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IC

文库、洪湖、关艺苑、万佩公、方毅祝贺间明。

编辑,关艺文。

过去一年里,无论是已经上市的成熟公司,还是想通过上市加速增长的公司,都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退市、裁员、组织调整、业务战线缩小、升级战略等都是他们应对的手段。

中国互联网公司大声飞跃的时代已经过去,公司在压力下如何管理和设计组织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财经》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大企业最有权力的人”系列,从梳理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希望了解市值为数百亿、数千亿美元和数亿人生活的公司。

2021年,阿里巴巴升级了组织战略,面临着增长、监管和竞争的各种压力。腾讯很少向多个副总经理集中“移动刀”。字节跳动第一次大规模缩减服务;美团将战略升级为“零售技术”。上市后接受安全审查,市长/市场份额从90%下降到70%。蚂蚁IPO中断后持续整改。小米试图打开自己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京东重回轨道;努力实现更多的增长,开始减少市长/市场上市。告别双核时代。业务稳固,游戏业务管理人员频繁挖掘。百度密集,从外部招聘人才。

《财经》在2021年调查了这些公司核心高管的流动性,核心管理层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中枢,他们的变动也对企业的未来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阿里巴巴:“1 4”新结构

2021年对阿里(NYSE: BABABA)来说是挑战最多、人事变动最多、最彻底的一年。

今年阿里的市值蒸发了约4000亿美元,以发稿为基准,股价从约50%降至每股129.8美元。因垄断行为缴纳了182.28亿韩元罚款。遇到“807”事件,伤害了总裁。举行了相当安静的双11电子商务购物庆典。平台的超级头主播魏亚被罚款封号。最近一个季度,管理层罕见地降低了财政年度的收入预期。

2021年最后一个月,阿里迎来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人事调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增设了四位分管总裁:负责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戴珊、负责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张范、负责运气和技术的张建峰、负责生活服务板块的刘永福。

阿里去年开始将多项相关工作分成一个板块,4名分管大总裁可以理解为CEO和事业群总经理之间的各板块指挥官。阿里称之为“多元化治理”,重点是各板块可以实现独立和自主管理。

岱山、江帆、余永福的权力和责任进一步扩大。

除了以前的B系外,茶山还开始负责阿里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电商业务。她最近刚开始与淘宝合并天猫,没有区分个别商家和品牌商家,削弱了增长。

调用户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十多年阿里电商发展思路的一种告别。

蒋凡从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总裁转而负责了整个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包括了 C 端(Lazada、Trendyol、速卖通等)和 B 端(国际站等)业务,阿里首次将海外市场作为一个业务整体交由一人负责,架构上与戴珊负责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并列。对蒋凡来说,发展空间变大,挑战更大。

去年 7 月,阿里把基于 LBS 的地图(高德)、酒旅(飞猪)、本地生活三个业务整合,交给俞永福统筹。升任前,俞永福偏安一隅,专注于高德业务发展,近两年低调做事。掌管整个阿里的生活服务板块后,他将很多精力投入在本地生活业务,在发出的第一封内部信里,他详细分享了自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思考、组织问题和激励政策,员工颇受鼓舞。

2021 年,阿里集团副总裁级别以上(M6)的变动至少超过 15 次,还有不少高管离开阿里开始创业,原钉钉 CEO 陈航创立两氢一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阿里正在积极改变自己以应对复杂的挑战,比如一向注重业绩增长的阿里在 2021 年第一自然季首次提出要将所有的新增利润全部进行再投资,像个创业公司一样在潜力业务上加大投入;阿里还从过去的一个超级 App 转向推出多个 App 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

新的指挥官,新的业务策略,也许会带来一个新的阿里。(管艺雯)

腾讯告别 “躺赢” 的日子,它的副总裁们也是

与阿里巴巴习惯对组织频繁调整不同,腾讯(SEHK:00700)往往只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才会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2021 年就是这样的一年:

腾讯被要求放弃独家音乐版权;主导的斗鱼、虎牙合并案被否决;8 年以来第一次开放微信外部跳转链接;游戏的版号发放暂停、未成年保护日益严格;几乎清空对京东的持股,这曾是它最重要的一笔对外投资;随着市值不断下跌,腾讯也掉出了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

