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乌鸡国故事一样。唐僧的出身故事,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形成时间。

《西游记》里的唐僧故事是这样的:

  • 海州书生陈光蕊考中状元,跨马游街的时候,正好赶上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小姐抛绣球招夫。绣球打中了陈光蕊,二人结为夫妻。不久,陈光蕊携老母及殷夫人到江州上任。老母途中生病,陈光蕊将其安顿在客栈中养病,继续赶路。谁知路过洪江时,水贼刘洪杀害了陈光蕊,将尸体扔到水中,幸而被江中龙王保存,又将陈光蕊魂魄留在水府。

  • 刘洪霸占了殷夫人。殷夫人因为身怀有孕,只得屈从。刘洪遂冒陈光蕊之名,带殷夫人到江州上任。不久殷夫人产下一子,怕刘洪杀害,将婴儿抛入江中。漂到金山寺,幸得长老法明和尚救起,取名玄奘,抚养他长大成人。玄奘长到十八岁,寻到母亲。母子相认。玄奘又寻到祖母,治好了祖母的病。玄奘到京城,将此事告知外祖父殷开山。殷开山发兵到江州,擒获刘洪正法。此时龙王得知,使陈光蕊还魂,放出水面,一家三口团圆。

其实历史上玄奘法师的父亲,并不叫陈光蕊,而是叫陈慧,并没有什么中状元、水府还魂的事迹。《西游记》里的唐僧故事,其实仍然是典型的民间故事;而且,不止一个类型,这就是“赴任遇盗”型故事和“弃子”型故事。既然叫“类型”,就像我们上一节说的“灰姑娘”故事那样,主角在欧洲叫灰姑娘,在亚洲叫叶限,在别的民族可能又叫别的什么,但故事主线是不变的。

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赴任遇盗”型故事,比如唐朝的《原化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唐天宝年间,荥阳有个姓崔的(姑且喊他崔生),考上了进士,任吉州大和县尉。崔生的老娘恋土难迁,于是崔生带着夫人王氏和金银数十万赴任。雇的吉州孙家(姑且喊他孙甲)的船。孙甲就见财起意,把崔生推落水中淹死,谋了他的钱财,又逼迫王氏就范。这是王氏已经怀了崔生的孩子,不得已忍辱偷生,也无法送信回家。幸而孩子出生后,孙甲很喜欢,待他不错。王氏夫人也就不敢提起前事。

  • 二十年后,小崔进京赶考,晚上走到一个地方迷了路,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团火光引路。小崔跟着火光走进了一户人家,这就是崔生的老家!老太太还健在,见小崔长得和崔生一模一样,大吃一惊,但她哪里想得到这就是亲孙子,只当是巧合。想起儿子儿媳失联二十年,不由放声痛哭,就把崔生的一件旧衣服送给小崔,当作留念。

  • 小崔进京之后没考上,回到家里。王氏夫人一见这衣服,大吃一惊!忙问这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小崔如实相告。母子抱头痛哭,两人立即到衙门告状,官府把孙甲缉拿归案,沉冤昭雪。但是依法,王夫人应该早点告官。这么晚才告,也有罪名。幸而小崔苦苦哀告,才得以免罪。

原文很长,这是梗概。我们看,这里陈光蕊故事的基本情节,已经具备了。

另一个故事,是唐朝温庭筠的《乾月+巽子》:

  • 陈彝爽和周茂芳是同学。两人一起赶考,陈彝爽考上了进士,任蓬州仪陇县令。周茂芳却没考上。于是陈彝爽回家收拾,带着夫人郭氏,两岁的儿子陈义郎,一家子三口要去上任。陈老太太却恋土难迁,于是郭氏夫人给婆婆做了一件衣服,不小心剪破了手,溅了几滴血,留给婆婆做纪念。

  • 周茂芳落榜在家,百无聊赖。陈彝爽就约他同去旅游一番。谁料到过江的时候,周茂芳忽然行凶,把陈彝爽推落江中淹死,逼迫郭夫人跟他冒名上任。

  • 十七年后,十九岁的陈义郎进京赶考,路过老家,碰上一个老太太,说:“我看你长得像我失联十七年的儿子。”于是拿出一件衣服——就是郭夫人临走做给婆婆的血衣,送给陈义郎。义郎回到家,将血衣给了母亲。郭氏见衣大惊,才对儿子义郎说出前后缘由。陈义郎大怒,趁周茂芳睡觉的时候,一刀砍了他的头。母子到官自首。官府审理此案,念他们情有可原,判了无罪释放。于是祖孙婆媳一家团圆。

