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属什么多大」属什么的?!

2023-07-13 10:39 63次浏览 文化

9岁孩子成“军事专家”?这不科学。

近日,国外一母亲说自己9岁的孩子成了“军事专家”,还像模像样地给父亲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毕竟,如果当前的地区冲突局势,需要由一个9岁孩子来挥斥方遒,未免有些太过儿戏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5月中旬,有一个中国孩子,以《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孙权争荆州的故事,来类比当前地缘冲突的紧张形势,其视频被海内外网友疯传,更被菲律宾外长特奥多罗洛钦(Teodoro Locsin Jr.)在个人主页上多次转发,接连几天都在“安利”大家观看。

起初,一个穿着校服,差不多8、9岁的小姑娘,被父亲问及“如何看待冲突局势”。

没想到小女孩稍加思索,就自信满满地用英语侃侃而谈起来。

女孩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孙权反复争夺的荆州地区看作“战略缓冲区”:

假如曹操顺江而下,对孙权来说威胁很大,对此感到寝食难安、芒刺在背的孙权,只得联合刘备对曹操开展了“赤壁之战”,实为无奈之举。

纵览视频,小女孩口语流畅、妙语连珠,在熟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还能融汇相关历史知识和人物命运与当前局势作比,颇有个人见地。

对此,菲律宾外长忍不住说道:

“自己看了许多书才明白的道理,这个小女孩只用一本《三国演义》就懂了。”

我想,大多数家长看到9岁男孩给父亲提出“军事建议”,9岁女孩用流利英语以《三国演义》类比冲突双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且精明,自己家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啊!

不说别的,单就学英语和爱读书这两件事,就已经难倒了80%的学生家长。

当然,像这种“神童孩子”读了很多书、背了很多诗,然后发朋友圈、拍视频分享出来供大家瞻仰羡慕,借此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曾被称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正是父母“逼迫教育”的受害者。

1985年,只有2岁的魏永康已经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

4岁时,已经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

小学阶段,魏永康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在1991年10月,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的时候,才只有8岁。

也就是说,在国外小朋友9岁给父亲出谋划策,熟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魏永康已经超越了99%的同龄人,成为了一个重点中学的学霸同学。

甚至于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成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一时间风头无俩。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神童的人生轨迹,往往是“高开低走”。

几乎从1岁开始,就在母亲严苛管教下读书学习的魏永康,不仅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向喜欢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魏永康母亲,亲手将儿子从咿呀学语培养成了“东方神童”,又将孩子从高分学霸培养成了名校硕博士。

一直以来都是,孩子在哪里读书,母亲曾学梅就跟到哪座城市,在大学里找一份保洁的差事,工资高低无所谓,只要能方便随时照顾孩子就行。

可是,教育孩子本该是一场悉心陪伴和相伴随行的历程,但是在曾学梅这样的“虎爸狼妈”式的教育理念下,许多孩子在小时候成绩优异,长大后却缺乏自律自觉,再加上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在现实生活和职场竞争中,也就难以立足或持续发展。

说到底,揠苗助长式的“神童教育”,还是害了孩子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位给父亲提“军事建议”的9岁男孩,和以《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9岁女孩,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

第一,只有父母和家庭投入海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才能培养出成绩优异和出类拔萃的孩子,

第二,孩子小时候乖巧懂事,喜爱读书,并不意味着长大后就能持续保持上进心和求知欲 ;

第三,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一定是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沟通协作能力出众的毕业生,而不一定是那些只会做题考试的孩子。

遗憾的是,虽然魏永康在家人和自己的努力下,逐渐有了自理生活的能力,还成家立业,到南京转行为软件开发工作,还邂逅了美丽大方的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

但最终,却在2021年11月9日因病离世,给世人留下了诸多遗憾。

总之,教育孩子,应该慢慢来。

不管孩子是一时优秀,还是调皮顽劣,心急火燎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处于不知所措和困惑无助的境地,无助于身心的协调发展。

而作为家长,更不该以孩子超前学习、超前优秀为荣,将教育孩子的成果和表现,作为自己向家人、朋友和媒体炫耀的资本。

否则,当孩子感觉自己只是为父母赢面子的“工具人”,其心灵自然就会感受到困惑和痛苦。

那么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对孩子有爱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