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在市场诞生十年了,战胜了早期的默默无闻,终于尝到了努力工作后的辉煌,现在似乎又到了萎靡不振的瓶颈。

在过去的一年里,宝骏不仅失去了口碑,还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市长/市场份额。由于已经停产的560车型变速器故障,宝骏在2020年的“虽然晚了”的315晚会上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同时,据资料显示,去年一年内,宝骏新车实现了40万辆销量。当然,这个数字听起来不低,但事实上,与走过的宝骏本身相比,这个数字真的让人抬不起头来。

回顾近几年的历程,诞生后第五年的2015年宝骏品牌年销量为50万辆,2016年为76万辆,2017年成功突破100万辆,是最快在最短时间内突破百万年销量的车企。

但是2017年以后,这种盛况戛然而止。2018年,宝骏开始下滑,年销售量降至87.9万辆。2019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年销量只有60万辆,到2020年只有40万辆回来,宝骏同比进一步下降了3/1,成绩还不到5年。

数据是最不会说谎的东西。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买车时放弃了保俊这个选项。

但是这个结局可能从一开始就已经定好了。宝骏不适合在中国市场长久发展也是必然的。

宝骏开始炸毁市场的原因很简单。除了精确定位外,低廉的价格优先。过去,第一辆爆款730或以后的560510辆车,这些车型的销售价格区间大部分集中在10万以内,主要在6-8万左右。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大部分预算紧张,第一次买车的家庭或年轻人正在实现人生中对汽车的重大变化。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性价比。保俊好

另外,到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持强劲增长的形势,同时为宝骏的销量增长提供了最大的空间。

但是长期混迹于低端市场的宝骏没有品牌溢价和价值,一旦消费需求升级,对低端汽车的打击更加致命。随着汽车市场逐渐饱和,从增加转向股票,自2018年首次下跌以来,各大品牌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抢占市长/市场份额,合资和自主性,甚至豪华品牌开始向下打击。豪华品牌探索了合资车的区间,合资车瞄准了自主品牌,自主车企业开始进一步下滑,越来越多的新车型涌入地面,这给宝骏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比如510个部门、品牌力量更强的哈佛M6、长安CS35PLUS、西湖5X等都开始以6万左右的价位进行打击,失去价格后在品牌上也不占优势的510基本无力反击。本来单兵最强的510,月卖近6万韩元,但现在月卖只能维持在5000韩元左右。

宝俊当然想到了变身,还采取了行动。意识到低端路线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行不通,开始推出新宝骏品牌。申宝俊旗下车型终于刺破了宝俊始终无法攻破的10万个定价天花板,在产品设计感、质量等级等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提高,甚至换了新的品牌logo。(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MART)但是,再看本质,申宝俊推出的车型本质上和宝骏是一样的。

m/large/pgc-image/fb9b0d51dbc848f1975c0d6a7e847e27?_iz=31825&from=ar;x-expires=1696214902&x-signature=DJnRXbsZF77OjtX2PhMq%2Bbi7BBw%3D&index=4" width="640" height="390"/>

小型SUV RS-3跟原来的510还是一样的三大件,1.5L 99马力,一样的6MT或CVT变速器,只是靠设计与配置这些软件上的东西稍微将价格往上提了一档。

当然说是走更高端的路线,其实新宝骏始终还是在低端的圈子里绕不出来。最贵的RS-5, 顶配也不过13.58万元,用的还是宝骏730同套动力系统。或许是宝骏自身也明白,没有太多技术上的进步,也没有底气真正将价格拉高,毕竟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了解与精明,没有一点真本事很难让他们掏钱。

新宝骏的转型之路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品牌溢价同样不存在,前段时间我们也谈过,新宝骏旗下车型无一爆款,也没有一台月销过万的车型,基本可以看出市场消费者对新宝骏的态度,并不认可。

最后再说一点,质量。

不谈别的,单单就说一款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宝骏560。当初这款车型推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市场上的爆款。在彼时,不到7万的价格、2750mm轴距打造出越级的空间表现,确实让很多消费者大喊真香。

但是这款车型只销售了2年时间,在停产之前的月销量还能达到1万多。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一款推出不久仍处于黄金周期的车型几乎都是不可能被停产的。原因很关键,那就是无法解决的质量问题,宝骏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在停产2年多之后还能被变速器问题315晚会点名,可见在这期间厂家的处理也完全没有令消费者满意。

总之,宝骏的发展与衰落,其实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侧面缩影,如今的中国市场,只靠价格战早已经行不通,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产品本身说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