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安徽蚌埠市,有这样一位上了年纪的“怪老头”。

无论天冷天热,他总是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非但这样,其每日在家里都会念叨:

“27、81、241……27、81、241……”

起初小女儿宋怀忠听到后,还会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梦见买彩票。

但时间一长,她也开始心生疑惑:

“爸,这到底在念什么?每次都还念得一样。”

抱着好奇心,宋怀忠询问来人数字含义。

谁料,老人突然镇住,好似想起了什么,身体开始微微颤抖,大滴大滴的眼泪不停往下掉。

女儿意识到自己的话戳伤了父亲,赶忙上前安慰。

但心中对这件事情更加疑惑不解。

宋良友

直到有一天整理房间时,她发现父亲床底有个表面已磨损的箱子。

当其打开后,里面居然整齐叠放着一张纸。

纸上明晃晃地写着:

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联想起父亲说的那串数字,宋怀忠当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她急忙赶往县政府反映情况。

没过多久,政府工作人员专程上门拜访。

一进门,一位身穿军装的人,便朝老人笔直地敬了一个军礼,说:

“向一等功战士宋良友,致敬。”

而这短短一句话,早已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宋良友老人的辉煌事迹也终得以在世人眼前展现出来……

峥嵘岁月,奋勇杀敌

1950年,美帝国主义公然越过“三·八线”,企图占领整个朝鲜。

在此期间,美军飞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

战火眼见要烧到鸭绿江边。

对此,毛主席迅速做出决断: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后,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次前往朝鲜支援作战。

中国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我军战士们嘹亮的歌声缭绕在上空。

势有一种冲破云霄,不战不还的气派。

而宋良友就在其中。

他和战友一起坐上绿皮火车,前往安东(今辽宁丹东),后将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

当时,宋良友所属的第三野战军被改编为解放军第九兵团。

总人数约达16万。

其中,宋良有担任的是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连的班长。

因事发紧急,中央军委下达“紧急入朝”指令后,军队就立马集合出发。

战士们连过冬衣物、物资装备都没来得及带。

等到达朝鲜边境,预定的物资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送到。

前方战事又告急,军队就只能穿着薄薄的秋衣进入严寒的朝鲜北部。

那时的北部早就炮火连天,一片狼藉。

在美军连续狂轰滥炸下,整个地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骸废墟。

硝烟四处弥漫,空气中夹杂着血腥与火药的味道。

当地居民要么无辜死在战场,要么连夜逃跑。

可想而知,我军部队各方面条件也随之变得异常简陋。

当时,没有空余完好的房子,大家就在雪地上扎帐篷。

一到晚上,就把带来的衣物全穿在身上,然后盖着薄被御寒。

奈何,天公不作美。

很快众人又遇到寒流,气温直降。

当时,军队里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南方人,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天气。

加上部队物资匮乏,许多人都被冻伤。

脚、耳朵先是被冻得红彤彤的;

后面直接发紫,长出冻疮,肿得老高。

但因为没有药擦,战士们也就只能看着冻疮化脓,流出血水。

寒风一吹,疼得直戳心窝。

可即便战场环境恶劣,但是他们也无一人喊苦喊累。

白天,宋良友和战友们顶着随时可能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击枪传信,坚守岗哨;

晚上,众人听从指令,轮流值班巡逻。

好在不久后,部队便制定和部署好战略方针。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正式打响。

最终,历经11天的战事大获全胜。

以此粉碎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当年为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的妄想。

对此,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大为恼火。

他很快决定再次发动“总攻势”。

其计划“联合国军”先试探性进攻,后将前线推到鸭绿江边。

这样就能将我军后路堵死,困在此处进行围剿。

对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连夜商讨,后决定先发制人,发起第二次战役。

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仗便是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地处朝鲜最北部,海拔高至2000米。

也正因此,此地气温普遍较低。

晚上温度更是会跌到零下40摄氏度。

受恶劣环境影响,此仗注定是一场恶战。

同年11月27日,宋良友所在的第27军据上级指示,向敌军发起攻击。

谁料,这天长津湖地区突然温度骤降。

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下了整整一日。

不久,地上的雪便积得几尺高。

带着雪花的风更是吹得战士们根本无法睁眼。

志愿军挺进长津湖途中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雪白的情况下,身穿绿色军服的战士们就会显得异常起眼。

