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主业停产前,济钢,3200立方米高炉火热的生产场景。照片由回答者提供

新华社济南3月27日电(记者杨秀勇张武岳)“我还在济南工作,但现在的济南河不再是原来的济南河,不再生产1吨钢铁。”“钢铁三代”宇成不止一次向在济南工作了一辈子的姥爷成洙解释。

最近穿着新公司正装上班的宇成原来是三江集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200立方米高炉负责鱼雷桶维护的工人。目前,他是济钢市矿山科技公司的销售人员。曾经爱过的深蓝色工作服,他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柜最深处。

站在禹城奋斗过的泉城济南,这座3200立方米的高炉已经“沉睡”了近两年。

2017年6月,时任济钢工厂厂长李炳来在高炉前下达停产指示。由于切断这笔生意手腕的行动,济南江成为中国第一家退出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钢铁厂。李炳来当众宣布,这个生产只有7年的高炉停产后热泪盈眶,不忍心挽回。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济南钢铁电力工程师江华信负责停产截止工作,给各工厂和机关停电了。他说:“当时拿着记录本,好像在对济钢的钢铁生产‘判处死刑’。”

钢铁主业中断后,济钢3200立方米炼铁高炉外景。新华社记者张武岳照片

直到今天,和记者一起走在荒凉的工厂里,看到停产的车间、熔炉、一草一木,江华信依然感慨万千。“我52岁了,没想到会继续学习新的东西,重新适应新的工作生活。”

受人尊敬的电工江华信变成了半个“生意人”。他加入改组后的济钢西宝电器有限公司,成为变电箱的R & amp负责d制造及市长/市场开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力设备上,现在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学会与客户打交道和销售产品。

在停产2年前,这家拥有2万多名职员的企业坚定地走上了变革的道路。钢铁酒业关闭后,一度有24家子公司存续了16家,艰难地开拓着崭新的事业。

周边设备推广、创业孵化、物流运营、文昌项目开发、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济钢不断试验水科技含量高、环保的产业,谋求新生。到2018年底,济钢符合年龄的产业工人大多数完成再就业,公司营业收入为147亿。

钢铁厂内废弃和拆除的工厂和大型设备。新华社记者张武岳照片

中国钢铁产业一度辉煌。20世纪90年代,济钢通过技术改造迎来了黄金时期。曾几何时,济钢的中板厂就是“印钞机”。"当时负责生产工作的李炳来对记者说."每吨的中板钢材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

2010年,济钢正式运输了3200立方米的高炉,但钢铁行业寒冬逐渐来临。高炉开工后的几年里,中国钢铁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沼”。那时一吨重板材只能赚一瓶矿泉水,甚至可能会亏损。2016年左右,济南网约车司机中满是需要补房的济钢职员。

与此同时,中国北方面临雾霾等环境问题。仅2015年济南市就有40%的时间被雾霾笼罩,对济南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016年,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5年内将粗钢生产能力削减1亿-1.5亿吨。2017年,中国蓝天保卫战正式开始,该战役由青城、李炳来、江华信和所有济钢工作人员共同发起战斗。

“关闭主业是遗憾的,但国家政策利益在千秋。我们全力支持钢铁人即使不精炼钢铁,也能取得成绩。”对于转行钢铁技术服务的李兵来说。

钢铁主业停产后,转型中的济钢探索“多式联运”项目,济南钢铁物流公司易城——黄岛班开业。照片由回答者提供

环境保护也成为圣所所在城市矿产公司的“使命”。公司今后销售的钢材混凝土来自城市建设垃圾,这种材料的回收利用将给城市带来沉重负担。“爷爷外公和父母两代人为钢铁奋斗了一辈子,创造了金山银山。现在济南河正在努力清理绿水,我很高兴成为其中一员。”

由于济钢等企业的牺牲,“四面莲花三面流、一星山色反省号”的泉城济南逐渐摆脱雾霾困扰,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济钢废弃的大部分工厂和设备将在不久的将来拆除,但济钢工作人员心中所想的3200立方米的熔炉等仍将是工业遗迹,成为整个城市的记忆。江华信对记者说:“济钢不再制造钢铁,但要时刻保持钢铁的‘根’。”

到2018年底,中国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计划确定的钢铁产能1.4 ~ 1.5亿吨上限,中国消除钢铁过剩产能的决心并没有那么坚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