过去,腾讯依靠微信、投资生态与手中掌握的海量版权在许多领域拔得头筹,但现在 “躺赢” 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腾讯董事局主席、CEO 马化腾与总裁刘炽平在 2021 年底的员工大会称,公司要降本增效、要 “过冬”。截至发稿,腾讯股价为每股 453 港币,市值 4.35 万亿港币(约合 5585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一位。

为了应对上述变化带来的挑战,腾讯进行了一整年的调整,罕见地集中对多位副总裁级别管理者动刀:

  • 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陆续换掉了大部分业务的一号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 PCG 未来的战略探索: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交互。新的方向需要能力模型更匹配的管理者来带领。腾讯 COO 任宇昕则在员工大会上称要给 PCG 多些时间。
    在此次调整中,腾讯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姚晓光跨事业群兼任了 QQ 所在的 PCG 社交平台业务负责人,这在腾讯一贯的职务任命中较为罕见。他在游戏行业的丰富经验有助于带领 QQ 进行虚拟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探索。
    新任信息平台与服务线负责人郄小虎则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曾在 Google 和滴滴任职的他被认为是国内互联网企业最想从谷歌挖走的三个工程师之一。腾讯收购搜狗后将开启在搜索领域的投入,看点与 QQ 浏览器等产品未来也将强化推荐算法推荐在内的技术能力,这些业务均与郄小虎的能力模型相契合。
  •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并成立了区域业务部,目的是建立更多区域下沉渠道,以触达中小型企业。《财经》获悉,SAP 前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已经加入 CSIG 负责智慧工业与服务业业务;青桔 CEO 张治东加入 CSIG 任腾讯地图任负责人。
  •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在国内游戏市场增长见顶之际开启了国际化进程。其中,发行部门成立了全新的国际品牌 Level Infinite,天美与光子两大工作室群则在海外多地布局了自研工作室。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阅文集团分别进行了业务调整,核心是摆脱自成立以来对版权的绝对依赖,未来将进一步向音乐、文学与影视的产业链上游深入。
    原 QQ 负责人梁柱在 2021 年成为腾讯音乐的新任 CEO,他的此次调任也处在腾讯音乐被监管要求放弃独家版权的节点。一位腾讯音乐人士称,集团正在加强对音乐业务的把控力,所有内容业务需要进行更深度的协同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集团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 QQ 音乐与腾讯 PCG 都有丰富管理经历的梁柱是合适的人选。

腾讯是当前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微信在国内有超过 10 亿的活跃用户,这意味着它在监管、社会责任与商业之间寻求平衡时会面对更多挑战。

一位腾讯中干告诉《财经》,过去互联网公司之间比的是增长速度,未来比的则是谁更稳健。2021 年 4 月,腾讯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并承诺投入 1000 亿元实践共同富裕。

《财经》了解到,去年底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对 2021 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高洪浩)

美团:新战略下的过渡管理方案

2021 年,美团(SEHK:03690)成为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家接受反垄断处罚的互联网公司。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其罚款 34.4 亿元,并要求其根据总局发出的《行政指导书》在三年内完善平台治理。

这让擅长把规模做大的美团没了施展优势的空间。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战略和新的组织。为了拥抱变化,美团将战略从 “ Food + Platform ” 升级为 “零售 + 科技”。截至发稿,美团股价每股 206 港币,市值 1.27 万亿港币(约合 1626 亿美元)。

美团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大幅调整。美团把三个重要的零售业务 —— 优选、快驴和买菜业务统一归由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负责。

美团副总裁、原快驴事业部总经理郭万怀调任优选业务,快驴负责人变为原快驴商品部负责人高雨龙。

美团还成立特别零售小组 g-team,负责零售相关业务的讨论和决议。小组有五名成员,都是美团的核心高管,分别是:美团创始人、 CEO 王兴,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陈亮,郭万怀,副总裁、美团平台总经理李树斌。这个小组可类比阿里的班委制,更像是一种过渡管理方案。

在零售业务上,美团形成以社区团购业务为核心,买菜、快驴、闪购、团好货多业务探索的路径。根据美团 2021 年财报,美团优选业务仍然处于投入期,9 个月累计亏损 232 亿元。

