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解次帝原创常诗。
【了解茶制原创行业】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再次明确了2020年商用车制造领域的外资比例限制。2018年公布了合作股票费用自由化的“第三阶段”计划后,将政策落地推向了“第二阶段”。
实际上,当轿车股价开放的帷幕拉开时,只有华晨宝马的一家企业“吃螃蟹”,产业层仍然对股票费用开放的作用和意义保持谨慎的验证态度。
按照计划,预计2020年商用车股份比例限制将被取消,与轿车相比,商用车企业的股价水平变化是否会更加开放?(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商用车、商用车、商用车、商用车、商用车)
轿车股价与开放相比几乎停滞不前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取消2018年专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权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本费限制。2022年废除轿车外资股比例限制,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同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合资股比例限制。
年5年,第三阶段,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制定了对外国资本费用的限制的全面缓解方案。这意味着,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对外国资本股票费用的50%红线将不复存在。
政策出台后,华川宝马于2018年10月宣布,2022年股价完全放开后,将持股比例提高到75%,成为第一家“吃螃蟹”合资企业。
但是此后股票费用开放的进展几乎停滞不前。戴姆勒梦想提高2019年在北京奔驰的股份比例,但没有得到后续消息。
到2020年5月末为止,出现了第二次调整股票比率的事例。大众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将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增加到75%,获得合资公司经营权。
大众似乎对此也无能为力,对张华的“手”也是一汽、上汽谈判未能达成后的权宜之计。
除此之外,传统车企和合资企业再也没有可以找到的例子,但对于始终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特斯拉来说,似乎又一次占据了政策的便宜。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特斯拉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外资股开放后迅速获得国产资质,2019年在上海设立独资工厂,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建厂的车企,特斯拉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对所有竞品的态势。
除了上述三家企业以外,其余所有乘用车企业的股比便再也没有发生变化,或许距离最终的开放期限仍有两年的缓冲期,或许暗潮已经涌动,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股比变化,出现了几乎停滞的状态。
各家企业怀揣着不同的目的与诉求,都在小心翼翼的求证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与范本带来的最终结果。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另一边,商用车在今年将迎来股比放开的落地,商用车领域是否会为乘用车企业提供一些思路?不妨先来看下目前的商用车市场现状。
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占99%市场份额
“不一样,商用车与乘用车(产业)的市场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于商用车产业现状的看法,这种看法基本上代表了目前的主流观念。
首先,从市场体量上来看,自主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商用车的体量与乘用车无法相提并论,1-5月,商用车销售184.8万辆,同比下降1%,其中客车14.2万辆,货车170.6万辆。而乘用车市场虽然在今年受到了很大影响,在1-5月仍然完成了610.9万辆的销售数据。
而在商用车本就不大的体量中,自主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以5月份的商用车市场销量为例,排名前10的车企分别为东风、福田、一汽、上汽通用五菱、重汽、长安、江淮、陕汽、江铃、长城,整体销量达到42.02万辆,占全部商用车销量的80.8%,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份额就达到55.07%。
而在这十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外资品牌,据了解,按照商用车市场近年的规律来看,进口产品占整体销量仅为1%左右。即便是合资企业能够有一定的销量产生,但其总量仍然比较小,据业内人士解释道:“进口品牌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的销量占比为1%左右。”
其次,市场仅是一个表象,商用车产业的健康程度并不能完全以销量来定论,后市场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商用车是用来“营利”的,因此对于车辆的成本收益比考虑会非常高,在商用车业内考虑最多的一项指标叫做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全生命周期成本”),这项指标简单来说,就是车辆从购买到最终报废或者出售,产生的全部成本。
TCO最早由欧洲兴起,商用车尤其是卡车的车企针对其大车队的客户,推出了一项成本计算以及管理体系,帮助客户用更低的成本去运营车队,近年这项指标才被引入到国内。
简单来说,TCO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车辆的使用成本、维修保养成本等关键的成本指标,这一指标对自主品牌有哪些好处呢?
诚然,对于很多进口品牌来说,他们的车子质量比较可靠,使用年限长,但其高昂的价格却导致初次购车成本非常高,普通商家很难负担得起成本,更多的销售目标是港口运输、物流公司等。
而自主品牌的初次购买成本比较低,对于“散户”来说,能够让他们进入到产业中,因此得到了绝大部分用户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商用车产业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而外资品牌的使用场景仅限于极少的高端领域。
在这样的产业大环境下,商用车的股比调整会更加开放吗?
商用车会更开放吗?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恐怕商用车合资企业的股比调整,会更加难以推进。
第一,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常年保持在40%-45%之间,最近几个月甚至跌破了40%,因此合资公司中的外方有更强的话语权。
而在商用车市场中,这样的情况恰恰相反,甚至是自主品牌占据绝对统治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中方很难进一步去提升份额,外方也没有理由去提升份额。
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实际上处在完全不同的细分市场,不产生直接竞争。同时由于价格和销量相差比较大,其整体的运转逻辑都不甚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合资企业的关系相对是稳定的。
第二,现有的合资企业比较稳定。
目前在商用车企业中,拥有合资公司的主要企业大概有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上汽红岩、福田戴姆勒、广汽日野等,一位业内人士向懂车帝表示:“就卡车来说,暂时不会有大动作 这几家合资的基本上也把国外能拿出手的占了。”
他补充道,“中国重汽与德国曼集团采取了25%+1股的入资比例,短期内不会动,重汽也不会让他动;东风和沃尔沃各50%,市场反应还不是很明显;福田戴姆勒很多年50:50了;四川现代已经被现代全资收购了;上汽红岩这边,依维柯的股份基本被稀释完了。”
如果从现有的合资企业来看,股比出现比较大幅度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大。
目前看,比较有可能曝出大新闻的在于仍未入华的品牌,很有可能跳过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像特斯拉一样独资建厂,例如斯堪尼亚。
在2014年,斯堪尼亚集团的重卡考察团负责人约兰·佩尔松在重庆考察时就曾明确表示,斯堪尼亚已经确定要在欧洲和南美之外,在中国建立其全球第三个工厂,如今外资股比的放开让这一计划得以落地。
写在最后:
1978年10月21日,通用汽车派出了当时的CEO汤姆斯·墨菲带队前往中国,希望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尽早完成布局,虽然最终的谈判结果因为通用总部的否决而破裂,但彼时他提出的joint venture(合资经营)概念却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在40年后的2018年,合资经营仍在,但股比却进入了冲破束缚的倒计时。
2022年,股比限制放开的第三步即将到来,届时一切限制都会解除,中国汽车产业是否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至少在疫情而造成的全球经济阴霾下,这样的不确定性切实的增加了。
1.文章《【德国曼卡车和宝马哪个好】观察|自主品牌市长/市场份额占99%的商用车股价会比变化更开放吗?》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德国曼卡车和宝马哪个好】观察|自主品牌市长/市场份额占99%的商用车股价会比变化更开放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