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见到的《周易》,全文共有六十四个卦象,约五千字。

然而,周文王时代的易经,全文只有四个卦象,六个字。

不信?不妨细细读来。

一、最早的“周易”

历来传说,文王演周易。

在河南殷墟,考古学家们就挖到了一片画着卦的龟甲,上面赫然就是周文王时代的“周易”。

从各个方面来看,这块龟甲都是确凿无疑的周人之物,而且年代正处于殷末周初,正是文王生活的时代。

所以,这片龟甲无疑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周易”。

龟甲四角刻了四个卦象,分别是《渐》、《蹇》、《兑》、《坤》。

龟甲正中是“阜九”和“阜六”四个字。

龟甲正中间的阜九和阜六

《渐》的卦象下写着两个字:

贞吉。

全书完。

二、《周易》的历史

周文王时代的易经是不是只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

未必。

但是,那时候的周易即使有文本,也绝对不可能和今本《周易》完全相同。

甚至到了春秋时期,今本《周易》也还是没有出现——鼎卦戈上的铭文就是最好的证据。

因为我们说过,今本《周易》是战国早期才编订完成的,和几百年前的周易完全不是一回事。(大量证据请看本号系列文章)

文王时代的“周易”,可以视为今本《周易》的母本。

二、《周易》与“贞吉”

对照龟壳上的“周易”可知,最早的周易《渐》卦有“贞吉”二字。

今本《周易》的《渐》卦里面没有“贞吉”的文字,写的是“女归吉,利贞”。

不过,“贞吉”二字却大量出现在其他卦中,是今本《周易》的高频用词。

由此可知,今本《周易》与古周易一脉相承,绝非毫无关系。

尤其是“贞吉”二字,是守中正之道方善之意,体现的是商末周初时周人对于德义的高度尊崇——这与殷人每事必卜,尊信鬼神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

三、《周易》与九六

和“贞吉”一样,龟壳版“周易”上的“九”和“六”这两个数字,在今本《周易》中同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字。

所有的阳爻皆称为九。

所有的阴爻皆称为六。

“阜九”和“阜六”,按照冯时的解释,应该理解成大阳和大阴——阜,大也。

实际上,阜九和阜六就是太阳和太阴。

古人很早就把九和六视为阴阳之极数。

《易纬乾凿度》载:

“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乾凿度》)

由此可见,最晚在商末周初的时候,《乾凿度》中的这些内容就已经确凿无疑地存在了!

所谓“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实际上指的就是洛书九宫图!

巧的是,我们说过,这块刻着古周易的龟甲背面,就是一幅洛书九宫图!

本文为抱雪斋笔记之“文物里面读《周易》”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