外卖、到店和酒旅业务依然稳健增长,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外卖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28% 至 256 亿元;到店和酒旅业务同比增加 33.1% 至 86 亿元。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退休后,美团又有一位核心高管离开,最高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骑行事业部总经理郭庆离职后,去了一家机器人创业公司担任 CEO。

核心力量离职,又没有接替者可以补位,美团的创始人和核心高管需要负责更多事务。王兴直接接管了王慧文此前负责的四个业务,包括美团平台、智慧交通、基础平台和点评业务;2021 年,美团又拆分了成立不到一年的智慧交通平台,平台下的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独立,分别由原打车事业部运营负责人张星远和原智慧交通平台总经理夏华夏负责,二人均向王兴汇报;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需要在郭庆走后,负责骑行事业部。

《财经》了解到,2021 年,充电宝事业部负责人也向张川汇报,这部分业务原本在美团平台。

如今,美团的权力集中在王兴和七位核心高管手中 ——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穆荣均,高级副总裁、CFO 陈少晖,王莆中,陈亮,张川,郭万怀,李树斌。这八人也是美团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万珮)

字节跳动:梁汝波掌权、张楠扩权

在多家互联网公司经历史上最差财报季之时,字节跳动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财经》了解到,字节跳动的广告业务增长虽有放缓,但内部宣称收入已超过阿里巴巴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这主要得益于抖音在国内的稳健地位与 TikTok 在全球的快速扩张。

不过受大环境影响,这家全球估值最高(超过 3000 亿美元)的未上市互联网公司还是在 2021 年放缓了脚步。

字节跳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清晰的:抖音的增长陷入瓶颈,国际政治局势令 TikTok 没有完全摆脱危机;还未找到新增长点、上市也仍未有期;过去几年人员的急剧膨胀与业务大扩张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负担。

为了应对多重挑战,字节跳动从人事到组织架构都进行了调整。

创始人张一鸣在 2021 年 5 月宣布卸任公司全球 CEO。他称自己不是 “成熟管理者”,忙碌的 CEO 工作让他无法思考一些无边无际和少有人讨论的点子,也没时间学习最新的技术进展。退任之后,他将 “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他的接任者出乎许多人意料,不是公司内部公认的二号人物,而是跟随其十余年、长期做技术的老同学梁汝波。相比之下,字节跳动中国董事长张利东与中国 CEO 张楠一直掌管着更多实际业务,前者负责商业化与职能型业务,后者负责抖音、今日头条等核心产品。

TikTok 也迎来了新的负责人。曾担任小米合伙人、国际部总裁的周受资在 2021 年 3 月以 CFO 与 TikTok CEO 身份加入字节跳动,他的到来一度被认为是为公司上市做准备。不过八个月后,周卸任 CFO,只担任 TikTok CEO 一职,有评论称这代表字节跳动将继续延迟其上市计划。

业务上,字节跳动提倡 “去肥增瘦”,教育、证券、游戏、音乐、商业化等业务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收缩、员工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行了 9 年的大小周制度也在这一年被取消。

2021 年 11 月,字节跳动进行了组织与业务梳理,宣布成立六个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 TikTok。

上述组织调整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业务变动,也没有改变大部分业务负责人之间的汇报关系。调整后的字节确定了 BU 式的组织结构,在赋予每个业务更大自主权和灵活度的同时,也明晰了每个 BU (业务板块)的边界收缩,淡去了过去九年大扩张所必然带来的无序。

在此背景之下,字节跳动中国 CEO 张楠获得了更大的权限。

《财经》了解到:字节跳动的商业化战略和业务战略合并,负责人朱时雨由向张利栋汇报改为向张楠汇报;商业产品负责人周盛在向张利东汇报的同时,虚线上开始向张楠汇报。

目前,尽管字节跳动商业化负责人仍然是张利东(飞书、火山引擎、游戏、教育等业务的商业则单独向各自部门负责人汇报),在可见的未来,抖音 BU 的商业化事务中也将更多看到张楠的身影。(高洪浩)

