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萌

编辑/长子

设计/史玉超

2013年9月,《汽车商业评论》与奥地利EFS汽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发起,联合行业内多家专业机构共同打造了轩辕奖。

2022年9月4日,第10届宪法院奖正式开始。

这是跨越10年的旅程,也是不忘初心,不断突破自我的毅力和守护。

不变的10年

2014年广汽电气GS5展示了中国汽车企业从产品工程到制造工程、质量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能力,给中国汽车市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宝骏730是& amp# 039;人民的汽车& amp# 039;可以说是当时功能最新颖的出色杰作。

2016年吉利博瑞是第一个在B级汽车市场以完美的方式获得竞争成功的中国品牌产品。

2017年荣威RX5是中国对互联网汽车的首次解读。

2018年沃尔沃S90是第一款在中国销往世界市场的产品,有潜力打破传统德国品牌在中国的高端市长/市场统治。

2019年,荣耀的Marvel X从平衡的设计理念到感知价值、动态性能、能效、寿命里程、同样值得一提的人工智能体验,展现了中国电动汽车卓越的车辆综合实力。

2020年,威瑞ES6代表了中国汽车企业对极致和情绪化的追求,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量产的汽车AI系统,NOMI一直是独一无二的。(大卫亚设)。

2021年红旗H9在行政级豪华轿车上取得了中国自有品牌的突破性发展。鹏P7在轿车领域讲述了中国智能技术的故事,在同一赛道上与世界顶级品牌展开了竞争。

2022年,Hifi X反映了中国汽车对科技豪华感的最新理解,形成了创新的人机交互和娱乐理念。广汽传授豹,兼具其运动、舒适性和性能,是对年轻用户最好的运动轿车。

全球汽车专家定位中国年度汽车的轩辕奖,又称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领域最好的汽车评价指南,目的是发现优秀的产品,洞察行业趋势,帮助中国和全球汽车产业以高质量、持续、有竞争力的方式发展。(莎士比亚,温斯顿,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

,准原奖评审团主席、奥地利EFS汽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大发雷霆& ampquot十年前,我们以中国汽车业权威和独立的标杆树立了雄心壮志& ampquot回忆道。轩辕奖创立初期选定了三个维度:创新、中国对移动旅行本身的贡献、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它独立于商业,独立于权力,独立于关系,是我们10年来坚持的理念。& ampquot

在过去10年里,共有来自129个中外品牌的290多种车型参加了轩辕奖评价,200多名中外专家参与了评价过程,输出了1.7万多份评价,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

& AMP;# 039;宪法院奖的评选很棘手。不是根据市长/市场销量进行排名,而是从质量、识别质量、智能驾驶室中的车辆能效、设计的好坏到智能驾驶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大部分获得轩辕奖的商品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也证明了我们的远见卓识。& ampquot轩辕奖执行委员会主任、轩辕的学校校长、汽车商业评论主编GAKO说。

轩辕奖的成功更多地来自优秀的评委。

从第一届开始,轩辕奖在美国,

日本、韩国、欧洲发掘了很多专家,尽可能以第三方的、更加客观的、比较专业的行业的专家来进行评审,并不停地优化或者增加更好的、能够弥补我们以往缺陷的专家评委,加入到轩辕奖的评审团当中来。

第十届轩辕奖的不一样

今年轩辕奖又增加了一位新晋评委,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选政。

王选政教授从业多年以来,和车企有着广泛的交流,共同完成了很多项目。在教学过程当中,他开创了中央美术学院交通设计方面的很多前瞻性研究,也培养了大量的学生。

“今年正好是轩辕奖十周年,这个十年也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十年,是快速迭代、快速重构、快速升维的十年。”刚刚成为轩辕奖评委的王选政说,“我想和轩辕奖的各位专业资深评委一道评选出具有全球水准的、能够代表中国水准的年度车型,更期待通过轩辕奖年度设计师的评选,能够挖掘和提振我们中国的设计力量,共同在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汽车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时,第十届轩辕奖在今年的评选中,也加入了新的合作伙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坐落在阳澄湖畔的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应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测试基地以国内3000个典型交通事故场景为参考,通过聚类分析,寻找静态道路元素的典型风险特征,建设了包括14个系统实验室、13个测试区、103个道路静态元素、直径300m的动态操控广场等基础设施。