如若是敌军派遣飞机进行侦察,定会暴露踪迹。

种种情况,无疑让宋良友他们的行军作战变得难上加难。

不过好在落到身上的雪花也同样给了他们提示。

后来,众人巧妙利用厚雪隐藏踪迹,潜入阵地前线。

因是伏击,他们到达后,迅速找好隐蔽点,一动不动地守在原地。

这期间,肚子饿了就吃点口袋里的干粮;

渴了,就抓一把旁边的雪吞进去;

就算是有生理需求了,也只能在原地解决,尽可能地保持不动。

也正因此,很多人在雪地里埋伏身体被冻僵,最后成了“冰雕”。

就这样,众人静静在坑位上蹲守三天,敌人终于到达。

“呜呜呜……”长长号角声打破了多日的平静,唤醒了将士心中那份热血。

彼时,宋良友听到声音后,立马从雪坑爬出来。

但由于已被冻得全身僵硬,他连掏枪都缓了好一阵。

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他凭借意志和从军经验,端枪冲向“联合国军”,一顿猛射。

敌人被突然跑出来的我军士兵打得惊慌失措,好不容易才缓和过来。

而后,“联合国军”指挥坦克兵集中于几个被围攻的点,形成一个环形防御阵。

紧接着,其对志愿军展开了猛火攻击。

非但这样,他们还调来飞机,专程运输补给弹药装备,救助伤兵。

而反观我军战士,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当时因温度太低,部队架好的迫击炮炮管受冻冷缩,弹药根本塞不进去。

轻机枪也变得十分迟缓,经常打不响。

能派得上用场只有步枪、手榴弹等这些轻武器。

然而,这些东西与“联合国军”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相比,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加上寒雪不断,许多士兵冻伤加重,兵力也有所下降。

连着几日,敌军仗着猛烈的地空火力,向我军反扑。

面对人数和装备差距,无限拉长战线只会让我方陷入困境。

后来,为打破僵局,部队决定成立尖刀组。

以此冲锋陷阵,突破重围,为大队伍开出“缺口”。

听闻这个消息后,宋良友主动请缨,担任尖刀组组长。

一路上,他们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需克服天气阻挠。

那个时候,因作战需要,宋良友等人多数为夜间行动。

自然,温度更是恶劣。

几乎所有人都冻得发抖,手脚僵麻。

甚至有时连枪都拿不稳,炸弹保险栓都拉不掉。

等到实在冷得受不了,大家便在休整时挤成一团取暖。

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防备敌军随时的空袭。

有一次,宋良友的队友不幸被敌军的汽油弹砸中。

瞬时间,他全身起火,痛得不停在雪地上打滚,活生生被烧成一具焦炭。

见状,宋良友跌坐在旁边,痛心地看着战友。

他咬牙切齿,捏紧拳头,不停捶打地面,眼里早已饱含泪水。

而一路上,这并不是第一次。

眼见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

宋良友心中十分自责。

但很快他化悲痛为力量,带领众人奋力杀敌。

最终,尖刀组将敌军团团围住,如铜墙铁壁一般,顺利完成任务。

胜利的曙光重新被点燃。

而被围困的“联合国军”打算以新兴里作为防御支撑点,寻找突破口。

此地位于长津湖东侧,是一个普通小村庄。

但地势易守难攻,又处在交通枢纽。

再加上,当时驻扎在新兴里的敌军是美国精英部队“北极熊团”。

该队在二战时期就参与过无数战争,战功赫赫、经验丰富,从未有过败绩。

如此来看,我军攻打难度极大。

对此,中央军委部连夜不休地开了好几个会,才敲定战略计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长津湖新兴里,一场血战即将打响。

1950年11月29日,美军飞机不停向新兴里投入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并于当天上午,对当地周围的志愿军发起攻击,企图冲破防线。