京东:重回正轨,从人到业务

中概股在 2021 年股价大幅下跌,阿里和拼多多双双跌幅过半,同样做电商生意的京东(NASDAQ:JD)跌幅要小得多 —— 即使它的大股东腾讯刚刚以派发特别股利的名义减持了价值 164 亿美元、近 15% 的京东股份 —— 跌幅仍控制在 20% 上下。

这得益于京东不同于电商平台的公司定位、战略、商业模式和主要消费人群。

在公司 2021 年二季报电话会上,时任京东零售 CEO 的徐雷当时说,京东是一家兼具实体企业属性和数字技术能力的 “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从两年前开始强调自己是一家 “以供应链为基础” 的技术与服务公司,主力消费人群以城镇化、家庭消费、确定性和计划性为特征,因此受宏观经济影响也更小。

2021 年京东的高管团队有诸多调整。

这一年 9 月初的同一天,原零售 CEO 徐雷升为京东集团总裁,帮助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实现各业务板块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他本来的位置由原健康 CEO 辛利军接任,辛利军的下属、京东健康医药部的负责人金恩林又接替了他的岗位。一个月前,京东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总裁冯轶转而负责时尚家居事业群,消费品事业部原总裁刘利振接替了她的职务。

而从当时的时间点往前追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京东集团最重要的四块业务 —— 零售、物流、科技、健康,这四大子集团的四位 CEO 全部调整了。据多位京东员工的描述,创始人刘强东对公司管理则 “越来越放权”。

最近几年,刘强东逐渐从具体业务抽离,取而代之的是京东的集体决策机制。战略执行委员会( Strategy Executive Committee,SEC )是这家公司战略管理的最高执行机构,由京东各业务板块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核心工作包括战略规划,监督和保障集团战略级业务和项目的有效落地。

离开京东的高管不在少数。据《财经》不完全统计,2021 年京东至少已有 6 名高管离职或退休,涉及金融、物流、技术等业务,多数为京东 “老将”,且集中在京东的非主营业务。

2021 年 7 月,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因病退休,两个月后,曾任京东科技集团(原京东数科)副总裁的许凌、京东物流 X 事业部总裁肖军、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相继离职,京东国际负责人闫小兵在这一年最后一个月提出了退休申请。此外,《财经》了解到,京东科技原 CEO、京东集团幕僚长陈生强也已经从京东离职。

但京东的主营业务(自营、平台和营销服务)业绩表现依然稳定,营收占比超过 90%,第三季度维持了 22% 的营收增速。京东也从反垄断监管的实施中获益,根据京东的说法,由于 “二选一” 流失的品牌正重新回到京东平台。

截至发稿,京东股价每股 68.24 美元,是 2018 年最低点的 3 倍多,市值超过 1000 亿美元。3 年前,这艘巨轮曾一度下沉,现在它正在重回正轨,并比其他公司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管艺雯)

动荡的滴滴,只离职了两名高管

赶在 2021 年 6 月最后一天赴美上市的滴滴(NYSE:DIDI),上市两日后即遭遇了中国监管机构的信息安全审查,旗下多款 App 被下架,多部委进驻公司审查。

滴滴只能停下脚步以应对监管合规。据《财经》了解,审查开始后,滴滴内部曾在一周出台了 6 个合规相关的制度规定,包括离任审计制度、更新团建经费管理办法等。滴滴还于 8 月新成立了数据与安全委员会,CEO 程维任主任,CTO 张博为常务副主任,下设数据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算法安全等多个委员会。

滴滴 2020 年有五位高管离职,是滴滴高管离职相对较多的一年。到了 2021 年,离开滴滴的高管只有两人 —— 原基础平台负责人章文嵩和青桔 CEO 张治东。

一位熟悉滴滴的人士说,对于目前的滴滴,没有变动不意味着不需要变化,而是危机还没有过去的一种标志。

据《财经》了解,滴滴接下来还会有新的人事变动。

从这两年滴滴的人事变动看,总体思路从外部招揽人才变为内部提拔。原网约车平台公司执行总裁陈熙离职后,花小猪总经理孙枢接替网约车 CEO 的职位;章文嵩离职后, 滴滴将其手中的滴滴云和原企业级事业部、效能平台部一并转入企业服务事业群,由蔡晓鸥负责;将基础平台部和智能中台部、车载事业部合并成为智能平台事业群,杨毅担任负责人;青桔业务则移交到原副总经理王文清手中。这些人都是从滴滴内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管理者。