智能驾驶测试区分为城区、高速、环路、隧道、雨雾等13个测试区,覆盖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典型及特殊使用场景,同时基地建设了动态操控广场可满足整车动态性能测试需求。

今年的轩辕奖入围车型实车测评将在这里举行。

新一届时间表和任务单

第十届轩辕奖在启动后,将从9月4日-9月30日接受车企的车型申报。

申报车型的范围是:

  • 2021年12月到2022年11月期间上市,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传统燃油车(含轻混车型)。
  • 2021年12月到2022年11月期间上市,不限生产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销售的任何新能源车(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和氢燃料电池车型)。

10月1日-10月15日,申报车型将由轩辕奖设计、技术、媒体顾问团投票进行初评;10月16日-10月31日,公布入围40强车型,并邀约车企提供车辆准备实车测试。

11月1日-11月10日,在苏州华为阳澄半岛智能网联测试基地,由专业测试团队围绕四大维度进行测试。

四个测试维度分别是:

一、 动静态测评。

轩辕奖将邀请合作伙伴NAST资深动静态测试总师,对车辆进行操稳、滤振、NVH、驾乘舒适性等全方位评价。

二、 深度场景体验测评。

轩辕奖将在前两年场景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针对车辆目标人群、卖点、场景,分类设计测试项目,以场景视角评价车辆的功能、流畅性、便利性和实际体验感受等,特别是会增加一些极致场景的体验。

三、 座舱生态和智能交互测评。

我们将联合测试伙伴针对车辆车机的基础硬件、语音交互和AI处理能力、车内生态构建、智能硬件拓展、座舱情景模式、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融合交互等维度进行全面测评。

四、 智能驾驶能力评价。

轩辕奖将针对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进行实际测试,特别针对具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进行行泊一体的场地内和实际道路测试 。

12月9日、10日,第十届轩辕奖将举行全球评审团终评会议,并在12月11日举办颁奖典礼,评选出中国年度汽车、十佳汽车等奖项,并根据设计顾问团、评审团意见,评选出年度设计师奖项。

轩辕奖申报链接:

申报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贾可表示,“希望今年的轩辕奖能够进一步地在评审过程当中发现真正的趋势、洞见真正的未来,能够更好地有助于中国汽车行业更好的发展,推动中国汽车向前进。”

2022轩辕奖Tech day趋势分享

第十届轩辕奖启动仪式当天,2022轩辕奖Tech day也同期举行。轩辕奖评委们以各自的专业视角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和产品的洞察和最新趋势。

轩辕奖评委、国家信心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在对新能源市场的观察和趋势预测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未来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还比较快,应该有两三年的时间,而拉动力最大的将是在A级车市场,其中PHEV将对下一步电动车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还表示,虽然电动车这两年市场增速很快,传统燃油车企表现出了一定的焦虑,但从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度以及动力电池原材料在全球分布等因素考虑,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油车和电车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竞争关系。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可能每年销售1100万辆-1200万辆燃油车,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1100万辆-1200万辆,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油车和电车的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轩辕奖评委、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许敏教授则针对目前市场上最为火爆的PHEV和增程式产品进行了趋势分享。

许敏认为,电机有它的优势,但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不仅需要动力,还需要能量,而电池还很多痛点亟待解决。因此,混合动力,即采用最佳的燃料——液体燃油,用最好的驱动——电机,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才是新能源汽车最好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PHEV和增程式之间的比较,他指出,各家的混动系统牛就牛在各自讲的专用变速箱上,这个技术研发很难,而增程式采用串联模式,控制非常简单。同时,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在结构上共通性更高,更有利于模块化。

此外,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新一代增程系统,可以在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实现与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相当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轩辕奖评委、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业学院双聘教授马钧围绕着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

