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南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离婚后女方将孩子改为母姓,男子起诉要求恢复父姓的纠纷案件,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一时间,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

男拳师女拳师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有人说,“跟了母姓以后还怎么认祖宗?”

真的不能认了吗?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祖先崇拜的民族,认祖归宗是千百年来的传统。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祖宗”?祖与宗这两个字的汉字本义是什么?

我们先说祖。

祖字,有两部分组成,示和且。

古文字“祖”的写法

先说“示”,说文注: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

换成大白话就是:上天降下征兆,用来显示给人看。观察天文变化,应对时事变化。所有解释,都与古代的祭祀有关。

字形上也是如些,三垂,可以看作用多个木桩捆绑的柱状物,上面的横,类似于承载器具。这个画面无疑是祭典的场景。

用示做边旁的字很多,比如“社”(代表土地之主,土地之神),“祈”(向祖灵求福)等。

示字一测的且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一下古文字“且”,且,荐也,从几。甲骨文且字状似祖先牌位,示与且组成的祖,其意义十分明了。

弄清楚了示与且的本义,因此,“祖:始庙也”,即祭拜最早先人的庙,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郑州轩辕黄帝宫

当然,郭沫若对“且”字的字形有另一种解读,郭氏认为古“且”字为男性生殖器,虽然在说文中没有这种解释(东汉儒学环境下也不允许啊),但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比如,一般的祖庙,在漫长的父系社会,的确敬的是男性祖先。

之所以说郭氏的解读有一定道理,是因为在大商朝,还没有后世周朝那么多“封建礼制”,文字的创造更加有一种不受规制约束的“赤子之心”,比如“父”字,甲骨文的写法就非常“露骨”,那不过是男性性特征的真实写照,这种造字叫“画字”也不为过。

至于祖宗的“宗”字,宗:尊祖庙也,尊祖祭祀的庙堂。从宀从示,这个很容易理解,在房子(祖庙)里祭祖,就不展开说了。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看来,父系氏族的祖庙,一般是祭祀父系祖先,这一点勿需多言,是为常识。

回到文初,为什么子女多从父姓?除开父权社会是一个重要因素外,在没有基因手段的古代,一个孩子,要证明他的母亲不难,如何证明他的父亲?(你别笑,不要联想到隔壁老王,呵呵)除了婚姻关系外,冠以父系姓氏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甲骨文“父”的写法

当然,古人的这种作法,可能也暗合了现代科学观点,现代科技证明,男性后代,只能遗传父亲的Y染色体(因为母亲没有Y染色体),所以男孩随父姓,可能更容易辨远近,明宗祖。女孩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有人说某科技企业大佬,他的两个女儿都随了母姓,但他们忽视了,大佬的儿子姓的是父姓。

湖南南县的那起离婚后孩子随母姓的案例,结果如何?遵从《民法典》即可。法院虽然按民法典判决了,但民典还有离婚改从母姓需父亲到现场同意的规定,可能这位父亲还要追一追,看看自己没到现场是如何变更的。

此文不关乎男拳女拳之争,仅就汉字原义进行探讨,欢迎讨论。

欢迎关注本号,本号将持续更新。

非常之源,带你追根溯源

相关推荐