滴滴的管理层将面对不小的挑战。2021 年以来,橙心优选业务大面积收缩,并试水新的模式,追求盈利;网约车主业受安全审查影响,不能拉新,重心转向司机和用户的留存;货运和车服等新业务也没有大的进展。

目前审查调查结果没有宣布,处罚轻重未知。竞争对手试图抓住机会,争夺原先难以挑战的滴滴网约车业务。据《财经》了解,在下架的半年时间里,滴滴的市场份额已经从 9 成掉至 7 成。而滴滴 App 仍未上线。

2021 年 12 月初,滴滴宣布拟从纽交所退市,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员工的期权兑换受到影响。12 月 24 日,滴滴发内部邮件延期了期权解禁时间,由原来的上市半年解禁,变更为时间由公司再定。受限范围为在职人员及离职未满 180 天的员工。

滴滴上市像是打开了 “潘多拉之盒”,把这家公司送入了新的迷雾中。截至发稿,滴滴股价为每股 4.5 美元,市值只有 217 亿美元,距离上市的最高点已经跌去三分之二。(万珮)

拼多多:与部分的自己告别

烧钱搏份额的公司很多,鲜有拼多多(NASDAQ:PDD)这般成效显著。

从 2016 年算起,到 2020 年超过阿里成为中国拥有最多消费者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累计烧掉 833.25 亿元销售费用,产生 252 亿净亏损。这还没算上其他成本、费用以及人。

2021 年,拼多多选择告别过去五年的部分自己 —— 减少市场投放、控制获客成本、释放利润。

在销售费用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的同时,拼多多 2021 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 17.7 亿元税前利润。管理层还在 11 月的财报会上说未来要减少营销方面的投放,加大研发投入。

在此期间创始人黄峥提前卸任董事长,把位置交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友陈磊。2020 年黄峥离开拼多多 CEO 位置的时候也是让陈磊来坐。

宣布不做 CEO 时,黄峥说会花更多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努力从制度层面推进拼多多再上台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众机构 —— 但作为公众公司,拼多多至今未公开公司真正的权势人物 —— 内部业务实际管理者阿布(顾娉娉)。

宣布不做董事长时,黄峥说拼多多还年轻、还能长时间高速增长,但得有人探索十年后如何让这家公司继续高速增长,自己是 “比较适合的人选”。

一个多月后中国开启反垄断周期,并持续加强数据安全立法。从禁止电商 “二选一” 到拟立法大数据杀熟,从保护、提高平台经济员工权益到约谈资本扩张,中国最高层试图在增长和改善社会不均衡、维护各项安全间找到平衡,平台经济的权力和责任关系也被重新检视。

赶上宏观环境疲软以及本身的高基数,2021 年 6 到 9 月间,拼多多的广告收入大约增长 40%,远低于此前连续五个季度 60% 以上的增速;年度月活买家增幅也为上市以来季度最低(+1740 万人);同期他们的销售费用率也降到了大约 45%。

没什么比成长股变成价值股更让市场崩溃的了。何况中国正重置其底层经济逻辑。2021 年拼多多市值少了近七成,现在大约只值 1.3 个百度。截至发稿,拼多多股价每股 55.9 美元,市值约 700 亿美元。

“百亿农研” 取代 “百亿补贴” 成了管理层最爱谈论的话题。这是拼多多提出的旨在解决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关键需求的倡议。据他们所说,自 2021 年 4 月以来的利润都将用于这一计划、直到投满 100 亿元。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的关键战略一直是赢得用户信任,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的长期资产。” 陈磊去年 11 月说。若真想如此,仅与过去做部分告别是远不够的。(龚方毅)

蚂蚁集团:与大部分的自己告别

胡润研究院最近把 SpaceX 评为全球第三值钱的非上市公司。如果不是 2020 年的一场意外,马斯克的火箭公司应该排第二 —— 现在这个位置被蚂蚁集团占着,胡润研究院给它的估值是 1 万亿人民币。