马钧表示,智能座舱表现出了“四新”,一是诞生了一大批愿意尝鲜的新用户,二是元宇宙、AR、VR、全息投影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三是新生态,四是可能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智能座舱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包括座舱堆料无法盈利;差异化体验不强,与用户实际需求脱节;座舱底座和智驾底座如何结合;交互模式选择等。

“智能座舱整体生态我们是基于社会创新的理论来思考。创新1.0叫线性范式,创新2.0叫系统范式,创新3.0到最后还是社会创新,基于座舱将来连接人和城市、人和交通必不可少的载体。”马钧说,“我们认为座舱内部的创新,现在做的交互技术或堆料是1.0,到2.0是协同创新的理论,这里有用户和用户、用户和座舱之间第三空间的创新,而真正自发式创新就是我们说的社会创新的理论,可持续发展一定最后跟城市结合,基于创新链模型的推导来打造出行的生态边界。”

轩辕奖评委、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则分享了对于自动驾驶的最新思考。

倪凯表示,从2020年开始,包括低阶和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装配率是16.1%,到2022年第一季度已经到了30%,接下来的三、四年,装配率会更高,而且高阶比例会越来越大。

“自动驾驶领域正在有几个趋势。一是大算力芯片跑步上车;二是激光雷达正成为自动驾驶名片;三是摄像头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标配;四是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的加速落地;五是DMS将是自动驾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倪凯说。

面对车企纷纷在高速公路领航驾驶辅助、记忆泊车、城区导航辅助驾驶等场景上提升自动驾驶的行泊一体能力和体验,倪凯表示,“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将要去面对怎样去控制好自动驾驶产品的边界,既让它在边界里给用户提供足够多的自动驾驶能力,也要在边界里最大程度控制好自动驾驶的安全,这是将是行业发展的A、B面。”

轩辕奖评委,博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以“整车智能化和智能汽车的下半场”为题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从半决赛到决赛的阶段,华为、苹果、小米、高通、英伟达、亚马逊这六家公司是不可忽视的,博世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核心的技术拥有者也有非常牢固的地位。

同时,新一代无线技术的诞生和三域融合对整个新能源智能汽车会是非常大的革新,这项技术在2024年或2025年就会看到,到2026年和2027年就会决定输赢。

“汽车行业将会面临知识产权的挑战,必须要对关键的、必要的技术和国际专利进行部署,构建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核心的联盟和能力。”应宜伦说,“此外,伴随着整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会要求企业对业务边界的厘清和对整个公司管理、创始人、研发、商务团队的要求会更加灵活,要用不同企业经营的工具包去组合不同的业务逻辑,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帮助OEM成长,也加速ICT进入这个赛道,提升传统零部件智能化的能力和加快新零部件和新科技公司产业化的能力。”

轩辕奖评委、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蔡蔚则分享了汽车电驱动技术链与产业链的趋势。

蔡蔚表示,行业的趋势有几大方向,一是机电耦合+电驱动总成;二是驱动的拓扑向集中驱动+分布驱动(轮毂、轮边)发展;三是功能集成向三合一和多合一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功能都集成到一个电驱动系统中,需要注意的是怎么样解决维修的问题。

四是高电压的问题,从400V DC开始向750-800V DC方向发展;五是功率密度不断提高,由3.5kW/kg向7kW/kg发展,六是低电阻的绕组由圆股线向扁线发展;七是电机由低转速向高转速发展,即当转矩乘上转速在功率不变情况下把转矩降下来,让电机变小;八是风能、水冷向油冷、油水复合冷却发展;九是功率模块由IGBT向SiC MOSFET发展;十是驱动电机由永磁为主,到多种并举;十一是由逆变器变成逆变+充电的多功能方向演进。

同时,蔡蔚指出,到今天为止,我们高转速的电机轴承主要依赖进口;电机扁线的原材料也基本上依赖进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逐步的得到解决。

“今天,当我们的电池已经走出国门,我们的电驱动系统还走不向世界,我们只有极个别的公司能够出口,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还需要努力打造电驱动的全球竞争力。”蔡蔚说。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