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先民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容合”乃“兼容、包容、综合、化合”之概称)而发明、展现的,龙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以及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经过七八千年的演进、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牛是龙的重要的容合对象
牛属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牛的祖先是几万年前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原牛。中国山西大同市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七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 1米余的原牛骨心,发现于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2004年春天,陕西关中一位张姓农民在沣河的沙壕里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牛头骨化石。几天后,他又在这个沙壕的不远处挖出两个牛犄角化石,其中一个牛犄角竟长达126厘米,最粗处直径达13厘米。牛的形象还广泛地出现在我国北方、西部、西南方各地的古岩画中。如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野牛沟岩画的一百六十幅岩画中,动物岩画约占百分之九十,而牛约占全部动物岩画的百分之八十五。
牛有形有力有精神,可养可役可食用,在古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不但重视牛,喜欢牛,使用牛,希望能拥有牛的力量,得到牛的帮助,还赋予牛以沟通天地的神性,将其作为牺牲奉献给神灵。这一切,应是世界各地、各民族牛崇拜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华先民将牛作为龙的容合对象之一的主要原因。
牛向龙主要提供了自己的头部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 这是说,在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炎帝,是其母亲女登感应了神龙首后孕生的,感龙首而孕生牛首,可见龙首与牛首之间的互化关系:龙首可以化为牛首,牛首也可以化为龙首。
牛首最突出的部分是角。对动物而言,角是雄性的标志和力量的象征。而且,角长在动物的头部,尖端扬起,指向天空,能够给人以“通天”“近神”的联想。甲骨文中的牛字就突出了一对弯而向上的角。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史墙盘上面,有八个字的关于牺牲之首的铭文,译成白话就是“牲首两角平齐有光泽,用来祭祀正相宜”(连劭名释文)。《礼记·王制》中也有“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的话。古人祭天敬神,除了以牛为“三牢”之一外,还有可能以牛角为奏乐之器,因为牛角可以吹响,其音低沉、浑厚、悠扬——瑶、黎、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至今还在使用。这就可以说明,龙角以牛角为取材对象,主要是为了增添其雄壮之神力和通天之神性。当然,从造型上看,牛角弯弯、两两成双,有曲线、对称之美——这也是龙所需要的。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居住区,有崇拜牛角龙、牛龙的习俗。如苗族同胞的蜡染、绣品、饰物、雕塑的图案、造型,就多见牛角龙、牛龙。(苗族崇拜牛角龙、牛龙可能与炎帝、蚩尤有关:相传“人身牛首”的炎帝被黄帝打败后,退守至南方,跟随他的苗民也跋山涉水最后落户在西南山区,或说是炎帝这位中华民族的“农神”“谷神”,最后成了管辖南方的天帝,被本是当地土著的苗民认做了自己的始祖。于是,苗人就绘制牛角龙、牛龙,以示崇拜。也有认为牛角龙、牛龙与蚩尤有关,因为传说中的蚩尤形象是以牛角为标志。)
事实上,牛头成为龙头的取材对象也得到了考古发现的支持。湖北黄梅焦墩遗址出土的断代在公元前4000年以上的、由颜色各异的河卵石摆砌成的龙,其头部就似牛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断代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的玉雕龙,其头部也近似于牛头。另外,《尔雅翼》言龙“耳似牛”,这是说牛耳进入了龙的取材对象之列。还有,《水经注·漯水》言“有潜龙出于兹浦,形类青牛焉”,这是说有的龙形象类似于牛。
牛的品格、精神,可用朴实、勤劳、坚韧、奉献等来概括,这样的品格精神,也都成为龙的品格精神的组成部分。笔者将龙的精神总结概括为“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其中“福生”“奋进”就包含着“朴实、勤劳、坚韧、奉献”。
1.文章《(牛跟龙相合不合)牛跟龙属相合不合子女?》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牛跟龙相合不合)牛跟龙属相合不合子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