世纪 IPO 被紧急叫停后的一年多里,蚂蚁集团被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主管部门联合约谈了两次,并按照要求持续整改。他们减少了支付宝对 “花呗”、“借呗” 的引导,“鼓励” 余额宝用户把钱转到收益率更高的货币基金产品里,和浙江国资一起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公司业务层面影响最大的还是消费贷产品的合规整改。2021 年 6 月起,获批开业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承接 “花呗” 和 “借呗” 已经发放的贷款。消费贷品牌隔离工作也同时展开。

“花呗”“借呗” 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靠蚂蚁提供的数据所发放的消费分期贷款,改叫 “信用购” 和 “信用贷”,分别对应原来的 “花呗” 和 “借呗”。蚂蚁以这种方式告诉消费者,哪些信用贷的资金来自他们,哪些信贷来自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

在整改老业务、推动新业务期间,蚂蚁集团及其重要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人事调整。

最大调整是胡晓明辞任蚂蚁集团 CEO、天弘基金董事长、网商银行董事长及法人代表等职务。接手这一系列岗位的分别是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 CEO)、蚂蚁集团 CFO 韩歆毅(兼任天弘基金董事长)以及网商银行原行长金晓龙(升任网商银行董事长兼法人代表)。网商银行原来的副行长冯亮获聘行长一职。

新成立的蚂蚁消金有一系列的新人事任命。蚂蚁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兼任蚂蚁消金董事长;集团资深副总裁邵文澜兼任蚂蚁消金董事;原来的 “借呗” 负责人负责人陈怀晟任蚂蚁消金总经理。

此外,2021 年初离开蚂蚁的原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在阳光财险工作了四个多月后,于同年 5 月回到蚂蚁,做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和新老同事一起应对复杂时局。

各种调整对蚂蚁集团盈利能力的影响逐渐显现。根据蚂蚁消金股东中国信达披露的数据,2021 年 6 月 4 日至 9 月 30 日间,蚂蚁消金收入为 2.91 亿元,税后净亏损达 5.25 亿元。

另据阿里巴巴集团财报倒推蚂蚁集团的数据(不考虑会计准则差异),第二季度蚂蚁净利润约为 199.22 亿元(中信证券测算),其中包括它对印度外卖平台 Zomato 大约 47.89 亿元投资浮盈。如果扣除这部分,蚂蚁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大约只同比增长 6%。(龚方毅)

快手:告别双核,调整节奏

2021 年上市以来,快手(SEHK:01024)的用户增速较过去几年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为了应对挑战、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快手进行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与人事调整。

快手创始人宿华卸去了担任 8 年的 CEO 一职并转任董事长,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接任 CEO。这家公司过去被质疑双核心的管理结构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率,如今没有了双核心的掣肘,理论上快手可以走得更快更远。

2021 年 9 月底,快手成立了电商、商业化、国际化和游戏四大事业部与主站产运线。改革后,快手的业务一号位将拥有更大的权力,同时也承担了更多责任,比如要为投入产出( ROI )负责,而此前各业务不承担成本指标。

与字节跳动提出组织要 “去肥增瘦” 相似,快手也称组织需要 “降本增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快手都做了业务与管理层的精简。

国内业务上,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收拢了过去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主站产品部、运营部、用户增长部、游戏生态与搜索业务,成为主站产品的唯一负责人;国际化上,快手停止了多产品并进的策略,集中力量发展 “Kwai” 一款产品。

随着快手运营负责人严强在 2021 年宣布离职,2017 年以前加入快手的高管只剩下了宿华、程一笑与 CTO 陈定佳、CFO 钟奕祺。

2020 年快手空降了三位高管,包括负责国际化的仇广宇、电商研发负责人陈国成,电商产品负责人范理,他们分别来自滴滴、哈啰出行与阿里巴巴。2021 年只新来了一位管理层——从网易过来的游戏事业部负责人徐杰。

不过新任 CEO 程一笑未来将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1》数据,全国网民约 10 亿,抖音和快手短视频用户加起来已经约 9 亿。粗略推算,全国只剩下 1 亿人的短视频用户增量市场。

电商业务也是二者交锋的核心战场之一。快手坚持与抖音走差异化策略。前者强调粉丝与主播强社交信任关系的构建,粉丝基于个人喜好进入喜欢的主播直播间逛、选,以此为平台带来高复购;相比之下,抖音则是依赖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推荐,更偏重明星和知名网红带货,货物逻辑上更强调品牌、标品。

