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 水仙花有没有毒?

2023-11-08 00:38 40次浏览 文化

周敏

每年春节前,家中照例会买几球水仙。这花好养,只需要用一个浅钵把球茎放进去,时不时换换水,一个月左右就会开花,既应景,又适合懒人。

水仙花很美,我也很喜欢它的香气,清幽温婉。每年开花以后,我每天都会特意凑近闻几次。妈妈只要看见了都会说,“小心,有毒!”其实,有毒的只是它的鳞茎,花是没毒的。

水仙,学名: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作者周敏 图

但总的来说,水仙不算我特别偏爱的花。我很清楚原因: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它的结构太简单了,一览无遗。而我更喜欢的,却是曲径通幽——向来是那种结构精巧又复杂、充分展现了进化之美的植物最得我欢心,因此,往往是不起眼的小野花更能撩拨起我的兴奋感。

水仙,过年少不了的花卉。

水仙来自美女辈出的石蒜科,像园艺上常见的君子兰、朱顶红、水鬼蕉,城市绿化常用的葱兰与韭兰等,都是这一科的。它们都有着六裂的花被与六枚雄蕊,子房下位(即子房位于花冠之下,这是区别花型跟它们非常相似的百合科的核心特征),以及带状扁平的叶子。

水仙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花中心有一个金黄色的浅杯,长不及花冠裂片的一半,上缘整齐。这在植物学上称为副花冠,单瓣品种的水仙有个别名叫“金盏银盘”,非常形象。另外,水仙也有重瓣的品种,叫做玉玲珑。

伞形花序,每序有花数朵,花梗长短不一

花高脚碟形,花冠6裂,白色副花冠金黄色,似小杯

但今年有点不同,我对水仙产生了比较特别的兴趣。我发现在古代,水仙、蜡梅(或梅花)以及南天竹的红果,几乎是岁朝清供的钦定组合。古人称大年初一为“岁朝”,意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文人雅士们通常会以瓶花清供的形式庆贺新年,或是以这个主题来绘画。岁朝画作成了一个历史悠久的绘画主题,很多有名的画家都画过。

之所以选这三种,汪曾祺先生在《岁朝清供》一文里有提到:“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换言之,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水仙,比眼前的水仙真花更吸引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大概是因为所谓的岁朝清供,展示了一种在当今时代几乎已经失传的中国式精致美学,一种风雅,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吧。

清代陈书,《岁朝丽景图》

清代陈枚,《岁兆图》

从这个“小门”拐进去,我才发现,水仙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而且很巧,它成为顶级网红的年代,也是宋朝:“水仙是外来物种,真正引起人们关注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事……两个多世纪,水仙几乎走完了其他花卉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历程,最终达到了与梅花等‘岁寒之友’齐名并誉的地位。”

在过去这一年的植物生活里,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现,很多植物,不管是我国原生的,还是外来的物种,都是在两宋时代才忽然声名大噪。对此,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宋人,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审美情趣呢?

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宋代社会的平民化,精英阶层的士大夫化和意识形态的道德理性化,使宋代文化迥异于汉唐之世的气势凌越、色彩艳丽,展现出一种气质平静、格调淡雅的时代风格。反映在具体的花卉品种选择上,宋人更为欣赏那些村居平常、色彩素雅、气味清香、习性特别的花卉。宋人对梅花的推崇广为人知,而蜡梅、山矾、荼、木犀( 桂花)、瑞香、素馨这类新兴的花卉,更以山野原生的姿态、素淡芬芳的气韵、凌寒萧然的品格适应了宋人清贞雅逸的情趣需求。这是水仙在宋代一经发现就迅速窜红,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论宋代水仙花事及其文化奠基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12月)

水仙在宋代一经发现就迅速窜红,被赋予了凌雪傲霜的高操气节。

所以毫不意外,以黄庭坚、杨万里为首的宋代诗人们写了大量吟咏水仙的诗词。但看过以后,我有种感觉:一写到水仙,来来去去无非是“冰肌玉骨”、“凌波仙子”之类,略欠新意。更有以朱熹为首的理学家们,非要把它往大义凛然的“人设”上推,一首《赋水仙花》,又是“高操摧冰霜”,又是“讵识怀贞刚”——这种柔弱的草本植物,被赋予了过多过重的道德象征,有点过了。至此,我终于理解为啥一位朋友总说宋代是“扭捏宋”了。

