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阳不轨之徒”说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战略选择
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这么一条记录 “秦灭韩,徙天下不轨之人於南阳”。“不轨之人”这句话看起来有点让人不舒服,好象南阳这个地方被朝廷迁来了很多行为不端、图谋不轨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作家二月河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所谓的‘不轨之民’,据我看,一种是六国被灭的贵族子弟,一种是各色儒生和读书说文的穷书生,再一种是那些测字、算卦、奇门的三教九流人士,手工艺者……集中到南阳,有事你与列国不便于呼应造反,这地方一攻便垮,造什么反……但这群人其实是六国灭亡前天下最后的一批人才和英才。都集中到南阳,加上南阳原本就具有的较好的工业基础、农业水平和冶铁能力诸此种种都集中融汇一处,这就是一种‘文化汇总’,用我们今天的学术讲,这叫‘文化杂交’的优势”。
听过二月河先生的解释,才明白了什么是统治者思维,什么是平民思维。在统治者的眼中,顺从皇帝、听命于皇帝的子民才是皇帝喜欢的良民,而那些拥有独立思想、有才能的社会名流,恰恰就是皇帝不喜欢的“不轨之民”。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对会真正对南阳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南阳的文化、人才优势,二月河老师还认为“南阳还有第二次人工的文化杂交,这就是东汉。东汉的第一个皇帝光武帝刘秀,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心地比较善良仁厚的君主……跟着他有功的人叫“功臣”,胜利之后要赏爵位,封到南阳去享受俸禄工资……这些人在南阳位高势重待遇高,又闲来无事干什么?造反?这要充分的理由和条件,南阳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就拼命享受,造坟修墓,花天酒地逍遥人生。南阳现在拥有汉墓群、汉画馆,大致都是此刻的时代产物。这样就会拥有新的人才市场,各地能工巧匠、雕刻师、小手工艺者,再次集中过来,形成第二次人为的人才交流,南阳的经济再次暴涨,成为全国的工艺、科技中心,成为旅游中心,就因为刘秀的这个想法!南阳的社会知名度甚至超越首都洛阳,“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宛还在洛阳前头”。
二月河先生讲到的这些内容是自秦朝开始,一直到东汉时期南阳的文化、人才情况。但可能有人会问,诸葛亮生活在东汉末期,此时南阳已经不行了。
北京师范大学王子今教授在《汉代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兼论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战略选择》一文中,对两汉时期南阳的户口、人口变化进行了研究:《续汉书*郡国志一》刘昭补引《帝王世纪》说“昔汉永和五年,南阳户五十余万,汝南户(注:河南驻马店一带)四十余万,方之于今,三帝鼎足,不逾二郡,加有食禄复除之民,凶年饥疾之难,见可供役,裁若一郡。以一郡之人,供三帝之用,斯亦勤矣。”《续汉书*百官志五》刘昭注补引应劭《汉官》也说:“《前书*百官表》云,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三边始孝武皇帝所开,县户数百而或为令。荆扬江南七郡,唯有临湘、南昌、吴三令尔。及南阳穰中,土沃民稠,四五万户而为长。”袁术在南阳时,据说“户口尚数十百万”。东汉末年,当天下纷乱之时,长安久已残破,河洛地区文明积累亦大被摧毁,而南阳地区则相对安定,原有经济文化基础似乎大体保全”。这里要注意的是,王子今教授提到了“袁术在南阳”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在南阳时期,此时的南阳据说“户口尚数十百万”。
也可能会有人问,南阳人口兴旺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诸葛亮的战略选择问题。孙立群先生在《古南阳与人才兴旺》一文中讲到“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氛围和教育程度与人才的出现和成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人才自然有吸引力;而政治活跃,会激发人们建功报国的热情;教育普及,尊师重教,又会使社会风气端正,不断培养优秀人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积极进取之风和人才辈出的局面。南阳历史上人才荟萃,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
1.文章《〔诸葛亮测字三个字〕诸葛亮测字三个字2345?》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诸葛亮测字三个字〕诸葛亮测字三个字2345?》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