策略。

因此不管是美国的特斯拉,还是我国的蔚小理,近年来都在大力投入资源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其中特斯拉为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软硬件一体化,完全由自己掌握技术的研发节奏,花费了大量心血打造出全球独家的 FSD 超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这也被行业内认为是全球首个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

而那位曾在 Rap 时唱出「特斯拉不可靠,威马智能秒杀」的沈晖,自然也选择跟随特斯拉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然而同样是直到招股书公布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威马所谓的全栈自研只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口号。

招股书中明确写到,目前威马一共拥有1141名研发人员,而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头羊小鹏则拥有5000多研发人员,虽然科技行业人多不一定意味着技术领先,但是如今小鹏早已在量产车型上实现城区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已经上车近一年的时间,而威马却并没有端出和小鹏等同的技术成果,所以威马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其实并没有沈晖想象的那么出色。

言而总之,作为国内早期的造车新势力,如果说威马汽车一无是处,那必然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不公道的,但是在同期竞争对手突飞猛进地进步时,威马汽车却逐渐掉队,陷入各种不必要的负面新闻漩涡之中,久而久之也摧毁了其在消费者眼中的稳健形象。

所以即便此次威马能够成功在港股上市,但是其低迷的 C 端销量和落于下风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水平,注定了威马是一匹瘸腿的马。

而这匹瘸腿的马还能跑多远?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了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