倒是有一位不甚出名的宋代诗人宋伯仁写了一首《山下》,我挺喜欢的: “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至少,如实地记录下了水仙在宋朝时盛行到了什么程度。

民国时期著名园艺家黄岳渊、黄德邻父子合著的《花经》,其对水仙的描述仅寥寥数十字,最得我心:“水仙腊蕊素瓣,冷艳幽香;于岁暮天寒,花事岑寂之际;盛以磁钵,满贮清水,下佐文石;供诸明窗之前,净几之上;芬芳扑鼻,清致入画;仅此一丛,点缀岁朝,大为生色也。”——既简洁,又经典,最重要的是,不扭曲。

腊蕊素瓣,冷艳幽香

今年的水仙是元旦节买的,当时花店里的种球有三个品级:分别是5元、10元与15元一个。我问店家:10元的与5元的,看上去没多大区别啊?老板答:“品质不同。我这些都是从漳州进的货,越贵的花茎越多。”这位老板很诚实。最后我买的是中品级的,平均一个鳞茎有五六根花葶,数了一下,每一株都开出了三十多朵花。

据相关资料介绍,自清代乾隆朝以后,福建漳州就已成了我国水仙种植的主要产地。从光绪年间开始,漳州水仙不仅行销国内,还出口远销至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花友骄傲地告诉我,水仙是“我们漳州三宝之一”,我问她其他两宝是什么?答:“八宝印泥和片仔癀。”

漳州水仙最著名

我养水仙很佛系,基本上只是换换水。后来看到不少古籍上都说,水仙适合用盐水养,每次换水时就顺手加一小勺盐。但今年的水仙叶子长得太高了,真有点像蒜苗;也因为个头高,开花后很爱倒伏。我在网上查了下花友们的经验,总结要点如下:一,开花前要多晒太阳,不然叶子很容易徒长,但开花后则要移至阴凉处。二,昼夜温差要大,才有利于花芽分化,所以夜晚可以挪到室外放着。三,直接买矮壮素,控制叶子长高。我准备明年再试试。

养水仙也是门技术活,要控制叶子高度及防倒伏

水仙虽然是多年生植物,但我看很多花友都说,想要它第二年复花很困难。这大概跟水仙的老家在温暖湿润的地中海地区有关,所以,也是气候最接近的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最适合它的生长。在世界范围内,水仙也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滨海温暖湿润地区。

关于水仙的身世,以前一直有争议,但如今最新的植物分子学研究已证实,中国人特别热爱的这种水仙是法国水仙的变种,在唐代作为贡品由西域使者传入我国。只是它太契合中国气质了,不仅成为从古至今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花,还当选了“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常常让人忘记,原来它也是个外来户。

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合水仙生长

春节前后的花市上,除了水仙,还常见它的同属近亲黄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也叫洋水仙或喇叭水仙,原产欧洲。水仙属的属名Narcissus,就是希腊神话中自恋至极溺水而死的美少年纳喀索斯。

很容易将这两种水仙区分开来:洋水仙花更大,色更艳。它的副花冠呈喇叭形,与花冠近等长,先端皱褶如裙状浅裂。最常见的是黄色,但园艺品种的花冠与副花冠有白、橘、红、黄等各种组合。另外,两种水仙的花序也不同:洋水仙单花顶生,中国水仙则是伞形花序,花葶自叶丛抽出,每葶有花数朵,花梗长短不一。

洋水仙,单花顶生,副花冠喇叭形,与花冠近等长。

很多科普文章都说,洋水仙无香。但我买这种明显是香的,在花店门口的洋水仙丛中,我看到很多忙碌不停的蜜蜂,凑近一闻,香气浓腻而略闷,实不及中国水仙之清幽耐闻。这正是东西方审美的明显不同:东方之美,重神韵而轻色相;西方之美,视觉冲击总占第一位的。

责任编辑:王昱

校对:张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