两个故事,只是主角不同,情节都是一样:都是说一位官员带夫人上任,这位夫人要么身怀有孕,要么儿子还小。路上官员被贼人害死。夫人忍辱偷生,儿子长大成人,才报了仇。

唐僧作为《西游记》中仅次于孙悟空的重要人物,自然也应该有精彩的出身故事。大概这位陈义郎的故事,因为手刃仇人,更为有名。于是就安到同样姓陈的陈玄奘头上了。

然而,唐僧出身故事更复杂的地方,是这里面还夹杂了另外一个故事类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这里:

  • 小姐且将此子藏在身边,乳哺已及一月。小姐自思:“此番贼人回来,此子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倘或皇天见怜,有人收养此子,他日相逢,何以识认?”于是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缘由,备细开载;又将此子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以为记验。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抱出衙门。幸喜官衙离江不远,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正欲将此子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大喜:“莫非天意要救此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小姐仍大哭回衙不题。

  • 却说此子在木板上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当日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走到江边观看,只见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道:“善哉善哉,不知是何人家所弃,出家人慈悲为本,救人一命,胜造浮图。”即将此子取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将此子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

所以,唐僧还有个小名叫“江流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弃子”故事类型。

这种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丢弃,或是顺水漂走,或是流落山林,后来被某人收留,抚养长大,成长为一位伟大人物。

这种故事也是全世界性的,最有名的,莫过于《圣经》里的先知摩西。摩西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就是“从水里拉上来”。翻译成汉语,正相当于“江流儿”。

  • 埃及法老迫害犹太人,强迫他们将出生的男孩丢到河里。摩西出生后,父母先是把他藏起来,后来藏不住了,只好将他放在一个蒲草箱里,外面抹上石漆和石油,丢到尼罗河中。后来这孩子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将他收留,抚养成人。摩西长大后,成了犹太人的英雄,带领受迫害的犹太人逃离埃及。

两河流域还有苏美尔文明的萨尔贡王的故事,巴比伦文明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和摩西的故事几乎一样,都是生下来后,被装在一个草篮子里,顺水漂走。

在中国,同样流传着周朝始祖“弃”的故事。他生下来后,被扔到巷子、野外和寒冰上,结果都被动物保护,没有死。长大后,成了周民族的始祖。

甚至岳飞的出身故事类似,尽管有些变形。在《说岳全传》里,岳飞刚出生不久,家乡就遭遇大洪水。岳飞的母亲抱着他坐在一个莲花缸里,顺水漂流到麒麟村,被当地富户王员外所救。

看多了这种故事,你就会发现:越是伟大人物,在故事里越要折腾他,让他生下来就四处漂泊,尝尽辛苦,然后才把最辉煌的成就,最崇高的荣耀,加在他的身上。没有谁特意地写这些故事,但这种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竟然不约而同地存在着。这正说明,人类对英雄人物的感情是共通的,对成功的认识是共通的。

和唐僧有关系的故事,基本就是这些。然而这些故事,正说明了《西游记》的民间性。

《西游记》的成书是民间的。是几百年积累而来的。是由许多不知名的民间作者创作叠加的。并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一口气写成的。

另外,故事也是民间的。《西游记》中很多故事,是从民间故事改编来的。民间故事,和作家坐在家编出来的故事完全不同。民间故事的传承,是口头的,是靠模式化传承的——只要故事好听,就会用不同的主人公代入进去,一讲再讲。所以陈光蕊这个故事一演再演,主人公可以姓崔,可以姓陈。可以写进唐朝人的著作,也可以编进明朝人的小说。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今天通常看到的《西游记》,是明代万历年间由南京世德堂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而这个版本里,不知为什么,缺了唐僧的出身故事。所以现代的出版社,都习惯把明代《西游记》另外一个版本(学界称“朱本”)里的唐僧故事移过来,作为附录,插在取经故事之前。这样才能保证整部《西游记》故事是完整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