快手曾经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但在与抖音的竞争中,它一度被打乱了阵脚。现在,它正试图找回自己的节奏。截至发稿,快手股价 77.9 港币,市值 3293 亿港币,约合 422.3 亿美元。(高洪浩)

小米:调整了 35 次,造车团队基本成型

2021 年小米(SEHK:01810)调整组织架构和人事任命 35 次,是小米 2010 年成立以来变动最多的一年。调整的主线有两个,一是雷军交出多个直管业务,聚焦造车;二是精简销售体系,应对手机业务承压的挑战。

小米集团副总裁及以上的高管团队中,有三位在 2021 年离开小米,他们分别是:

  • 2020 年 9 月从碧桂园挖来的彭志斌,当了不到半年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后离职,去了深圳麦克韦尔(电子烟公司)当高级副总裁,还是做首席人力资源官;
  • 2015 年加入的周受资,先是当小米首席财务官推动公司上市,2019 年掌管国际业务部,2020 年成为合伙人,于 2021 年 3 月跳槽字节跳动当首席财务官,后成 TikTok 负责人;
  • 2020 年 4 月被提拔为集团副总裁的高自光,他是小米中国区线下渠道扩张的核心人物之一,被当作小米重视培养年轻干部的案例,9 月离职后加入碧桂园联盟企业安心加云联当 CEO。

80 后周受资和高自光的离职,让小米高管平均年龄在自然增长一岁外增加不少。同时,他们的离开也是小米高管 2021 年变动的主要节点。

周受资宣布离职时,小米提拔了三位高级副总裁,分别是 1973 年出生的曾学忠(手机部总裁)、1969 年出生的张峰(笔记本部总经理,分管电视部和大家电部)和 1975 年出生的卢伟冰(中国区、国际部总裁),他们在手机行业都有超 20 年工作经验,掌控着小米最核心的手机和大家电的生产和销售。

高自光宣布离职前一周,小米提拔了内部员工朱丹成为副总裁,兼任手机部研发副总裁。朱丹曾在摩托罗拉工作,2010 年跟领导周光平(小米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加入小米,是小米第 54 号员工,历任手机部的基带部总监、产品部总监、相机部总经理兼显示触控部总经理。

小米现在共有 17 位高管,跟 2020 年最多时比少了 3 位。最年轻的是 1981 年出生的印度区总裁 Jain Manu Kumar。他们是雷军在 2021 年 8 月提出的 “三年全球第一” 目标的主要执行人。

现状并不乐观,小米手机销量在去年第二季度冲上全球第二后全面承压。他们要带领团队在整体疲软、竞争更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站稳脚跟,向资本市场证实小米撑得起更高市值。2021 年小米股价下跌约 43%,截至发稿,小米股价 18.52 港币,市值超 4500 亿港币,约合 595 亿美元。

此外,小米汽车业务管理团队基本成型,不少是小米老员工:小米大家电事业部原总经理李肖爽,现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负责产品、供应链和市场工作;小米参谋部原副参谋长于锴,负责座舱系统等方面工作;小米原技术委员会主席叶航军,负责自动驾驶算法等研发工作等。

小米汽车公开的有汽车背景的核心成员仅宝马集团原资深设计师李田原。曾被传去小米汽车的吉利研究院原院长胡峥楠后来去了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关注智能汽车。

他们现在管理 500 名员工,敲定小米造车工厂落在北京亦庄,初步确定小米要造什么样的车,正努力推动 2024 年上半年量产出来。(贺乾明)

百度:从用老将到外部招揽人才

在经历多次人才大规模流失后,百度高级管理层和执行层均断层,百度(NASDAQ:BIDU) 一直在填补关键岗位的空缺。

在 2020 年之前的两年,百度的办法是让老将回归,比如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和原百度特别顾问、移动生态群组(MEG)销售负责人史有才。为了留住百度体系内的人,百度于 2020 年开启了最大规模的晋升 —— 中高层的晋升任命人数创历史之最,达到 54 人。

史有才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用老人有其弊端,老将重情义,契合价值观,但毕竟远离一线多年,未必是合适之选。百度的 2021 年重新从外部大量招揽人才。

