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强

前不久,有位读者问我,你不是说传统节气是以“冬至”为岁首,“立春”为年首吗,为何你写的物候日志都是从小寒开始新的一轮主题呢?我跟他说,物候日志之首是以公历为始。迈进新的一年,新一轮物候日志我们将以“物候说文”为主题,通过汉字解读廿四节气的七十二候。

今天小寒,若仅用一个汉字来表其意,“安”是最恰当的。元代吴澄所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节气小寒三候为: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其初候雁北乡之乡应读“向”,即北归回家之意。

冬至节气时,曾介绍过测定节气的三个观测方法之一的“吹灰候气法”,在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候气律管是采用仙鹤腿骨所制。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故能觉察自然气机变化而顺时往返。因此,物候观测法也成为测定节气的三个重要手段之一。

最早完整记载物候与节气变化的《逸周书·时训解》成书约在公元前2世纪,书中将岁时物候变化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计廿四气七十二候,对应观测地点以中原地区为基准,每候均与一自然或动植物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这套物候规律的形成是以五行生克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五日一候即一个木火土金水能量生克周期,三候一气即日月星的空间磁场影响周期。

小寒三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得气机之先的禽鸟归巢现象。无论是雁北乡、鹊始巢还是雉始雊,回家、筑巢、求偶,都是为了家庭的安定与种族的繁衍。汉字中的“安”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一个女人,家中女人安定顾家,这个家就安宁可依,本期插图中所写的这个“安”字是接近于早期汉字的大篆写法,其形象更为写实。所谓“安居乐业”,不就是先有家庭才能有事业吗?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安字的理解还有一个俗谚道:“若要小儿安,受点饥与寒。”让孩子小时候经历点饥寒之苦,对其心智的健康成长是有帮助的,这些民间经验与节气小寒三候的寓意是多么相似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我们对汉字的识读学习有一套传统理论与方法就是“六书”。即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作为用字之法的汉字造字用字系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讬事。”这是建立在小篆基础上的一个完善周密的造字识字用字范式,是自汉字形成以来,解码汉字构造的最完善的系统理论,仅仅学会六书认字,就可以大致识读古籍,理解其文意。但遗憾的是,习惯了拼音识字的我们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套学习汉字的传统方法了,而这六书识字也是解读节气文化很重要的解码工具。

每每节气前后,自媒体上节气鸡汤铺天盖地奔涌而来,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资讯泛滥之时,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对真正的系统的节气文化了解多少?体认了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