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510自推出以来,一直以非常亲民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事实上,50,000以上的起步价可以买到漂亮的SUV,对于很多资金不足的汽车爱好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近两年来,10万韩元以内的小型SUV竞争已经呈现出红海的态势,各大厂商也在竭尽全力讨好消费者。毫无疑问,价格和外观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两个因素。从两方面看,宝骏510都做得比较出色,因此抓住了广大消费者的心。

首先介绍一下宝骏510的基本配置。这是宝骏510全系配备的1.5L自然吸气L2B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是经典别克凯越配备的发动机。谁都会对凯很熟悉的。那么这台发动机的可靠性自然不用再说了。(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5AMT)匹配的变速箱是手动6MT和自动5AMT的变速箱,前前驱,前MACPERSON后扭梁悬挂结构。

我们必须明确价格低的车不一定性价比高的概念。如果汽车的车身结构和安全配置大大减少,即使价格比较低,我们也不能说它性价比高。在这方面,保级51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与宝骏510的后续接触中,作者感受到了无法掩饰的廉价感。

事实上,宝骏510的市长/市场攻略战略是“价格低、空间大、高颜值”。综合这三点,成为了对付汽车购买者的有力杀手。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那是一分钱的东西,我们不能花5万元买10万元的汽车质量。面对日益成熟的消费者群体,面对其他优质制造商的强大竞争力,无论汽车的质量保证、安全保证、驾驶体验、上船体验,迟早都会毁掉自己的品牌,只能远离汽车市场的这条道路。

其实说到宝骏510,作者有一段时间说不出话来的感觉。除了他的价格、空间、颜值之外,作者认为其他方面真的很有必要,让他看看宝骏510的内涵到底降到了什么样的份额。先说一下宝骏510在质量方面的缺陷。

第一,抗冲击能力弱

拆卸汽车后,我们可以看到宝骏510的碰撞前梁又细又窄。可以想象碰撞后,这些碰撞光束能为我们提供多少保护。这真的使我们都不能同意工厂的安全设计。另外,从碰撞光束后面看到的510可以看出,没有能量吸收区。碰撞后车身无法吸收能量,冲击力无法转化为能量吸收区域变形。这种冲击力大部分传到无障碍驾驶室,这很可怕。

第二,车身强度一般

车辆内结构钢板的大部分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这样可以简化车辆装配过程,降低成本,但与高强度的焊接方式相比,螺栓连接强度会大大降低。螺栓替代焊接连接方式表明,宝骏510的车身强度不高,在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可能无法长期驾驶。

第三,车漆太薄,容易剥落

宝骏510的外观设计比较霸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外观很快抓住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另一方面,宝骏510车身颜色为“橙色、银色、蓝色棕色”等时尚汽车

体加上靓丽的车漆,让它的视觉效果更强。但是,关于车漆的质量,我们不得不提。很多车主都反映在行驶过程中的小树枝、蹦起来的小石子都能轻易将车漆挂掉,这不禁让我们怀疑车漆的质量和厚度及喷漆工艺。

四、车身易出现锈点

许多宝骏510的车主反映,在购车几个月内车身漆面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片锈点。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宝骏510车身上成片黄色锈点。这说明漆下钢板的本身防锈处理不到位,也或者是油漆的覆盖、防锈效果较差,使得内部钢板已开始生锈。等到生出的锈层面积越来越大,锈点变锈面,车漆必然会与钢板分层剥落。

五、内部结构防锈处理不佳

在仔细观察宝骏510的车身内部结构的细节处理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宝骏510的车身内多处连接位置并没有进行防锈处理,因此会比较容易生锈。通常在车体焊点、螺栓连接处,厂家会进行材料镀锌、涂冲压防锈油等措施,防锈的同时也能防止因生锈而降低车体强度的情况发生。很遗憾,在宝骏510身上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些有效措施的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宝骏510在车主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阴雨天气过后,生锈情况必定非常严重。

六、大灯设计不合理

宝骏510在前期就是凭借着它狭长的眼睛、独特的大灯组加上张开的大嘴,在视觉上跟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迅速占领了各大网站头条。其实宝骏510全系只配备了卤素大灯。大灯照射宽度的狭窄,直接导致车头左右两侧照射盲区的存在,更换氙气灯并不能提高横向照射宽度。打开上方的日间行车灯之后,有一定的照射宽度的提高,但是效果也不大。在晚上开车时,对驾驶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大,有车主说更换更大功率的灯泡有效果,但这种说法还有待验证。

七、高转速动力不足

宝骏510搭载的1.5L L2B发动机,以及6MT/5AMT的变速箱,这台发动机在老款热门车别克凯越上的使用效果也一直不错。在试驾时启动到80迈之间的过程还是比较迅速的。在80迈之后,随着发动机噪声分贝的提高,继续加速能力也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可以说,宝骏510绝对不是一款可以胜任跑长途高速的SUV,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发动机动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后续持久力。

当然宝骏510的低售价策略,必然导致造车成本的巨大挑战,虽然制造商利用低售价去讨好消费者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前提。毕竟汽车不同于一般的消费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主的生命安全。而且,为了厂家长期的口碑和发展,车企更应该重视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这些问号。相信作者还有在座的各位读者,也都希望我们自主国产车能够早日崛起,这样才会让更多的消费者乐意去支持国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