不过,在宋良友所属的第81师241团的顽强阻挠下,他们的“美梦”被打碎。

不仅如此,为能彻底堵死敌军,我军决定于第二日向村子发起总攻。

就这样,经过紧张的作战准备后,军队于傍晚时分开始进攻。

前线爆炸不断,硝烟四起。

战士们顶着子弹和寒风,不断向前攻击。

激烈的枪战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此时,解放军已经顺利冲破前线,打进村子。

但由于敌方阵内火力猛烈,我军遭到强烈拦截击杀,损伤惨重。

光是宋良友所属的师团,一夜之间就死掉三个团的步兵。

“同志们,接下来,我们要不分昼夜地打,打到‘北极熊’彻底被剿灭为止,”

眼见士气低迷,宋良友主动站出来振臂高呼,鼓励将士们战到最后一刻。

听闻他的一番热血发言,大家再次卯足劲,拼了命向前冲。

面对比我方多了三倍的敌军,宋良友和战友们毫不胆怯。

前面有人倒下,后面就有人义无反顾地补上。

这场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连长牺牲了,排长也倒下了,到最后就只剩下几个人。

见此情形,宋良友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带着战友向敌军发起攻击。

这时,意外发生了。

敌人不停向他们发射炮弹。

巨大的轰击力将宋良友整个人都炸飞起来,直接被甩到悬崖边的一棵树上。

而他的腹部也被飞起的弹片划出了一道又长又深的伤口。

一时间,其内脏暴露在空气中,整个人当场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宋良友迷迷糊糊间被枪声吓醒。

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被吊在树上,还受了重伤。

然而那一刻,其早已把生死抛之脑后。

他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回到战场,多杀几个敌人。

于是,宋良友忍着剧痛,用裤腰带勒好伤口。

然后,他用手扯着悬崖边的野草,一步步慢慢爬了上去。

战友看到重返战场的宋良友,顿时惊身大喊:

“宋良友爬回来了!”

闻言,大家连忙跑去查看。

只见他整个人趴在地上,军大衣早已被血渗透。

见状,众人赶忙将他抬去了后方医院治疗。

手术中,宋良友的肚子被缝了50多针。

后来,他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从此,他的肚子上就多了一道狰狞的伤疤。

宋良友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新兴里战役结束后,宋良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后来,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并获一等功奖章。

这场战争中,27军在火药匮乏、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下,

灵活巧妙地运用多个战术,将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北极熊’军队全部绞杀,无一漏网。

可谓是令人惊叹。

回忆往昔,艰难岁月

回想起那些峥嵘岁月,宋良友不禁满含热泪。

他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党拯救了我。”

1928年,宋良友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家庭。

那个年代,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不是被剥削就是被压迫。

当时宋家穷得米缸比脸还干净,吃了上顿没下顿。

宋良友就是在这样忍饥挨饿的环境中长大的。

然而,等他好不容易平安长大,又赶上日本侵略。

宋良友

某天,一帮日寇扛枪闯入他们村子。

洗劫一番后,没有人性的日军直接屠村。

全村人,无一幸免。

当时宋良友在山上放牛,躲过了一劫。

等其回到村里时,尸横遍野,空气里弥漫的全是血腥味。

年少的他看到这一幕,直接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有了从军保家卫国的想法。

只是那个时候,宋良友也还只是个孩子,连拿起长枪都费力。

为了活下去,他决定先去码头卖苦力,到地主家做长工。

然而,这些土豪劣绅根本不把人当人看。

宋良友就像磨上的驴,一直都被欺压鞭打着。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当兵梦。

那段时间,其一有空闲时间,就到处打听新四军征兵处。

只是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也没有实现心愿。

不过在他看来,这也算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也终于要迎来和平盛世。

一想到这儿,宋良友便决定回到家乡,耕田种地,好好过日子。

可万万没想到,解放战争突然爆发。

当时,国民党为了充实军队,开始到处抓壮丁充兵。

1946年,宋良友就不幸被抓到国民党军营。

眼见是打共产党,他千万个不情愿。

奈何,国民党军队戒备森严,他又无法轻易逃脱。

思来想去,他便只好在战场上“钻空子”。

那个时候,只要一打仗,其要么是放空枪;

