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物种的分类多数来自形态、用途、气味等的相似,因此可能本来不同科属种的物种往往被同样或近似的名字混同。比方说,荞麦不是麦,腊梅不是梅。樱花和樱桃略有区别,算是远亲。

桂主要有三种,观赏用的桂花,药用及作调味品的月桂、肉桂。三者名称上非常混乱,而“桂叶”“桂皮”等称呼更是麻烦。

《本草图经》认为桂有三种:

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

菌桂说法不一;牡桂也就是木桂,是药用的肉桂别名;最后一种便是桂花。为何月桂未被提及?下文慢慢分析。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中文别名木樨,唇形目木樨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西南。

属名 Osmanthus 来自拉丁语。其中 osm 是气味,与英文 smell 同源,化学元素锇 osmium 就因其氧化物的恶臭而得名;而 anth 是花的意思,如菊 chrysanthemum 中,chry 是金,anth 是花,um 是中性名词词尾,整词是金色的花;最后的 us 是阳性名词词尾。总结起来就是气味浓郁的花。

种加词 fragrans 也来自拉丁语,意为散发气味的。英文 fragrant 便是香甜的,使人愉悦的。

双名法足以直观表明植物学家对该物种的记录。

古代地名桂林、桂阳、桂岭等应该都和木樨有关。北京有地名木樨地,有名菜木须肉(木樨肉),就是将鸡蛋做成如同桂花的黄色丁点。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桂花常在中秋前后开放,矮矮一丛,芳香很淡。我住处就叫桂花岗,也就是这种桂花树多的地方。在文学作品中出镜率超高,如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英文名称 sweet olive(甜橄榄),老外也知道桂花的香味是“甜”的。也有 fragrant olive(香橄榄)之称。美国还有一种木犀属植物叫 devilwood(美国木犀),又叫 wild olive 即野橄榄。

月桂

Laurus nobilis,樟目樟科月桂属,原产自地中海沿岸。

属名 Laurus 与月桂女神“达芙妮”有关,“月”桂也是这么来的。希腊神话中,月桂代表着“阿波罗的荣耀”。S.H.E. 有歌曲《月桂女神》,其中歌词提到:

颜色金黄 阿波罗的光芒

却比不上 达芙妮的勇敢

种加词 nobilis 显而易见与英文 noble 有着渊源,也就是“荣耀”“身名显赫”。(哺乳纲有“显赫鼯鼠 Petaurista nobilis”。)月桂英文名 Laurel。在罗马时期,人们就使用月桂编织的花环冠戴在胜利者的头上,所以常听到“诗人的桂冠”,就是指著胜利加冠。月桂据说又有驱魔避邪的传说,所以在圣诞节,它就常被用来装饰。常见的女性英文名 Laura 便是月桂的意思,如小布什的夫人 Laura Bush,以及美国模特 Laura Croft。

【月桂 (Laurus nobilis)】

月桂树很高大,一般有十几二十米(50~60 英尺),和观赏的桂花这种灌木很不一样。

【月桂 (Laurus nobilis)】

而中国不出产月桂。中国古代神话说月亮上有桂花树,吴刚所砍伐,实际是把木樨称作月桂。这和真正的月桂树混淆了。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又名玉桂、牡桂,樟目樟科樟属,原产自中国,也是高达十几米的常绿乔木。其叶为桂叶,枝为桂枝,皮为桂皮。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当然,月桂叶、月桂皮也有药用,也统称桂叶、桂皮,反正两者都是樟科月桂亚科(Lauraceae)植物,差不多啦。无怪乎我们用的桂皮、桂叶气味和樟树好像!

题外话

橄榄也有两种。

橄榄(唇形目木樨科)

其一是可以榨油的油橄榄 Olea europaea,唇形目木樨科木樨榄属,是桂花的亲戚。

英文 olive 来自拉丁语 oliva, 该词又是从希腊语 elaia 转变而来。而 elaia 最早源于迈锡尼希腊语的 e-ra-wa ("elaiva")。很多语言中的“油”最早就是源于这种树和它的果实的名称,属名 Olea 同理。

种加词 europaea 显而易见就是“欧罗巴”。

【油橄榄 (Olea europaea)】

古代中国人称之为齐墩树。“齐墩”是波斯语 زیتون‎(zeytun)或阿拉伯语 زيتون‎(zaytūn)的音译。段成式《酉阳杂俎》:

齐墩树出波斯国,……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

该词至今仍在“齐墩果烷”等科学术语中使用。

橄榄(无患子目橄榄科)

中国原产的橄榄则是 Canarium album,无患子目橄榄科橄榄属。这个目常见的植物有荔枝、龙眼等。中国橄榄在英文中叫 Chinese olive,这是混同了该种橄榄与油橄榄的界限。

属名 Canarium 怀疑来自加那利群岛(加那利暖流、金丝雀都源于此),种加词 album 意为白色。

【橄榄 (Canarium album)】

《异物志》:

橄榄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

《南州异物志》:

闽、广诸郡及缘海浦屿间皆有之。树高丈余,叶似榉柳。二月开花,八月成实,状如长枣,两头尖,青色。核亦两头尖而有棱,核内有三层,层中有肉可食

《岭表录异》:

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尺,其子深秋方熟。闽中尤重此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饮汁,解酒毒。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汤,谓之橄榄糖。用泥船损,干后坚于胶漆,著水益干耳。

食用的橄榄就是这种,也是含油很多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有榄核镇,广东省中山市有小榄镇,地名可以反映出这种橄榄为人所熟知。

【橄榄菜】

潮州人取橄榄而非油橄榄(齐墩)腌制芥菜,称为橄榄菜,是潮汕地区知名的佐餐小食。具体做法是:取未成熟的橄榄,切段后与腌制好的芥菜叶一起加食油熬煮。

两种橄榄混淆自 1964 年开始。当年,中国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先生倡议将“齐墩树”命名为“油橄榄树”。后人将油橄榄油简称为橄榄油,更混淆了两种橄榄。

橄榄(金虎尾目叶下珠科)

另外,云南方言将余甘子称作“橄榄”,这是特殊案例。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金虎尾目叶下珠科叶下珠属)又名油甘子,晋代《南方草木状》即有记载。叶下珠,正是对这种“橄榄”的描述,果实圆球状附在叶下,很好辨认。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余甘子也确实和常见的橄榄一样有回甘的特点。笔者初到云南时曾不幸中招,老乡称是橄榄,塞给我,我吃后差点没酸掉牙……但过了一会,确实开始回甘。

可是英文却称之为 Indian Gooseberry(印度醋栗),这又是胡来……这类胡乱起名字的现象,又足够再开一篇另行讲述了。

(图片均为网络搜索,许久以前保存的,如今难以寻到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十五言原文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