2021 年,百度的核心管理团队相对稳定,高层未出现流失。此外,百度共引入了 5 位中高层。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变动是,原好未来 CFO 罗戎加盟百度任 CFO 一职,而原百度 CFO 余正钧转任首席战略官。

百度的战投部也经历了频繁的人事变动。原百度投资负责人蔡翔在任未满 6 个月就离职,随后,百度集团副总裁、战略负责人陆原也调岗。一位百度人士称,“ Robin(李彦宏)对战投部的表现不满意。” 接替他们岗位的是原 58 集团副总裁李晓洋和原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齐飞。

百度还晋升了李震宇为集团资深副总裁。李震宇是个 “老百度人”,他于 2007 年加入,历任百度多个基础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现任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熟悉他的人评价,李震宇是管理型人才,和 Robin 比较默契,能将其的想法执行到位。

在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浪潮之下,百度也不例外。2021 年 1 月,百度宣布造车,品牌命名为 “集度”。百度采用的是和传统整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深度合作的形式,并请来原摩拜联合创始人兼 CTO 夏一平出任集度汽车 CEO。

百度内部认为,过去的低谷不是因为战略不清晰,而是内生组织能力支撑不足导致。因此,不要先谈什么变革、创新,而是先从文化和价值观上着手,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百度人力负责人崔珊珊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过去三年,百度一直在做文化价值观的建设,组织能力的完善,“外界可能感受不到,但我们自己的感知很明显。”

三年来,百度的市值也在缓慢爬升,最低曾跌至不到 300 亿美元,如今股价为每股 153 美元,市值已达到 533 亿美元。(万珮)

稳健的网易,游戏业务高管被频繁挖角

2021 年,多数中概股股价普遍下跌,网易(NASDAQ:NTES)的跌幅则要小得多,仅在 5.5% 左右。

在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集团 CFO 杨昭烜称,网易是以精品内容驱动为导向的公司,并且有强劲自研能力支撑。自 IPO 以来,网易股票的年化回报率超过 25%,也是全球为数不多定期向股东支付季度股息的成长型公司之一。

纵观网易的几大核心业务在 2021 年的表现,游戏因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永劫无间》的成功迎来了丰收的一年;网易云音乐不仅成功上市,还成为了反垄断监管下的受益者;网易严选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确认了做品牌而非做平台的新策略。

2021 年,还有多位网易的多位业务负责人的职务发生了变动。

网易游戏原海神事业部旗下的 Zen 工作室因推出了大受欢迎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而晋升为一级事业部,其负责人金韬晋升为 Zen 事业部总裁。此前,金韬作为制作人还带领团队研发了网易游戏近年来的另一个爆款《阴阳师》手游。

在金韬获得晋升的同时,网易另外两位重要的游戏业务负责人在今年离开了网易。

原网易游戏雷火游戏事业群祝融工作室总监徐杰目前已经加入快手,担任游戏事业部负责人。

徐在 2007 年加入网易,曾参与制作《倩女幽魂》与《逆水寒》等重要项目。《财经》了解到,徐杰在离职网易后,字节跳动与快手均与其有过接触,最终快手因允诺了他更高的职位与管理权限而胜出。

另一位是网易游戏 F 工作室负责人叶谦。这位在网易任职 16 年的老将曾负责过《终结者 2》、《光明大陆》等游戏。离职后,他加入了游卡网络。

网易严选最大的高层变动则是 COO 石闻一的离职。

石闻一曾是网易严选的核心高管之一。在石闻一任下,她参与推动了网易严选的转型。网易严选成立于 2016 年,前三年更多是 “平台” 打法,重 GMV,扩品类。但消费者端反馈不佳,生产端库存严重。2019 年,新 CEO 梁钧加入后,网易严选开始向品牌转型。

据《财经》了解,石闻一离职后,其汇报线全部转给梁钧。

截至发稿,网易股价 99.71 美元,市值 648.6 亿美元。在中国已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 6 位。

网易长期以来不强争第一、做 “小而美” 生意,这个策略虽然令它失去跻身互联网巨头的机会,但也使它在大环境动荡时能比其他公司表现得更稳健。(高洪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