要么就是开战后,偷偷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到没枪声后再溜回来。

1949年淮海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打得节节败退。

审时度势后,驻守在安徽怀远的国民党守军便计划投奔解放军。

听闻这个消息,宋良友心中大喜。

他也便借着这个机会,和众人一起悄悄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加入解放军。

从此,宋良友拿出所学的真本事,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神秘数字,感人肺腑

朝鲜战争结束后,宋良友决定响应中央号召,支援地方建设。

他脱下戎装,回乡种地。

等其回村后,更是对自己的过往只字不提。

从退伍到正式退休,他先后做过守门员、烧锅炉、矿工等多个职位。

无论哪个岗位,宋良友都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但因为身上伤疤遍布,即使大夏天,他也依旧长衣长裤。

之前在工地干活时,其也从不和工友们一起冲凉。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怪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宋良友只是想隐藏这些“荣耀的痕迹”。

特别是有两处。

一处位于腹部,就是在新兴里战役中子留下的疤;

另一处在他脖子上,是战场上被燃烧弹烧伤后留下的27厘米长伤疤。

2014年,上了年纪的宋良友小脑开始病变。

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年他还患上脑血栓,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宋良友的记忆慢慢变差,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

甚至有时他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来。

可尽管这样,他却唯独对“27,81,241”这串数字记忆深刻,时不时念叨。

而“27,81,241”正是他当年奔赴朝鲜战场时所属部队的番号。

宋良友

很多次,他念着念着还会不自觉流泪。

因为这是宋良友内心最为敏感脆弱的神经。

一想到朝鲜战场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友;

无尽的杀戮和鲜血;

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些痛苦的回忆就像刀子一样不停戳着宋良友的心窝。

而这也是宋良友回到老家默默无闻的原因。

他觉得,战友死去,自己活着,心中有愧;

也没有必要把这段悲壮的经历当作荣誉来炫耀;

更不配享受国家的补贴和优待。

这样淡泊名利、功成不居的生活,他一过就是60余年。

而宋家后人也对此毫不知情。

一直到2020年,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

淮北市退役军人中心的主任马华伦按照上级指示,查询走访参与过抗美援朝的战士。

在收集立功战士时,他看到宋良友的信息填报,瞬间惊呆了。

上面赫然写着:荣立一等功两次。

对此,马华伦还特地拿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次。

在确认无误后,他立马上报人事局进行核查证实。

要知道,这对一名军人来说是至高荣誉。

得知此消息后,相关部门也随即开始走访调查。

工作人员还特地从市档案局调来宋良友的档案进行查证。

结果证实,他的信息填报准确。

自然,在马华伦领导下,众人开始收集宋良友的英雄事迹;

并于同年3月份上报至省退役军人事务部。

宋良友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许多媒体都争先恐后来采访这位老英雄。

为此,宋良友的女婿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已经泛黄了的纸包给众人看。

慢慢将它展开,竟是一张立功喜报。

上面写着:

贵府宋良友同志在军事演习任务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此报喜,恭贺宋良友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看到这张喜报,宋良友的小女儿宋怀忠在一旁感叹道:

“小时候爸爸有个小盒子,里面放着许多牌子和花花绿绿的纸张。

我很喜欢打开来玩。

现在想来,那些牌子和纸张应该就是爸爸的勋章和朝鲜纸钞。”

可惜的是,1974年,年幼的宋怀忠在玩耍时,一不小心把那些纸钞点燃了。

眼见火势越来越大,家里所有东西都烧没了。

只有这张放在床底下箱子里的立功喜报没被烧毁。

想来这也是命运安排。

总得为老英雄留下点什么来见证他辉煌的过去吧。

后记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当年那个冲锋陷阵的战士,现在已经变得垂垂老矣。

但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英雄永远不会被历史埋没。

就像宋良友即使什么都不记得了,却始终记得自己部队的番号;

记得那些一起浴血拼搏的战友;

记得在冰天雪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是怎样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搏斗。

英雄就是历史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值得被载入史册,为后世万代所敬仰。

参考资料

长津湖老兵不改志,深藏功名扎根煤田—肖干

抗美援朝两次一等功获得者的战斗传奇-罗元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