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讨论:我的亲人离世了,我没有痛苦,亲戚们却都说我冷漠?

面对生活的无常,面对有人的逝去,那些虚幻和真实我们又能如何。是面对还是逃避,我们该如何选择?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里面提到一个词,情感滞后。以为教授在他自己的自传中写到自己在面对相爱多年的妻子逝去时,非常冷静,并没有感觉到强烈的悲伤,冷静的处理了关于妻子的一切。而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也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在一天晚上看到到关于妻子的物件时突然泪流满面。他在这本书中把这种情感叫做情感滞后。

很多人在面对至亲离世的时候,似乎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该吃吃,该喝喝。其他人会觉得他们冷漠,冷血。其实恰恰相反,这反而是一种过度悲伤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情感阻碍。

精神分析学家将悲伤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否认/隔离

这个阶段,悲伤的人会否认事实,认为“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把自己隔离起来,其实是一种防卫机制。

因为无法接受甚至意识到「失去」,我们会逃避事实,假装那个人还在,拒绝悲伤。

潜意识里觉得:我装作没事发生,这件事就不会伤害到我。

比如,有些人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亲人、朋友,虽然内心悲伤到极点,但可能一滴眼泪都哭不出,会被人指责「太冷血」,甚至自责「不孝顺」。

现实残酷得让他们难以承受,为了让日子过下去,他们都选择了回避。

第二阶段:愤怒

当我们无法再欺骗自己,度过了「否认」阶段时,现实的苦痛会慢慢浮现。然后把悲伤投射到他人或自己身上。

我们可能会觉得命运不公平,怨天尤人,也可能会对死者感到愤怒,指责Ta们狠心离开你。

甚至对自己感到愤怒,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或他人要为亲友的去世负责,恨自己无能为力。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

「愤怒」过后,我们会想努力挽救。于是开始和自己,或者医生,或者自己的信仰「比如佛祖、上帝」等进行「讨价还价」,以为只要改变当时的做法,就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和命运讨价还价。

第四阶段:沮丧/抑郁

这个阶段,我们知道做什么都无力回天了,痛苦会加倍地袭来,再也没有任何理由逃避。

我们会变得非常脆弱、消沉、失控,自暴自弃,就像所有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我们会变得非常脆弱、消沉、失控,自暴自弃,就像所有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全部毁灭了。

第五个阶段:接受

这是五个后一个阶段,我们终于接受了“丧失”的事实,学会放下,重新开始生活。

这五个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我们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

而很多心境障碍患者往往沉浸在第一个阶段,他们会选择逃避,逃避现实,逃避一切可能危害自己的食物,讲自己封闭起来。很多抑郁症患者到后期其实往往并不是痛哭流涕,而是沉默,用心理学专业名词表示叫木僵。他们往往无法对外界做出反应,不想出门,不愿吃饭,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

所以人在面对巨大的伤痛时,往往会耽于虚幻,逃避现实。

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学会治愈自己,并不是强迫自己面对。生活都那么糟糕了,何必与自己为难呢?

学会自洽吧,人间不值得,所以开心点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